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交网络平台为载体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研究*

2018-07-11

山西青年 2018年14期
关键词:社交价值观核心

李 瑶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300204)

一、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普及,世界的交流已经打破了原有的种种限制,意识形态涌入、东西方文化碰撞使原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教育环境的限制逐渐消失。人民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前提下更加追求精神生活,对教育制度的改进、教育资源的分配有了更具体、更严格的要求,自媒体时代的技术革新对“95后”大学生产生了极大影响,追求独立的人格要求,接受新鲜事物的开放程度都让其对网络和新媒体有了更多的期待和依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演变分为四个阶段:1949-1956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初创和借鉴阶段;1956-1966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异化阶段;1966-1978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停滞与无序阶段;1978-1992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恢复和重构阶段;1992年至今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和改进阶段。[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第四阶段的主要传播内容之一,预期主要传播方式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社区育人和网络育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无到有,从理论到实践,在二十多年的时间内逐步发展,其一,理论研究逐渐深入,知网上2007年至2016年,关键词为“网络思想政治”的论文达1453篇;其二,思想政治网络平台不断建立,很多高校建立了“红色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微博账号等。

大部分高校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针对性的培育、传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存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误区,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体概念。其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割裂为12个词单独的进行宣讲和教育,忽视其完整性。再次,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推广时,存在其含义和道德准则混淆的现象,忽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境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2]青年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我们思考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怎样培养大学生这些问题时,既要注重氛围营造,又要重视观念引导,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让人信服。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价值”通过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展示,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念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有时最高层次的,有着统领地位,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内容都指明了方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的行动指南

国家层面倡导的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更具实操性,树立正确的国家观,“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青年个人理想的逐个实现。社会层面倡导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既是我们对美好社会发展的向往,更是大学生应该遵守的社会道德,大学生应先处理好个人得失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个人层面倡导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大学生应作为参照比对自身逐一检查的标准,它凝练了大学生个人行为方方面面的基本规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执行的标准。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进是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表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思想产品方面表现为思想产品的影响力不够,内容有理论但缺乏实践性。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就要树立理论自信,用有核心竞争力的思想产品提供更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正确观念不断内化,不断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

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

(一)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具备专门的分工,专业的管理和决策,具有严密的组织方式,学校教育属于典型的组织传播。除了学校教育,“父母亲友”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传播的主要方式。大学生在校时间长,与老师、同学交流较于父母更频繁、广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常见的形式分课堂教学和课下活动两部分,课堂教育主要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党课、团课等来让大学生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课下活动主要由班会、团日活动等第二课堂为主。

(二)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就是指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来传播信息。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际传播主要由面对面传播和借助媒介传播两种类型。面对面交流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被传播人的语言、神态、行为等,可以更加明确传播效果,但面对面传播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不同时间、地点或是沟通双方的心理状态都会对传播效果造成影响;通过媒介传播在早期主要通过QQ、e-mail等,现今网络急速发展,微信、微博等不仅打破了距离、时间、国界等障碍,更是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客户端两端的对象可以是单人也可以是多人。高校思政教师授课、辅导员谈心谈话、同学之间交往等都属于人际传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存在于某一特定组织中的人际传播,效果是事半功倍的,例如党课、团课的授课过程比较容易产生共鸣。

(三)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社会媒介组织通过文字(报纸、杂志、书记)、电波(广播、电视)、电影、电子网络等大众媒介,向社会大众公开地传递自己用各种手段复制的信息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此次统计指出,在大众传播中,接受者最常接触的方式依次是:电视46.5%、网络38.5%、书籍7%、报刊杂志5%、广播2.5%、其他0.5%。高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具体化为故事、案例等,以新闻、访谈、音视频等形式展现给学生。

四、社交网络平台

社交网络平台成为越来越多组织传播、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的依赖途径,信息在基于不同社交网络建立的人类交往点、线形成的网状结构中,依据不同路径传递着信息。

