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018-07-10林其洲
林其洲
【摘 要】随着初中数学知识不断深入,再加学生学习过程主客观原因,不可避免地出现“学困生”。在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教师职责所在。笔者作为乡村初中数学教师,一直把它当作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多年兢业地探索对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后,能够有自已一些独特工作经验与心得,想对其形成之原因以及转化策略与大家探讨,下面浅谈几点转化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 因材施教 兴趣 转化
一、尋根源,因材施教
“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要么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要么是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寻找到“学困生”的产生的根源,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及时因材施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笔者认为“学困生”的“学困”有下列几种。
第一,缺乏学习数学兴趣。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听课,以致越学越无趣,最终放弃学业。作为教师应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针对学生的心理,围绕着初中数学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地感知学习数学的快乐,不断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
第二,学习习惯不良,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课前不预习,上课不记笔记,课后没有及时复习、理解、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对待不懂的问题,不去想,也不去问,没能得到及时解决。长期的积累造成基础知识的薄弱,以致在后来的学习中越来越听不懂,恶性循环。对这些学生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三,学习目的不明确,不能正确归因。即学生心思不放在学习上,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学习,当成绩不理想时,一般简单地将其归为“人算不如天算”的“运气”等原因,产生自我能力低下的心理暗示,以致产生厌学等情绪。教师要通过“学习动机状况调查问卷”测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采取家访、心理暗示、帮扶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分析成因,寻找对策,明确学习目的,自然学困的障碍就随之消失。
第四,数学学科基础差。基础薄弱,导致对新知识接受慢,上课很难听进去,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回家作业不能及时独立地完成,长此以往,就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对于这些学困生应补最基础的知识开始,以新带旧,降低难度,循序渐进为佳。
二、找对策,全面转化
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转化学困生的思想基础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转化学困生的思想基础,所以解决首要条件应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学困生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学困生,很多父母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成为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他们心里非常脆弱,相比之下,他们内心更加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关心、爱护。因此,笔者认为建立好师生关系有以下几点:
第一,老师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不应高高在上,而要放下自己的架子,亲近学生,走进学生,这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例如,在校门口见学生进来,主动向学生问好,打招呼;课间,主动跟学生一起聊聊天,聊一些学生关心的娱乐新闻等;课后,主动约学生一起爬山、跑步、散步等,通过这些简单的行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实践证明,亲和力强的老师,更能得到学困生的认可、尊敬,他们也乐学这门功课。
第二,教师要懂得关爱学生,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丝赞赏的微笑,一个告诫的眼神都应饱含关爱之情,使学困生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信任。例如,在作业批改时多写一些鼓励的话;在批评学生时,多一些宽容之心;在学生生活里多一些问候之心等,这些都是都是我们教师举手之劳,但对学困生来说,是一份难得的关爱之情。
第三,教师要讲究民主、注重平等和谐师生关系。若忽视它,必回引起学生抵触心理。现在的学困生思想独立、活跃,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而不能以我为主,要允许他们说,允许他们做,教师适当的指导,适当的鼓励,发扬民主,才能使师生真正相处,互相理解。比如,笔者曾教过某班级,为了赶进度,拼命的压、挤学生,结果老师教地辛苦,学生学得累,特别是学困生对老师的行为特别不满,抵触情绪异常明显,表现最突出就是抄作业,这样一来只会造就更多的学困生,故,讲究民主注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民主、平等必不可少。
2.展现学科魅力,激发兴趣,实现转化
第一,丰富的生活中数学激发求知欲望,诱导转化。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生活中数学应该具有生动、奇妙、有趣等特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实践测量等手段将数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给学困生感受到原来数学与现实如此之近,吸引注意力,引发思考。例如,笔者在教授“黄金分割”这一内容时,因黄金分割被广泛用在建筑设计、美术、音乐、艺术等方面,所以笔者积极引入生活中数学。
第二,浓厚的氛围培养学习习惯,促进转化。一个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也影响人的一生。有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就能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细细调查、研究、比较,掌握了学困生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特点,切中火候,对症下药,通过小组合作、小组帮扶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培养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激起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学得生动、活泼、有趣,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容易培养,就不会再是学困生了。
第三,生动的课堂激发学习兴趣,保证转化。首先,针对数学学科的大部分内容表现为抽象和乏味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积极参与、思考整堂课的各个环节,从而学困生不在感到数学无趣,保证转化。
第四,生动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人格魅力。而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教师精湛的业务能力和高尚的 道德修养,它有着思维的严谨性、高度的抽象性和应用的 广泛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智慧、幽默、创新思想、敬业爱岗的精神、一丝不苟、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
第五,生动的课堂还要注意,学困生普遍存在怕开口、担心出错的心理阴影,因此,在教学中要选择难易适当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几个星期下来,学困生的参与意识大大提高,会很快融入到班级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来。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十分重要。这项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且较为繁琐,所以教师一定要积极行动,化被动为主动,尽自已所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重“学困生”的控制和转化,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走出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汪斌.让初中数学回归生活.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0)
[2]钟启泉.差生心里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李云福.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成才之路,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