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屋情怀

2018-07-11丨王奇辉

遵义 2018年12期
关键词:古宅院坝曾祖父

■丨王奇辉

我的故里习水县习酒镇云富土那栋房屋已有140多年的历史,至今居住了整整六代人。我就出生在这栋老屋里,并居住了18个年头。

我曾祖父弟兄四人,原居住在核桃树老屋,他们的父亲兴发祖考虑到弟兄四人长大成人后,老屋不够居住。于是决定另择地基再新修一栋。恰巧,云富土茅草房里居住的本族人家主人在有年冬天牵牛到门口水田里饮水,被牛发狂打成重伤,不几天就死去了。这家人认为在这里居住不吉利,就决定把房屋卖了,另择地基修建。兴发祖便把这一房屋买了下来,将茅草房拆除后,按照核桃树老屋的式样、结构修建新房。新房坐北向南,木质穿斗式结构建筑,木柱子、木椽子、木檩子、木方子、木板壁,盖青瓦,七柱长五间,正中为堂屋。房屋两边各有一堵用黄泥筑成的金黄色的土墙(寓意为金包银)。房屋前面的院坝有大半个篮球场大。

云富土房屋竣工后,兴发祖将曾祖父和大伯曾祖父分在新修的房屋里居住,二伯曾祖父和四叔曾祖父留在核桃树老屋居住,四人各住房屋的一半,共用堂屋,各有一堵金黄色的土墙。

云富土新建的房屋离核桃树老屋约一华里。云富土在上方,核桃树在下方,人们习惯称之为上房下屋。意思是老房屋和新房屋的人同一祖宗,一脉相存。

后来,云富土人口增长,人们又在正房的左面和左下方修了环房(厢房)和下厅,形成了现在的 “三合头”房屋。

房屋屋檐下的走廊与多数黔北民居的走廊迥然不同,它与中间三间房屋(居中一间为堂屋)贯通,足有三米宽。收获季节摊晾未干的粮食可达数千斤,婚丧嫁娶办理筵席可摆十多桌。人们劳作之余坐在走廊上休息闲聊,不受日晒雨淋。可见,老祖宗们考虑得何等的周到。

堂屋大门左右的板壁上,各有一栋雕花镂窗,刻有花草、寿桃。窗心中的人物手持稻穗,翩翩起舞,栩栩如生,寓意庆祝丰收。堂屋四周的板壁是由两米长、一米宽的木板装成的印壁,至今严丝合缝,与当今人工合成的板材一样平整。可见古时候工匠们高超的木工艺术略见一斑。板壁多数是柏香木、马桑木之类的木板。那时的马桑树与现在的柏树、松树、杉树一样,长得直而粗壮,树干高可达数十米,粗的直径可达五六十厘米。但不知何时变异成现在这个样子,只长树丫枝,不长树干,成不了材。因而,老屋板壁上的那些马桑木板便成了当年马桑树的“活化石”,显得极为珍贵。

一次,一位外地人来到云富土,见到这栋古建筑及古建筑上的马桑木板、镂雕等,连声说道“珍贵、珍贵”。并嘱咐现仍住在老屋里的主人,今后这栋房屋要卖或要拆,请通知他一声,他来买。这人大概是极其内行的古宅贩子,做古宅生意。近些年,各地活跃着不少古宅贩子,他们专门到乡下购买古宅,通过拆解、修缮和异地重建,或卖其中的珍稀木材,好的一手能嫌上百万元。

我家老屋那块长长的院坝,给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记忆。在那人丁兴旺的年代,收获庄稼的季节,院坝里一片欢声笑语,大人们面对面排成两行,手握连枷,一排往前,一排往后,连枷吱吱呀呀叫个不停。往返十余个回合,就把谷物的粒给脱了下来。小孩们在大人身边穿梭,在院子里撒欢,在草堆里捉迷藏,在粮食堆上翻筋斗,快乐得像免子似的。

三伏天,月朗星空,人们坐在院坝里纳凉,小孩们或聚精会神听大人们摆龙门阵,或在坝子里嬉戏,直至深夜。天气实在太热,人们就在院坝里放上斗筐(用竹篾编织晾晒粮食的器具)就睡去了……

夏季夜晚,老屋周围的水田里传来一阵阵美妙的声音——蛙鸣。蛙鸣一波一波传来,打破了宁静的夜晚。尤其是月明星稀的时候,青蛙叫得最欢快,那声音有张有驰,悦耳动听,此起彼伏,勾人魂魄,像一曲曲天籁之音。深夜,不远处传来几声狗吠,与蛙鸣混在一起,让人感到这夜突然宁静了许多。狗吠声很大,似乎要把蛙声覆盖,青蛙不甘示弱,众蛙齐鸣,声音越来越大,狗吠不得不停止。