(一)概念

互联网融合了各种媒体技术和线上信息交互方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大提升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也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随之而来的社交网络更是深受青年人喜爱。社交网络即社交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简称SNS),常以社交网站的形式呈现,主要包括硬件、软件、服务及应用,QQ、微信、微博等都是大众常见的社交网站,近年来兴起的知乎、豆瓣等具有社交网络功能,但不以人际交往为主要功能的网络平台,也在一定群体中保持着可观的用户占有率。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互动平台的设计也更加个性化,例如私信、送礼物、点赞、线下社交活动、开放性视屏直播等方式也日趋完善。不同用户在社交网络应用时会依据自身需求和网站所提供服务的紧密度来判断,因此微信、qq空间、微博和知乎已经成为高校应用广泛的社交网站。

(二)本文研究的社交网站特性

因研究范围限制,本文主要研究微信、QQ空间、微博和知乎这四个社交网站。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即时通讯的软件,分为手机版和电脑版,自2011年1月21日微信发布1.0测试版开始至2015年1月21日微信6.1版,功能在不断的丰富,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支付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的方式添加好友或关注类型不同的公众平台,同时也可以通过支付功进行交易。微信占据的流量小,可以接受离线消息,支持多个系统运行,语音功能减少电话费用,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QQ空间(Qzone)是腾讯公司在2005年开发的一个展现个性,具有博客(blog)功能的QQ附属产品。QQ空间上可以写日志、写说说,上传个人图片、视频,听音乐、写心情等多种方式展现自己,用户可以自己装饰空间,用户的好友基于QQ好友,并可以在空间自由交流。

微博,是以博客技术为基础发展的新型社交媒体,其特点为微小、剪短、及时,微博发文限制140字以内,微博是自由开放度较高的社交平台,好友并不局限于现实中已存在的社交圈。除此之外,微博的载体是网站的用户界面,例如新浪微博、网易微博、腾讯微博等,增加了用户自主选择性。

知乎是问答类社交网站,除了在线交友互动的功能外,它添加了类似于百度知道、腾讯搜搜、搜狗搜索的帮助用户寻找答案的功能,社交圈和社区好友关系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寻找答案的目的。知乎推出的时间是2011年1月26日,对用户采取的是“认证+邀请”制度,知乎在主题讨论时,用户的思路倾向于摆事实讲道理或引证、举证,所有用户不论是否注册都可以看到全部回复。

五、社交网络大学生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接受行为分析

为有针对性的提出利用社交网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方式对313名在校大学生社交网络应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试图了解被调研者社交网络的基本使用状态和接受行为规律等。由于问卷发放途径和研究条件的限制,问卷调查结果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发放的313份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一)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本研究的全部313个有效样本中,男性占56人,占总人数17.89%;女性257人,占总人数82.11%,均为18-22岁在校大学生。其中,大一学生占15.97%,大二学生占39.3%,大三学生占23.32%,大四学生占21.41%,样本年级分布教为平均。样本所学专业类型包含教育学、哲学、法学、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涵盖了现阶段中国高校的大部分学科。被调研样本中,共青团员人数占85.3%,群众占4.15%,党员占10.55%。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状态

近些年,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本研究调研样本中,91.05%的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见在全国运用各媒体各系统广泛宣传并未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达到100%,受访学生中,通过思政课、思政班会等形式了解的有93.93%的同学,通过网络等新媒体了解的有78.91%,通过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了解的有55.59%,通过同学、朋友了解的有33.87%,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学都使用了两种及以上的获取途径,网络媒体再了解途径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除此之外,通过访谈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提法,但不了解其内涵。

1、社交网络在大学生中用户黏度高

用户黏度是指网站使用者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在问卷中,100%的受访者都使用社交网络,其中在最常使用的社交网络中,以微信为社交网络平台的占52.4%,超过被测人数的一半。新浪微博和qq空间的学生接受度情况大致一致在20%左右,而知乎作为新兴的问答式社交网络平台,以其作为主要社交网络平台的学生占4.79%,约15人。

为了更加细致了解学生使用网络平台的状况,针对学生各自使用黏度高的社交网络平台,问卷就使用频次和具体使用时间也做了了解。62.62%的学生每天登陆社交网站5次以上,且都停留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其中从17:00开始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频率开始增加,至20:00迎来使用的巅峰,巅峰使用时间持续三个小时至23:00。

