APP下载

“通情达理”:“故事领导法”的妙用

2018-07-11陈永平

人民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校长师生学校

陈永平

随着社会转型发展及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现代学校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校长治校要面临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发展目标、师生心态与价值观的不断调整和变革。这对校长的管理胜任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说文解字》对“管”的解释是“管,如萀,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管”可理解为通过一定的规范和方法达到组织的功效和目的,体现了管理的刚性、科学性;而“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理”可理解为按玉石的纹理来加工雕琢,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而达理顺、治理之方法,凸显了管理的柔性、艺术性。

领导学校首先要领导教育思想。校长将办学理念、办学思路等有效传递给教师、学生、家长,以价值凝聚人、以愿景感召人,推动大家“心往一处去,劲往一处使”,这需要重视运用“理”的方式。在我十多年的教育管理经历中,尤其是在正式接任复兴高中校长后,我把讲故事、说道理作为校长工作的着力点,使教育信仰和价值理念真正人耳人脑人心。我把这种管理方式称为“通情达理”的“故事领导法”。

故事通情:会讲故事的校长,往往更能凝心聚力

讲故事生动、形象、有“温度”,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慢慢地影响了师生的价值体系和心智模式,使学校发生着“静悄悄的革命”。

其一,故事是校长传递、解读学校发展愿景和教育理念最生动的手段。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高考新政背景下,复兴高中大部分教师都在逐步实践“高结构设计,低结构实施”的教学理念,然而也有少数教师依然“满堂灌”。对此,我就用“开车导航”的故事与他们分享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的重要性。

一次,要去某学校讲学,我打开手机导航仪定好位,一路上根据导航的提示顺利到达目的地。隔了没几天,我又要去该校参加会议,我打开手机导航仪,因手机欠费不能导航了。我心想,前不久才去过那儿,不用导航也一定能到达。但事实上,这一路真可谓心惊胆战,模糊的记忆让我不知哪里该直行、哪里该转弯,绕了好几个圈儿才到达开会地点……

我想表达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之于学生就像导航之于司机,就算手把手教会学生一道题,也未必能用相同的方法解答类同的习题。如果习题增加了一些新元素,那学生更会无从入手。因此,教师在课前必须对课堂教学目标、可能呈现的内容加以“高结构”设计和谋篇布局,并且让课堂中“低结构”现象充分呈现,呵护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拥有各种特长和爱好的学生都有展示的舞台,让课堂生态多元自主发展。这样的课堂不仅能让学生学会“看虎画虎”,也能让学生学会“依猫画虎”,更能让学生“凭空画虎”。

故事如此一讲,“高低结合”课堂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得以生动呈现,而校长的顶层引领和教学领导力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其二,故事能以极强的代人感为先进模范找寻到一种持续存在的可能,而模范则在这种“可能”里以更加鲜活的姿态和形式存在,更加高效地激发师生的积极思维和积极行为。

不少“00后”的成长道路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叫“别人家的孩子”,他全方位碾压你,你也跟他暗暗较劲,总有一天要翻身,让自己也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虽然是玩笑,但也有几分道理,说的就是同龄朋辈的榜样作用。所以,我跟学生交谈时,也会讲一些他们同龄人的成就,激励他们从优秀走向卓越。

2017年寒假期间,上海女孩、复旦附中的武亦妹“火”了,她登上“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表现惊艳,凭借高超才情和淡定心态夺得冠军。那年春季开学典礼上,我就跟学生们讲了这个女孩。她自小热爱国学,诗词储备丰富,把对古诗词本身的审美当作追求,她对古典诗词的喜爱和长期积淀的审美能力与人格修养,让她“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对学生说,卓越往往是一种由梦想支配的境界追求,武亦妹给我们的启示就在于,要成为卓越,就要有追求。我看到台下的学生,有的流露羡慕,有的心有不甘,有的频频点头,有的深深思考。讲好同龄人的故事,校长更能激发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内在动力。

其三,故事是各主体平等沟通的温和形式,更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利他性”,培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群体文化。从学校管理走向学校治理,校长尤其不能总是“高高在上”,而要把自己置身于普通教师之中,用平常之心讲平凡之事,用亲身经历的小事、琐事中的体悟,给教师以建议。

在2017年暑假前的教职工大会上,我向教师讲述了我每天的上班路。我住在长宁,每天要途经中环开车到虹口,我发现早10分钟出门与晚10分钟出门是有很大差别的。早10分钟出发,也许提前半小时到单位;晚10分钟出发,也许会晚一个小时。如果卡着点出发,路上稍微有点小意外,肯定迟到,没有任何退路和挽回的机会。

