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电梯事故的警示意义及防范措施
2018-07-11余新文
余新文
(湖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 武汉 430077)
1 电梯事故总体情况
因为工作关系,笔者关注和收集了2017年度部分媒体报道的电梯事故,并就报道反映的情况结合工作实际进行统计分析。试图找出电梯事故的风险点,揭示其警示意义及防范措施。
2017年度部分网络媒体共报道电梯事故44例[1],总体情况见表1。其中:境内41例,境外3例。共死亡23人,伤47人。按电梯类型分:主要是曳引电梯和扶梯事故,其中曳引电梯占70%, 扶梯占30%。按发生事故环节分:全部发生在安装、维修和使用及管理环节,其中使用环节占77%,死亡12人。安装、维修、管理环节占23%,死亡11人。按发生事故电梯的场所分:发生在住宅小区的比例最高,占总例数的43.2%,其次是商场、地铁、酒店和医院也各发生多例,占有较大比例(各场所发生事故比例详见图1)。扶梯事故和曳引电梯事故的分类情况及比例见图2和图3。
表1 2017年媒体报道电梯事故情况表
图1 各场所发生电梯事故比例图
图2 扶梯事故类型比例图
图3 曳引电梯事故类型比例图
2 事故典型案例及分析
2.1 典型案例
案例1:2017年6月7日上午,湖北襄阳某商场,一名1岁多的小女孩独自从一楼跑向下行扶梯并摔倒在扶梯上,左手手指被夹在梯级与梳齿板之间受伤。[2]
案例2:2017年1月24日福州地铁1号线斗门站,一老人乘扶梯未扶扶手不慎摔倒并在梯级上翻滚长达48s,直到管理人员按下扶梯急停开关才被救起。[3]
案例3: 2017年3月7日,湖北红安县中央大街商业区,一名女子推着婴儿车乘扶梯上行,婴儿车突然侧翻,婴儿从车中滚落。幸有送外卖男子及时按下了急停按钮才化险为夷。[4]
案例4:2017年3月25日下午,香港旺角某商场号称世界最高的“通天扶梯”上行时突然逆行,造成17人跌倒受伤。[5]
案例5: 2017年11月26日,安徽明光市一酒店电梯安装工地发生事故。在安装施工中,电梯轿厢从14楼坠落,电梯里的4名安装工人不幸身亡。[6]
案例6:201 7年8月2日1 7时许,浙江杭州下沙某小区电梯修理工被卡在电梯中抢救无效死亡。[7]
案例7:2017年1 1月2日下午5时左右,武汉花样年花样城楼盘发生一起电梯事故,楼盘物业管家方某在电梯间发生坠亡,经抢救无效死亡。[8]
案例8:2017年3月3 1日凌晨1点左右,遵义市某小区发生悲剧,20多岁的小伙王某从7楼坠落电梯井身亡。[9]
案例9:2017年2月1日,江苏宿迁某小区,26岁男子带2岁女儿乘电梯被困4楼,未等待救援,该男子自行不当脱逃时,坠落井道身亡。[10]
案例10:2017年8月23日环球网报道,西班牙一医院电梯故障,一孕妇在送往医院三楼产科手术室时,担架刚进入轿厢,电梯就开始向上移动,这位孕妇惨遭电梯剪切后死亡。[11]
2.2 案例分析
1)儿童因无人监护而自行搭乘扶梯或在扶梯上玩耍受伤害事故占扶梯事故的比例最高,报道最多。如案例1类似报道有6例。主要因安全意识缺乏和对扶梯危险性认识不足,儿童的监护人容易疏忽大意。儿童好动和好奇,喜欢跑向扶梯和在扶梯上玩耍、摔倒而酿成事故。
2)成人搭乘扶梯不遵守基本的安全要求导致的事故比例较高。
搭乘扶梯时必须手扶扶手是最基本的安全要求(因此造成如案例2类似的事故报道有2例)。禁止手推婴儿车、购物小推车等搭乘自动扶梯,也是搭乘扶梯的安全规定。[12]因扶梯有斜度和梯级,容易造成小车翻倒而使乘客自己和他人摔倒、碰撞(类似案例3的报道有2例)。
3)扶梯非正常逆行事故也常有发生。
如案例4就是典型的扶梯非正常逆行且防逆转保护装置失效的事故。此类事故近年来年年都有发生,主要发生在商场、地铁的人流高峰时段。原因有驱动链断裂、驱动主机位移、驱动主机功率不足、供电电压太低、超载等,使正常上行的扶梯突然逆行,并且扶梯的防逆转保护装置失效。
4)安装、维修和管理人员违规造成事故的比例逐年增高,且后果比较严重。
像案例5、案例6、案例7这样在电梯安装、维修过程和物管人员在检查、管理电梯中出现事故报道共有9例,死亡11人。此类事故占曳引电梯事故的比例接近1/3,大多后果严重,基本会造成人员死伤甚至群死群伤。主要原因有:安装和维修工人无证施工、不按工艺施工、违反操作规程、不遵守安全制度等;物业管理人员无证维修、未经培训违规救援、不遵守电梯钥匙管理及应急救援制度等。
5)各种原因造成井道坠落事故的比例常年居高不下。
如案例8这样鲁莽破坏电梯的事故报道有2例,死亡3人,如案例9这样因电梯困人而救援不当事故的报道有3例,死亡3人。这类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乘客缺乏安全常识而产生鲁莽甚至恶意破坏行为导致电梯损坏;发生电梯困人后救援不专业、不安全、不正确;维修过程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门因损坏、滑块磨损等未及时检查维修。