2、社交网络平台上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作用不强

党员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个人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上,更体现在个人的带动力上,好经验和先进的思想如果不能有效的传播,则只能提高自身而不能惠及大众。本研究发现,不同政治面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是不同的,中共党员的了解度为100%,中共预备党员了解度为92.9%,共青团员了解度为91%,群众了解度为84.6%。但是通过spss的测算,受访者的政治面貌与是否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性不强,说明党组织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作用不明显。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交网络中传递效果差

问卷中,笔者设计了“是否会在社交网络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信息传递给好友”的问题,通过该问题与“是否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交叉对比,发现,在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中有强烈传递信息愿望的同学约占51%,有10%的同学明确的表示不愿意传递。在不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学中,了解后有强烈意愿传递信息的学生仅占7.14%,如图1所示。

4、大学生社交网络上的行为特点

碎片化信息接收是大学生的主要数据获取方式。本次调研中,51.12%的受调研者表示图文并茂的信息会激发自身点阅兴趣,其次,标题和发布者身份的权威性也是影响阅读选择的重要因素。从表1可以看出,新闻了解不论是在内容、功能还是目的等问题中都有70%左右的学生选择,对比其他选项,大学生社交网络的行为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社交网络的主要作用是接收新闻和维系朋友关系;二是信息接收时强调视觉感受,对图片、视频等接收度更高;三是针对社交网络互动的功能,大学生主要应用社交网络的人际互动功能,而信息互动功能应用较弱。

表1 社交网络样本行为观测信息表

图1 “是否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信息传递给好友”的交叉关系

六、以社交网络平台为载体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

(一)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开辟支部生活的网络平台

大学生党员是当代青年先进性的代表,由问卷结果也可看出党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吸收方面表现优异,但输出所学效果甚微。首先,利用社交网络信息开放程度高的特点丰富“学习型”党支部内涵,建立支部微信公众号或开辟党支部微博,将每次党支部的学习内容和心得体会及时发送,与其他同学分享,也接受监督。其次,利用社交网络信息传递及时性的特点,将“服务型”党支部落在实处,申请一个微信号,设立网络党员先锋实践岗,支部党员轮流网络“值班”,“值班”当天保证全天微信在线,随时随地回答同学的各种疑问。再次,利用知乎平台,让身边的大学生体会“创新型”党支部,创立党支部知乎账号,发布每日一问,从回答中看身边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并且可以把握现在年轻人的兴趣点,及时引导,对于误区及时纠偏。

(二)加强社交网络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性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已初步具备了网络思维,在个人的微信、qq、微博等社交网络上发声传递正能量,可习惯性点赞,源于师生身份的消息屏蔽等形成了社交网络信息流通的不畅。依据问卷分析结果,我们应从以下几点来系统性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者个人社交网站,首先,充分利用学生17:00开始的课后时间,有意识的更新社交网络平台内容;其次,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关注的话题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题要多用网络语言;再次,个人朋友圈、微博等不能总是转发,而是要“以小见大”从自己经历的小事中潜移默化的将理论具化为我们的生活感悟;第四,在拥有一定量固定阅读者后,辅导员或是思政工作者应开辟个人公众号,传递正向观念给更多的大学生。

(三)引导学生积极个人观念的传播

“95后”“00后”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观念,由问卷也可看出,他们关注的更多是我能得到的而非我可以给予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我们要培养学生有意识的传递个人正确观念,在社交网络积极发声。首先,重视学生干部、党员等学生中优秀代表的影响力,在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的前提下,拥有积极的传播信息的态度和方式;其次,线上线下相结合,传播信息的前提是先要对社交网络上的信息去伪存真,而去伪存真的过程不仅需要理论的佐证更需要实践的检验,辅导员、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身的真实见闻图文并茂进行网络展示,并组织相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正确观念的力量。再次,尊重差异,面对学生在社交网络上的不实、负面观念,要了解原因,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交网络文化。

社交网络扩大了大学生的交际圈,越来越多的问题会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发生或被解决,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与时俱进,才能对症下药。

猜你喜欢

社交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我的价值观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