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继畲与《瀛环志略》
2018-07-11张舒
张舒
徐继畲(1795-1873),字健男,号松龛,山西五台人,历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生于官宦之家,幼从母亲、堂叔读书。父徐润第博学多闻,推崇“知行合一”,继畲受父影响很大。继畲18岁应县试、州试,皆中第一。19岁考中举人。道光六年(1826年)32岁的徐继畲考中二甲进士,任翰林院编修,之后任过陕西、江南道监察御史、广西浔州知府等职。道光十七年任福建延津邵道员,道光十九年任福建成汀漳龙道员。道光二十二年一年三次升迁,先任两广盐运使,旬日迁广东按察使,再任福建布政使。次年,移驻厦门。道光二十四年完成《瀛环志略》初稿。道光二十六年任广西巡抚,尚未赴任,改任福建巡抚、闽浙总督。道光二十八年,徐继畲的惊世骇俗著作《瀛环志略》刊行问世。
《瀛环志略》全书十卷,卷一至卷三是关于地球和亚洲的介绍。卷一的开篇是《地球图》,之后是关于亚洲及亚洲各国的介绍;卷四至卷七是欧洲及欧洲各国的介绍;卷八是非洲及非洲各国的介绍;卷九、卷十是美洲及南北美洲各国的介绍。全书以图为纲,从地理到历史,从自然到社会,资料丰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是一部立足全球,放眼世界,具有中国地理里程碑意义的志书。
志书,在中国起源很早。《汉书·地理志》成书于东汉建初年间(76-84年),但全面介绍世界地理之书,《瀛环志略》是我国最早版本之一。瀛,即瀛海,环,即寰宇,是地球水陆之总称。徐继畲研究世界地理,约始于道光二十三年。当时在福建任官的徐继畲与雅裨理牧师相识后,在雅裨理的帮助下开始研究世界地理。雅裨理,祖籍荷兰,1804年出生于美国,1824年以传教牧师到达鼓浪屿,次年由鼓浪屿移居厦门,因通晓汉语、闽南方言,成为徐继畲研究世界地理的向导和翻译。徐继畲在广泛搜集各国图书资料基础上,从各方面了解各国的地理人文历史,并利用职务之便,接触外国官员、传教士及商人,核实考证资料,以编撰《瀛环志略》。
徐继畲历经5年,数易其稿,终于完成《瀛环志略》。
与徐继畲《瀛环志略》同期刊行的有关世界地理志书,还有魏源的《海国图志》,其书50卷本刊行于道光二十二年,60卷本刊行于道光二十七年。
从时间上看,上述《海国图志》二版本都略早于《瀛环志略》,但二者却是不同之书。《海国图志》著者魏源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又说:“同一御敌,而知其形与不知其形,利害相百焉;同一款敌,而知其情与不知其情,利害相百焉;古之驭外夷者,诹以敌形,形同己席;诹以敌情,情同寝馈。”可见,魏源的《海国图志》,目的是为了制夷,也就是反抗外国的侵略。而《瀛环志略》主要是客观介绍世界各大洲和各国的地理、历史、人文情况。徐继畲说:“方今圣泽覃敷,海外诸国鳞集仰流,帆樯萃集。其疆土之广狭,道里之远近,任边事者势维己于咨询。此说虽略,聊以为嚆矢云尔。”由于二书写作动机不一 ,对内容的取舍自然不同。《瀛环志略》在所取资料的准确性上要求比较严谨,而且具有如下特点:
一、对传统的华夷观点的突破。在魏源《海国图志》中仍然把美、英、法、俄等西方国家以夷相称。但徐继畲的《瀛环志略》不同,对上述西方国家基本上是以与中国一样平等的国家对待。《瀛环志略》一书中,关于中国是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已经淡化。中国由于封建保守思想作怪,长期视中国为天朝,是天下之中心,其他国家皆为夷国。《瀛环志略》否定华夷有别的等级名分制度的观念,这在当时很是不易,可以说是世界观念的一个突破。
二、对西方的民主制度有所介绍。《瀛环志略》首先打破自己是天朝上国,其他国都是蛮夷的觀念,向国人打开视野,介绍西方的民主制度。如卷七《英吉利国》,介绍英国的国会制度,指出“公会所”(即议会),分为爵房(即上院)、乡绅房(即下院)。国有大事,须由二房讨论、批准。卷九米利坚合众国,赞美国“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尤其赞总统华盛顿“气貌雄毅绝伦”,是“人杰”,华盛顿“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而《海国图志》与《瀛环志略》不同,其内容基本不涉西方民主制度。而徐继畲所宣扬的民主制度,是对皇权制度的一个挑战。这一先进文化,冲击着君权中心,摇撼着中国文化至高无上的皇权传统观念。
三、对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给予肯定。在中国,长期奉行士农工商政策,工商是最末等。《瀛环志略》分析了西方经济发达的原因,认为一是海外扩张,殖民掠夺。二是重视商业,以商立国。《瀛环志略》介绍说:“欧罗巴诸国,皆善权子母,经商贾为本计,关有税而田无赋,航海贸迁,不辞险远,四海之内,遍设埔头,固因其善于操舟,亦因其国计全在于此。”《瀛环志略》提倡工商,重视工商,是对中国长期奉行的“重本抑末”政策的大胆否定和挑战。
由于以上观点很不符合以皇权为中心的封建传统观念,所以《瀛环志略》的刊行引起了朝野震动。此书刊行之时,给予完全肯定之大有人在,而“抨击及之”者不乏其人。顽固的封建卫道者不说自己对世界无知,反诬徐继畲“轻信夷书,动辄铺张扬厉”,“似一意为泰西声势者,轻重失伦,尤伤国体”。这样,咸丰元年(1851年),徐继畲被诬“媚外”,降为太仆寺少卿,二品降为四品。
但是,《瀛环志略》的影响却不因徐继畲的降职缩小,反而在不断扩大。在日本《瀛环志略》受到广泛重视,被多次刊印出版。在美国,《瀛环志略》中关于华盛顿的评语,被刻在华盛顿纪念碑上。在中国,《瀛环志略》成为近代国人了解世界必读书籍。从19世纪70年代起,《瀛环志略》多次被翻刻。康有为说:读了《瀛环志略》方知“万国之故,地球之理”。梁启超则把《瀛环志略》列为必读之书。美国学者德雷克说:“徐继畲的破荒之作,深刻地影响着19世纪中国整整一代思想家。作为变法维新的宣言,它为19世纪的自强运动奠定了根本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