6)剪切、挤压事故和急坠、冲顶等电梯失控事故仍然是曳引电梯事故的主要类型。
案例10是电梯未关门而轿厢意外移动的典型案例之一,此类报道有6例。近年来,电梯因厅、轿门未关而轿厢非正常移动导致乘客被剪切、挤压的事故常有发生,国内外均有报道。主要原因:制动器、门锁回路故障或控制系统故障等造成轿厢意外移动。而电梯出现急坠、冲顶等失控事故的报道也有5例,主要原因有制动器故障、电梯平层错位寻址、其他软故障等。
3 事故的警示与防范
1)扶梯事故主要发生在商场、地铁等场所且多数发生在儿童和老人群体,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商业综合体逐渐增多,商场、高铁、地铁也发展到城郊甚至乡镇。这些地方本是人员聚集的场所,也成了老人带小孩休闲和娱乐的去处。这是扶梯发生儿童伤害事故居高不下且多发生在商场和地铁的主要因素。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加强商场、地铁等人员聚集场所电梯使用管理并落实其主体责任是当务之急。
首先,电梯的制造、安装维保和使用管理单位特别是商场、地铁等单位应该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安全乘梯知识的宣传,强化宣传效果,落实管理责任。特别应当在商场、地铁的电梯尤其是扶梯的入口安排专兼职巡查管理人员对乘客进行引导和管理。
其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电梯等安全宣传的投入和引导,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开展形式多样的电梯安全进社区、进校园、进商场、进地铁等宣传教育活动。建议从小学生开始抓安全教育,在每学期开学时固定一堂电梯、消防、交通等安全教育、应急演练的专题课并形成制度。
2)电梯安装、维修和管理人员违规造成事故的比例居高不下,应当从根本上扭转。
电梯安装、维修人员属电梯专业人员,具备一定的法规、安全和专业知识,之所以仍然常常出现事故,应该与公司管理不规范、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均安装维保工作量大等有直接关系。如何让电梯公司自觉规范管理,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减少自身安全事故,提高服务质量,切实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形成规范有序、良性循环的市场环境。需要政府、监管部门、电梯公司和全社会共同努力。
物业公司也应当严格落实电梯安全管理责任,加强物管人员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培训、严格执行电梯钥匙管理、应急救援等制度。杜绝无证操作、违规操作电梯。
3)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电梯困人故障变成伤亡事故。
电梯是机电类特种设备,也会像其他机电设备一样发生故障,包括停电或各种故障导致乘客被困轿厢不可避免。但是,如果困人后救援不正确、不及时则可能酿成事故。如案例9这样救援不当甚至鲁莽方法自救而导致伤亡事故常见报端,实在令人心痛。
首先,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一旦被困电梯,正确的方法只能是被困人员及时呼救并由专业人员施救”形成社会共识并成为乘客的习惯。可以在每部电梯轿厢内和入口处均醒目标示:“一旦被困电梯,请及时呼救并由专业人员施救,扒门或其他自救方式危险”。
其次,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特别是住宅小区、商场、地铁等应当配置电梯的安全监控系统,从而主动监视电梯运行状况以便及时发现故障和困人,而且能及时反应并控制电梯运行和与被困人员联系施救。目前有的使用单位仅配备监控视频,而无其他相应的控制措施。只有“监视”作用而无“控制”功能,其结果可能造成像案例2这样出现事故反应迟钝甚至只能在视频中眼睁睁看着伤亡事故发生而不能阻止。可能导致让故障酿成事故,让伤痛变成伤亡。
再次,电梯的紧急报警装置也必须可靠有效。电梯标准和检验规程中明确规定:紧急报警装置采用对讲系统以便与救援服务持续联系;在启动对讲系统后,被困乘客不必再做其他操作[13]。但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是内线或外线电话等其他型式,还有的电梯报警电话无人值守。这样都可能造成一旦有人被困电梯,乘客根本无法报警或者无人响应。
