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初中中国地理的高效复习策略
2018-07-10张爽
张爽
【摘 要】中国地理的高效复习,首先要从中国地理在中考地理中定位来看,现在每年中考中国地理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其次要看具体的复习方法:第一轮复习课本基础知识,认真梳理教材,构建学生地理知识体系。第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系统化,强化基本能力。第三轮综合复习,通过做中考模拟和各地市综合试题,查漏补缺,提高实效,全力冲刺。最后培养学生读图及解题技巧。
【关键词】中国地理 高效复习 读图培养 知识结构
淡中国地理高效复习不敢当,在这里就是总结一些我校在中国地理复习中的一些做法。正式开始之前大家,先分享一下我师傅陈建洪老师跟我说过的一席话,去年新的地理考试,全省统考开始了,我很迷茫,感觉自己毫无头绪,感觉以前的经验做法好像都不保险了,自己空有一身的力气,却不知道该用在什么地方。我师傅这样跟我说过:其实省考很好理解就是由“會考”转变成“中考”,打破以前的会考惯性思维,就是把大家习以为常的最后一段时间努力背诵就万事大吉了,变为学生要会,要培养学生初步的地理思维能力,让初中与高中更好的衔接起来,让中考为高考服务。本来我还不太明白,但是看到今年省考试卷,我对这些话有了更多的理解,下面结合以前的一些做法,来介绍一下中国地理的复习策略:
一、从中考看中国地理的地位
初中地理的内容主要分两部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包括四个方面:地图地球、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从数据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地理所占比例,几乎都达到了一半以上,说明在初中阶段,中国地理的知识占据重要的地位。
二、中国地理的复习策略
第一轮复习课本基础知识,认真梳理教材,构建学生地理知识体系。
这一阶段只夯实基础,不拓展、不延伸,让学生牢牢的掌握指导意见中要求的地理记忆性的知识(如有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适当调整)让学生打好基础。
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
1.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我国领土的四至点、领土面积、濒临海洋、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名称、简称、行政中心等知识点,这些是指导意见中要求的地理记忆性知识,我们要让学生熟读熟记。
2.中国的地形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名称及分布、地势阶梯分界线(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中国的气候
中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最低气温在漠河,最高气温在海南;中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普遍高温,最低气温在青藏高原,最高气温在吐鲁番盆地;中国降水的空间(地区)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中国降水的时间(季节)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我国主要的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高原气候区;我国主要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以及季风对我国的影响。中国的气候重在理解与分析总结,要引导和启发学生空间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中国的地域差异
我国重要的地理界限:秦岭—淮河,能够理解其地理意义:1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让学生充分掌握秦岭—淮河南北的地理差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的了解。
第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系统化,强化基本能力。把中国地理分为:疆域与人口、自然资源与自然概况、经济与文化、地域差异和认识区域五个部分进行专题讲练,以周考为检测。
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中国地理重要地图以空白图的形式,每周练2-4个。对重要的图,要反复强调,一幅幅过关,熟练掌握,如: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等。在地图教学中,要注意的是不能仅仅停留在挖掘图中的地理信息,还应将图中信息与所要掌握的地理知识进行联系。让学生学会整理、归纳、概括的能力。地图的类型在前面已有阐述,这里只重点讲讲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地图填充——具体做法是:准备一张空白区域地图,把有关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湖泊、高原、平原、盆地、自然带、铁路线、城市、矿产地、农业工业区等,按位置、比例,分别“定位”到空白地图上,把众多的地理事物归纳为一图,使地理事物或规律更加一目了然,达到图文合一,起到深化和巩固地理知识的作用。
第三轮综合复习,通过做中考模拟和各地市综合试题,查漏补缺,提高实效,全力冲刺。
“重点问题重点考、重点问题年年考”是中考地理命题的显著特点。近几年中考试题有些知识点的复考率相当高,如中国地理中的中国自然环境知识、我国四大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等重点知识应反复强调,注重归纳总结,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应用。复习时要围绕主干知识来重点选题、做题。教会学生关注教材方框内标题的内容、课本上的插图、课后的活动题。此时教材中“活动”内容的功能已经从简单的复习巩固课堂知识,转变为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帮助学生总结基本规律、基本原理。
教师要关注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使学生学到的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产生联系。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经常是地理考试题的切入点。命题材料多取材于新闻报道、时事动态、各种数据等资料,命题的地理知识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于围绕国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热点问题触及较多。如十九大胜利召开、南海成功开采可燃冰、国家公布新能源汽车规划时刻表等。
总之,中国地理的复习,要重视基础、地图、逻辑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总结的能力,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技巧,灵活应用,注重创新。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地理的教学模式发生改变,把传统教育与现代相结合,在初中阶段努力夯实基础,为高中学习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地理教育》2013.6
[2]《上海教育科研》2014.6
[3]《中学教学参考》2014.24
[4]《地理教学》2014.6
[5]《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年第7-8期
[6]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9
[7]2015-2017年福建省中考地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