我想要表达的是,希望教师们能有规划意识。生活要规划,职业要规划,事业更要规划,有没有规划结局大不相同,早一点规划就早一点到达成功的彼岸。比如,在新高考为代表的教育综合改革路上,对于各种评价方案、课程调整等,我们谋划在前,早点动作就有备无患;我们的工作能稍微提前一点,就能实现赶超;早点规划,我们还有时间去换方案、去补救,这就给了自己回旋的余地,最终也不耽误预定目标的实现。校长以开车上班这样的事为喻,比起讲大道理更亲切真实,更容易说服人。

比喻达理:能说清道理的校长,一定也是能把握教育本质的校长

讲好故事之外,能说清道理的校长,一定也是能把握高中教育本质的校长。而类比法正是讲清道理的门道所在,犹如借用了“他山之石”,能把道理讲透讲活。

其一,门门有道,借外说内。这里说的内外,是指行业内外。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门道,借教育之外的话语说教育的道理,有时显得更鲜活。

在2017级新生家长会上,我就用烹饪类比复兴高级中学的办学理念和课程特色。我对家长说,复兴高中的課程有点像淮扬菜。淮扬菜咸淡适中、南北皆宜,就像我们的课程设置文理并重,不偏不倚;淮扬菜刀工精细、火工考究、擅于炖炯,就像我们的教学风格细实严精,低调不张扬;淮扬菜主料突出、注重本味,就像我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尊重天性、发展个性。“治大国若烹小鲜”,教育也是如此,用烹饪菜肴类比课程设计,家长听得既轻松又明白。

我也曾用“急诊”和“保健”解释高三与高一、高二教学间的关系。对于高三,面对高考升学的压力,更需要注重教学的效率(急诊),首先关注学科知识内在的脉络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主导功能,然后进行知识的梳理(基础实力)、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和动力的激发(心理動力),让学生短时间内能感觉自己学业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但如果要在高三教学中达到上述效果,离不开高一、高二时系统性打好基础(保健)。“急诊”和“保健”并不是两张皮,更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需要的是打通高一到高三的教学环节,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实现高中三年教学方式的传承和递进。形象的类比,把每一年级、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说得浅显易懂。

其二,见微知著,借物言志。常见的事物很可能是较好的类比切人点,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往往能把道理讲得更深刻。

在开学典礼上,我用“放风筝”类比师生关系、学校与教师的关系。我说,既要让风筝随风起舞,给它自由飞翔的广阔空间,又要让它永远有根线牵引和牵挂,就像学校和师生的发展离不开彼此一样,学校牵引着教师、学生,师生也牵挂着学校。寥寥几句就让师生明白,唯有珍惜平台、密切合作,才能互相成就。

在针对新高考而开展的学校课程体系重构中,我向全体教师作《建设让每一个学生“跑起来”的学校课程体系》的专题报告。我认为,可以把学校的课程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类比作“跑”与“道”的关系:一类是先铺好道引导学生去跑;另一类是学生在跑的过程中学校铺出道。前者基于育人目标的“跑道”预设,保障学生“跑得起来”的质量;后者基于追求引领的“跑道”创生,激发学生“跑得更好”的欲望。如此把高深的课程论变成了直白的“跑道论”,说清了学校“高低结合”的课程理念,让教师对学校课程的多样性、生成性有了深刻理解。

其三,关注“网红”,借热说冷。“互联网+”时代热点很多,短期内就容易产生巨大影响力。我比较关注“网红”,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关注的“新热点”,并巧妙借热点话题表达我的“冷思考”。

今年春节,《无问西东》这部热门电影震撼、触动了许多人的内心,在师生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影片中的富家子弟沈光耀,在国家危难之际加人空军,最后以极为壮烈的方式牺牲在抗日战场上。从沈光耀身上可以看出那一代知识分子的风骨——名门名校出身,富有家国担当。新学期开学典礼上,我借此“热点”,以沈光耀的生命信仰作类比,勉励学生锻造伟大人格、坚定理想信念。把准了学生的“脉门”,让学生听得有滋有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融合进来,立德树人的目标巧妙落地。

两年前的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以3:1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重回奥运冠军领奖台,一时轰动全国,比赛直播收视率高达70%,远超央视春晚。女排精神成了全社会讨论和学习的热点。我也紧跟热点,借中国女排从蛰伏到胜利的崛起之路,类比复兴高中跨越改扩建的困难过渡时期,呼吁师生凭实力做注脚、以坚持为依托、用合作来提升,走出一条扬眉吐气的复兴之路。这样,由“热点”推及自身,激励教师学习“女排精神”共同绘就复兴的美好愿景,有效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情感。

猜你喜欢

校长师生学校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学校推介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