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助力提升数学素养

2018-07-10吴含笑

考试与评价 2018年1期
关键词:思考建议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吴含笑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以外,教师还需要强调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好数学,还能够学习好其他科目,但是如何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仍然是一个问题,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习惯 培养方法 思考建议

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应该成为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通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有更少的时间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一、培养主动参与习惯,助力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舞台,在课堂的舞台上学生可以尽情地发挥,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创新课堂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高的学科,这有利于教师设计数学教学情境,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小学的教育是最关键的,它是学生教育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全方面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将教学重点转到素质教育上来,进一步促进我区教育的改革,让我区的教育事业紧追时代发展的脚步。

二、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助力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思考是一切新知识的源泉。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是一个学生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因此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是教师的基本任务,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因素,小学生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思考具体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可将问题形象化,从而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激发他们的思考欲望,再启发他们思考问题。在将问题形象化时,要注意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一致,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时,要注意保持他们思考的积极性,首先在学生接收了问题后要给足思考的时间,使他们充分的运用自己的大脑,其次给他们提出自己思考结果或见解的机会,并让他们相互交流,以促进教师了解不同学生思维的异同并进行指导,也使学生各自了解自身思考的局限或不足,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地进行思考的习惯。同时教师要对所有积极思考的学生给予肯定,保持其思考的积极性,对于一些不善于思考的学生,教师更应多加注意,从各方面提高其自信心,使其大胆的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培养认真听课的习惯,助力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只有三到齐全,那么学生在课堂中才能做到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要让学生做到“三到”,光靠学生的自我约束是不够的,教师的引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从以下几点出发:①提前预习,明确听课的目的。例如,我在上每一节课前都会布置学生回去预习明天上课的内容,向学生明确预习要求,在预习过程中,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下来,把想到的问题写下来。②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学生对某一事物有了兴趣,他就会愿意了解它,并且能以积极的态度,久而不厌,愉快地去学习。有了兴趣,学生就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③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有助学生认真听课习惯的养成。在课堂中做个有心人,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例如,发现一个不爱发言的学生悄悄的举起了小手,教师要马上请他发言。而且,孩子发言后要马上提出表扬,“你听得很认真,说得真好。”或“你的声音真好听,感谢你让我听到这么好听的声音。”等等。

四、借助数学学习过程,助力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让学生经过完整的预习、听课、练习、复习等学习过程,同时保证每一个环节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果能长期坚持下来,定能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每天的教学中提醒学生用适当时间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特别是相对难一点理解和接受的新知识。就算是快速的浏览一遍教材或是章节标题,学生也就大概知道了接下来学什么、知识难不难。久而久之,他们的理解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就会有提高。听课在这整个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部分,听课效果的好坏直接导致后面练习环节的好与坏。要确保学生在听课时精力是充沛的,这就要让学生每天安排好时间做各种事情,同时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上课时精神状态好也就更能认真地听讲、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经过课堂学习了新内容,紧接着需要一定数量的练习进行检查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新内容。最后要保证能让学生们利用一些时间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周期性的复习。这整个过程任何一个部分都要抓好,特别是“听课”和“练习”这两部分。

五、借助榜样作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首先是教师的榜样作用。現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许多行为都可以通过观察习得。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教师良好的语言和行为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形象,那么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就会受教师影响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是同伴群体的榜样作用。在班级中选取合适的人选作为榜样,并且对其事迹进行宣传,不虚构,不夸大,给学生一个真实可以学习的榜样。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给他树立了一个榜样之后,他们就会有模仿的欲望。但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长期的过程中,榜样也会有出错的时候,这样就需要教师对榜样进行维护,让其始终保持教育价值。同时,其他的学生对榜样进行学习和模仿后,也会成长为新的榜样,这样就会促进整个班集体向着好的氛围发展,在这样的氛围中,小学生就能更好更快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在小學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个人特点,探索寻找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最有效的方式,真正发挥好小学数学的价值,达到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黄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3,(3).

[2]梁宇,袁俊.浅谈新课程下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大众科技,2010,(1).

[3]王春潔.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15,(36).

猜你喜欢

思考建议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对山东高考改革的几点见解
试论物理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