过去,乡村几代人盖一栋房屋,守一份祖业。我故里那栋老屋,经兴发祖建好主体结构,后经六代人不断扩建、改造、装修、修缮,至今保存完好,在周围方园百里都是少见的。这样的古屋加上古屋周围的李花、犁花、油菜花……那才是原汁原味的极其美丽的乡村风味。

云富土人丁最兴旺时足有12户50余人,显得有些拥挤,后来大部分年轻人成家后都另择屋基修建新房迁出了这栋老屋,现在只有一户人家四口人,年轻人都进城务工,只剩下两个老人,十分冷清。

这些年,进行新农村建设,开展“四在农家”活动和扶贫攻坚,政府补助农民修了不少新房,但对于我故里百年老屋那样货真价实的黔北民居,却嫌其有碍观瞻,只补助点小钱坐屋脊、封檐口,为开展的“四在农家”活动遮遮“丑”。

从我记事起,像我们云富土那样的老屋有十多栋,现已荡然无存,统统被钢筋、水泥、砖混结构的房屋所代替。我担心这为数不多的百年老屋有一天会被古宅贩子买走去赚钱或人为拆除。但愿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老屋承载我太多的记忆、太多的情愫,太多的情怀;老屋承载太多的文明;承载太多的历史文化;承载祖辈太多的艰辛。老屋是祖辈留下的宝贵遗产。老屋的建筑算不上精美,但却保留着农耕时代的一切原汁原味的东西,这让她更有穿越时空的魅力。鉴于此,我主张政府保护好类似的乡村古宅。“保护一栋古建筑,胜造一栋新建筑”。古建筑对于我们后人研究历史,研究古代文明,等等,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文物古迹专家认为:文物古迹的保护、修复和维护,需要投入,而且还是不断的大量的,眼前不见回报,仿佛无用,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从根本上的进步变化,需要这样的投入。

发达国家对50年以上古建筑立法加以保护,所以,在欧洲你能看到片片的古堡。而我们中国几百年的乡村古屋几乎被拆除,将来能有多少关于乡村古宅的记忆留给子孙后代?我国许多专家、学者针对目前我国乡村古宅被任意拆除、贩卖等现象,呼吁尽快立法加以保护。

曾经有一位外国专家见到我国某地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古建筑时,感慨地说: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现在有的,我们永远也不会有。

熊培云说:“无论是一座城市还是一个乡村,如果它的过去总被连根拔掉,那么它也会丢掉它的未来”。

我老家那样的百年古宅,政府应有超前意识,进行普查登记,挂牌保护,禁止随意拆除和变卖。政府可组织招商引资,进行开发利用或把它收购为公共财产用于公共事业,如开办农家书屋或养老院什么的,既可保留黔北古老的乡村民居,又使乡亲们在古老民居里获得更多的精神食粮或休生养息,一举两得,美哉!

当我刚写完这篇稿子,我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2014年6月初,我老家那栋百年古宅躯体不幸被支解。我的一位堂弟将古宅正房属他所有的那两间拆除,重建砖混结构的新房。好端端一栋古宅被拆了两间,还剩下三间正房、环房和下厅,残缺不全,十分丑陋。这不能责怪我那位堂弟,就他所处的环境及其经济地位,他不可能有保护古建筑的意识,何况他选个屋基建房也不容易。据说他是以危房为由拆除老屋并在原屋基上重建新房,因拆除危房建新房政府有补助。

百年古宅走过了清代和动荡的民国时期,以及建国后60多年漫长的岁月,战火、动乱、朝代更迭,人心起伏,它都经历过来了,但今天却在我们面前变得肢离破碎……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堂兄拆老屋建新房时。镇政府相关人员为核实危房等级,亲临现场调查,还说像这样的百年古宅实属稀少,仅堂屋两边两栋雕花的镂窗就价值连城。但就没有谈到将其保护下来的问题。当然,就我国保护乡村古宅的大环境,政府如果没有超前意识,不可能把保护乡村古民居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期盼拯救黔北民居,使人们看得见山水,见得着老屋,留得住乡愁。

猜你喜欢

古宅院坝曾祖父
院坝会“话”出干群“同心圆”
——璧山区建立三级院坝会制度推进基层治理
古宅
异乡人
我的曾祖父
川北院坝
新时代如何创新群众工作方法
装傻的曾祖父
黑暗之光
黑暗之光
卜算子·院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