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袋料平菇栽培技术探讨
2018-07-11成群陕西省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安康725000
●成群(陕西省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陕西 安康 725000)
1 栽培季节与场地选择
1.1 栽培季节选择
安康市处于秦巴山区东段,北有秦岭横亘,南有大巴山倚屏,南北高山夹峙,汉江由西向东横贯,河谷盆地居中。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雨雪,夏季多雨并常有伏旱发生,春暖干燥常有倒春寒,秋凉湿润并多有连阴雨,气候差异大,年平均气温12~15.7℃,冬季极端低温 4℃,夏季极端高温39℃。
按照当地的自然气候特点,选用不同温型的平菇品种,完全可以实现四季栽培,春、秋季选用中温型平菇品种(出菇温度14~24℃),冬季选用低温型平菇品种(出菇温度2~20℃),夏季选用高温型平菇品种(出菇温度22~33℃)。
1.2 栽培场地选择
平菇在室内、室外栽培均可。室内栽培可利用现有菇房、床架或空闲房屋;室外栽培可建塑料中、大拱棚,亦可将蔬菜的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作适当改造,也可选择半地下式塑料大棚等适合平菇的栽培设施。无论选择哪种栽培场所,均增设增温、保温、遮阳和通风设施。
2 栽培品种选择
目前平菇人工栽培品种较多,按子实体色泽可分为深色种(黑色种)、浅色种、乳白色种和白色种4个类型。按子实体出菇温度可分为低温型、中温型和高温型4个品种。目前安康市主栽品种为高温型“夏王40”,广温型“南京一号”“殷8”及“灰美2号”,中低温型“白雪一号”“瑞迪3号”(小平菇)及“姬10”(小平菇)等。
3 栽培原料和基质配方
3.1 栽培原料
平菇栽培原料非常广泛,主要有木屑、农作物秸秆、棉籽壳、花生壳、葵花盘、甘蔗渣及植物废渣等,辅料为麸皮、玉米粉、米糠、石膏及石灰等。所有原料要求新鲜干燥、无霉变、无虫蛀、不含有农药或其他有害化学药品。栽培前应放在阳光下暴晒2~3天,以杀死料中的杂菌和害虫。玉米芯、豆秸及麦秸等原料应先粉碎或切短。
3.2 栽培基质配方
配方1:纯木屑78%、麸皮15%、玉米粉5%、石膏1%、生石灰1%。
配方2:烟杆43%、杂木屑40%、麸皮15%,石膏1%,石灰1%。
配方3:水稻玉米秸秆78%、麸皮15%、玉米粉5%、石膏1%、生石灰1%。
配方4:葛根、绞股蓝、黄姜纤维等废渣78%、麸皮20%、石膏1%、生石灰1%。
配方5:废菌料88%、麸皮10%、石膏1%、生石灰1%。
以上配方可根据原料来源,选择适合配方及配比。
4 栽培方式
平菇的栽培方式较多,各有优缺点,但相比之下,袋料栽培产量高,易管理,不占土地,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发展立体农业,也可根据市场情况灵活控制出菇时间。
4.1 装袋
选用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筒袋,宽20~22cm、长40~45cm、厚0.02~0.04cm,装干料1~1.25kg。可用装袋机进行装袋,也可手工装袋。
4.2 灭菌
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和常压灭菌均可。高压蒸汽灭菌时,当温度升至100℃时保持1.5~2.5小时。常压灭菌时,当温度上升到100℃时维持12~15小时,再闷一夜。当料温降至60℃时出料袋,冷却到30℃以下即可接种。
4.3 接种
接种一般采用开放式接种,必须按无菌操作规程接种,采用两头接种。用直径2.5cm木锥从上到下扎一个通气孔,在两头接入菌种,两头分别用自制项圈套入,并用消毒过的报纸封口,接种量一般为培养料的10%~15%。
5 栽培管理
5.1 发菌管理
菌种接好后,放入经过消毒的菇棚(室)堆成“#”字形,堆的层次要依气温高低而定,温度高时堆3~5层,温度低时堆5~7层。发菌管理的要点如下:
5.1.1 保持温度 注意温度变化。发菌温度以25~30℃为宜,高于30℃应及时散堆,防止“烧菌”;低于20℃应设法增温、保温。
5.1.2 通风换气 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气温高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中午通风。
5.1.3 保持干燥 菇棚(室)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
5.1.4 光线要暗 弱光有利菌丝生长,不能强光直射。
5.1.5 翻堆 每隔7~10天翻堆一次,使上下、里外变换位置,使温度均匀一致。若发现有污染及时处理。
5.2 出菇管理
在适宜的条件下,一般高温型品种25天左右、中低温型品种30~35天菌丝即可长满菌袋,当菌袋出现子实体原基时,即可转入出菇管理。菇棚(室)消毒后,按菌袋菌丝成熟早晚分别整齐堆放于棚(室)内,堆高8~10层,一般150m2菇棚可放6000~8000袋。当有小菇蕾出现时,去掉菌袋两头的封口纸。出菇管理要点如下:
5.2.1 拉大温差,刺激出菇 利用早晚气温低时加大通风量,使温度降至15℃左右,气温高于20℃以上时,应加强通风和喷水降温;低温季节,白天注意增温保温,夜间通风降温。
5.2.2 加强水分管理 菇棚(室)场地要经常喷水,使空气湿度保持在85%~95%。出现菇蕾后,向地面、空间喷水,不能在菇蕾上直接喷水;当菇蕾分化成菌盖和菌柄时,可少喷、细喷、勤喷雾状水,补充需水量,以利菌丝生长发育。在采收一、二潮菇后,袋内水分低于60%时可给予补水。
5.2.3 加强通风换气 低温季节,每天通风换气1次,每次通风30分钟,一般在中午喷水后进行;气温高时每天通风1~2次,每次通风20~30分钟;切忌高湿不透气。通风换气时要缓慢进行,避免大风直接吹到菇体上,使菇体失水,边缘卷曲外翻。
5.2.4 增强光照 散射光可诱导出菇;黑暗时不出菇;光照不足易出现畸形菇。但不能有直射光,以免把菇体晒死。
6 采收
在适宜的条件下,从子实体原基长成菇体大约需1周时间,当菌盖充分展开、菌盖边缘出现波状时及时采收。采收时大小一次采完,勿摘大留小。
采收后清理死菇、菇根及杂物等,养菌使菌丝恢复,经7~10天就有菇蕾出现,按照第一茬出菇管理技术要点管理。采完二潮后,一般菌袋失水,应给予补水,管理得当,营养充足,可采收5~6潮菇。
7 病虫害防治
平菇生长过程中,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或没有彻底灭菌的菌袋,或是采菇后没有及时清理菇床等都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要求管理人员一定要有强烈的卫生环境预防意识,菇棚内场地、过道都要撒石灰,每隔4~5天喷1次杀虫剂,用清洁自来水喷菇,通风要良好,以保持棚内空气新鲜,这样都会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一旦有菌蝇、线虫发生,可用菇虫净、高效氯氰菊酯喷雾防治。若菇盖表面出现斑点时要多通风,少喷水,用百菌清、克霉灵喷雾,做好早预防早治疗,以减少病虫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