最后,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或电梯维保公司一旦发现困人或接到报警要迅速反应、规范施救。目前完全由各电梯的维保公司和使用管理单位来完成及时有效救援尚难保证。能否利用各地陆续建立起来的物联网和投诉、应急报警网络平台建立专业的电梯应急救援机制,甚至组建专业的电梯应急救援队伍,可能在反应及时性、队伍专业性、设施先进性、救援有效性方面更有保证。
4)从检验环节把关,避免井道坠落、剪切和挤压等电梯事故不断重演。
电梯的检验应当以事故为导向,不断调整和增加相应的检验项目。事实上正是根据近几年电梯井道坠落、剪切和挤压等事故主要类型的原因和特点,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组织对电梯主要标准及检验规程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对电梯层轿门的控制及安全要求以及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等检验项目[14],并逐步实施。检验机构应当认真学习领会并不折不扣贯彻实施,严格把关,让类似的事故隐患降到最低。
5)转变观念,强化责任,齐抓共管,促进电梯运行安全。
目前我国电梯保有量已超过500万台[15],电梯安全监管和检验人机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必须在监管方式及内容上有所变化,把监管的重点从注重设备本质安全转变到既关注设备本质安全又注重督促设备相关单位的责任落实上。在监管和检验环节夯实电梯使用管理和维保单位的主体责任,如在人员持证、履行职责、制度执行、维保和自检规范及质量等方面严格要求。同时,在电梯的隐患治理、老旧电梯的更新改造等方面发挥建设、城建、街道、社区等相关部门的作用,形成电梯安全社会多元治理、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促进电梯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1]电梯事故报道[N]. 国际电梯安全网www.goodlift.net等.
[2]刘小强. 襄阳某商场电梯出事,一岁小女孩手指被卡[N]. 楚天快报,2017-06-08.
[3]郑靓. 福州一老人在地铁扶梯摔倒,市民务必注意安全[N]. 海峡都市报,2017-01-26.
[4]周宽玮. 湖北红安一婴儿车扶梯侧翻,外卖小哥急丢餐盒施救[N]. 澎湃新闻,2017-03-14.
[5]龙明洁. 香港旺角“通天扶梯”发生故障致17人跌倒受伤[N]. 环球网,2017-03-25.
[6]苏艺. 明光一酒店电梯坠落,四名工人不幸身亡[N].安徽商报,2017-11-29.
[7]鲍亚飞. 杭州下沙电梯事故原因:系维保工人违规操作[N]. 钱江晚报,2017-08-04.
[8]冀东. 武汉花样年花样城楼盘发生“电梯坠亡”事件致1人死亡[N]. 人民网,2017-11-15.
[9]黄宝华. 今日凌晨遵义蹊跷电梯坠亡事件 小伙从7楼电梯井摔落 殒命地下1层[N]. 贵阳晚报,2017-03-31.
[10]本地头条. 江苏宿迁泗阳县洋河白领公寓发生电梯事故 死者26岁 小孩城幸免[N]. 新电梯网,2017-02-03.
[11]余晨辉. 悲剧:西班牙医院电梯出事故,产妇惨被切成两半[N]. 环球网,2017-08-22.
[12]TSG T7005—2012 电梯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规则——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S].
[13]GB 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S].
[14]质检总局关于发布《电梯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等6个安全技术规范第2号修改单的公告(2017年第44号)[S].
[15]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2017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情况的通报[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