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构建研究

2018-07-11袁兴华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质量保障学生党员高职院校

袁兴华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形式较为单一,内容方面与社会接轨不足,缺乏现实指导意义;学生党员先进性、模范带头作用、群众基础方面的影响不足;學生党员发展过程形式缺乏灵活性,过程性及阶段性考察的教育培养缺失等问题,提出构建将创新模式、严把动机、丰富内涵三者相结合的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党员 质量保障 评估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4C-0021-02

当前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与发展,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也提出了更高挑战,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把好学生党员发展的“入口关”“过程关”“培养关”则是紧密相连、不容疏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高职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都有其相对复杂的特殊性,随着职业教育与企业、行业的紧密联系和相互渗透,对未来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高职院校只有不断探索党员教育培养的实效性和新途径,才能保证学生党员数量稳定增长,确保学生党员队伍质量高、素质强、专业硬。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体上讲,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党员发展和党员质量建设方面问题渐显突出:入党动机不纯、总体思想理论水平不高、党员队伍建设乏力、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明显等现象仍然存在。从整体上看,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缺失。

(一)大学生入党前后阶段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形式较为单一,内容方面与社会接轨不佳,缺乏现实指导意义。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考核等模式主要采用 “政治理论学习模式+培养人谈心谈话”的传统模式,忽略了实践与考察环节,缺乏围绕提升党员意识,全方位、多渠道的理论学习渠道。而大学生党员理论教育主要以党校培训和传统的政治理论学习为主,在学习和提高过程中缺乏方式和方法上的创新,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党性意识和党性素养提升不够快,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党建教育的结合不强。

(二)大学生在入党动机方面受世俗化、功利化影响严重,而在先进性、模范带头作用、群众基础方面的影响存在不足。教书育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生源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对我们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倾向。西方意识形态、东盟文化意识形态及各种文化思潮不断对大学生的“三观”产生冲击,部分大学生党员把入党看成是找到好工作的筹码或是某种行业通行证,这种功利性动机严重背离了作为一名真正共产党员的目标追求。

(三)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形式缺乏灵活性,过程性及阶段性考察的教育培养缺失。大学生党员的传统成长过程及模式有其自身的优势,例如积极开设各类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给入党积极分子选定入党培养人、入党积极分子的谈心谈话环节、群众满意度信息收集反馈环节等。然而,当多元化的社会形态愈发明显时,我们在确保发展党员的核心理念稳固不变的前提下,还要积极将政治理论学习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校园文化结合起来,找准党员发展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点,使二者相得益彰,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认同与情感认同。政治理论学习可以使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习掌握党建工作的本质与规律,积极利用微信、QQ等新媒体创新话语表达,可以把抽象的道理讲具体、讲生动,增强争做合格党员的自觉性。而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和专业特长,对其思想教育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积极扩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各项观测点,例如,入党动机是否端正、道德指标是否明确、人生目标是否端正等,但目前这些缺乏系统的考核指标和培养体系。

二、完善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的措施

针对当前“90后”大学生的主要特点,在传统的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应寻求更为符合时代规律的新方式、新方法,建立起一个将创新模式、严把动机、丰富内涵三者相结合的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

(一)创新政治理论学习模式,开展以社会实践教育为主体的党性教育。随着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与演化,传统的学习模式由于过于单一且缺乏创新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党性认识等方面都受到新媒体的影响,如何做到立足于社会环境、社会实践,丰富学生党建活动,以提高并加深学生对党的认识以及对党的历史的了解,这是一个难题。在这一过程当中,主要难题就在于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党性认识和觉悟。应坚固党的宣传思想阵地,建立党建平台,稳固舆论氛围,尤其注意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广泛深入力量,积极开展以社会实践教育为主体、提升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全面综合素养为目标的党性教育。应加强党支部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进思想引领作用。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导向和支部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话往一处说”的和谐团结氛围是保证教学等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通过“互联网+”时代丰富多样的科技手段,推进党建工作与时俱进,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的党建品牌活动。

(二)严把大学生入党动机关,健全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准入机制。首先,应将学生党员发展的具体准入制度规范化。积极组织学生学习党章中发展党员的基本标准和具体规定。要特别注意将大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与党章的要求相结合,特别是进行政治审查时所应遵守的标准,尤其应针对大学生党员发展对象的以下行为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考核,如入党动机、日常行为,特别是其对待国家方针、政策的态度,直系亲属的政治面貌,有无参加过反党、反社会活动,都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存档记录,邀请一些不是党员的同学与一起互相交心,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学生党员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严把推优关、确定发展对象关、综合政治审查关、培养发展考核关、预备党员转正关、正式党员继续学习教育观等六大关,层层递进,逐项落实,形成阶梯形式并且全面的大学生党员发展标准机制。

(三)多方面、多维度丰富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内涵和实施路径。努力创造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实現的新平台,为学生党员的能力锻炼提供机会。通过丰富的实施载体,学生党员可以更为容易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知识,特别是提高“三会一课”质量。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首先,要坚持从严从实,严抓学生党员守纪律、讲规矩的重要素养,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持之以恒地抓牢抓实。其次,要坚持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新思路、谋划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使“三会一课”常做常新,不断赋予“三会一课”以新的生命力。再次,要坚持贴近基层。抓好“三会一课”,既要“架天线”,更要“接地气”,要围绕基层工作和大学生需求,促进支部党建工作全面发展。

充分利用大学生校外实习环节这一有利时机,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考察根据环境、工作岗位的变化不断制定相应的考察标准,特别注意建立健全学院和企业的双边考察与培养机制。一方面,组织教师党员担任毕业生党员“社会导师”,为其初入社会保驾护航。教师党员以电话、邮件、QQ等方式定期了解对接学生工作表现、思想状况等,指导毕业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成才观,增强学生爱校爱院情结,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精神。社会导师实现学生党员继续教育长效化,创新了党建形式与载体,创新了教书育人的途径。另一方面,通过企业的考评,能够考核培养对象在企业工作中的表现,实现双边考核,双边指导,还能充分了解企业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的全面情况。将学校和企业作为党员培养对象的双边考察单位,共同担负起对党员发展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养成、工作技能实操、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和指导工作。既将顶岗实习的学生的综合表现纳入党员的考察体系中,又作为一个较为有效的保障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有效方法。

主动融入基层,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主要学生干部成立学生党支部实践队,使支部成员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爱国爱乡爱校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途径,主动带领学生走入基层、融入基层,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磨炼意志、砥砺品格,不断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学生干部综合素质,增强团员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开展大学生党员下基层活动,积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具体实践中密切联系群众,尊重群众,使支部成员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整体战斗力,同时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党员的自身素质。

综上所述,完善构建当前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一项长期而艰巨任务,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发展及保障大学生党员质量的新方法、新思路,做到以立德树人为先导,以加强党支部建设为根本,不断创新和强化学生工作管理,强化党员特别是党政领导的责任意识,实施精细化管理,以形成推动学生党员成长成才的长效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时名早.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探索[J].理论观察,2012(4)

[2]王舒.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15)

[3]付建军,孙玉伟.试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3(15)

[4]吴凌.多元价值取向下高校学生党员纯洁性教育改革探索[J].人民论坛,2013(11)

[5]郑永廷.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9)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质量保障学生党员高职院校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安装过程中的质量保障措施探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涉农类高职专业“一二三四五”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实践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