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衔接研究
2018-07-10汪海文司瑞利张晓兰
汪海文 司瑞利 张晓兰
【摘 要】“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全面发展的基础。而在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养成教育的高度也将决定着人才培养的高度。特别是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出现了很大的转变,这就使得养成教育在实施中出现了断裂,所以做好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衔接就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养成教育的含义和中小学养成教育不衔接的表现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提出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衔接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养成教育 衔接 差异 措施
教育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和人才的作用至关重要,而现在大多数的教育都是以应试为主,特别是只注重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这对人才的培养非常不利。而对于养成教育的研究,可以引起家长、学校、社会对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视。特别是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而且学生的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导致行为的改变。所以对中小学生养成教育衔接问题的研究,能够促进学生更快的适应各方面发生的改变,从而促进学业的进步和人格的形成。
一、养成教育的内涵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而行为习惯是人们的生活常用语,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不假思索的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习惯。习惯的养成是通过不断重复某些行为,而取得思维、心理、语言、行为等的定势,这个过程是通过长期练习形成的,是不易改变的生活习惯或行为方式。
二、中小学生养成教育不衔接的表现
小学和中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阶段,而学生在小学这固定阶段基本形成了区趋于稳定的行为习惯。但到中学后由于儿童身心的发展,以及外界环境的改变,使得与学生的原本的行为习惯不相适应,致使在养成教育方面小学和中学衔接的不够密切,具体表现包括以下几种:
1.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导致的不衔接
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缺乏对问题独特的思考和见解,学生大多认为家长、老师说的话都是对的,基本能够听从家长和老师。但进入中学后,学生处于身心高速发展时期,学会了独立思考,但是思考往往不够深入;心理趋于成熟,但还是幼稚成熟夹杂;意识迅速发展,但往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这些不稳定的心理也是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这个时期养成教育的衔接就显的尤为重要。
2.学校管理、老师教育导致的不衔接
小学阶段进入中学还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所以相对来说小学的升学压力较小,不管学习成绩怎样,学生都能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而初中学习面临中考,中考直接影响到学生进入哪个高中学习,这也进而影响学生进入到哪个大学,这对学生的成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小学阶段,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包括各个方面,而且小学阶段学校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比较重视,老师对于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同学会耐心的批评指正。而进入中学后,面对升学压力,学校更加关心的还是进入重点学校的升学率,更加看重学生成绩的提高,往往忽视了学生生理、心理的内在需求。大部分学生小学和初中是在不同的学校,这两所学校在日常工作上也没有本质上的联系,各方面信息不通,你有你的要求,我有我的规定。但对于学生来说小学阶段之后,要进入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中来,导致很多学生刚到中学后存在各方面不适应的问题。
三、解决中小学生养成教育衔接的措施
越是有经验的教师越会发现,往往决定学生学业成就和思想品德的不是学生智商高低,而是学生是否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中小学生实施养成教育的差异巨大,主要表现在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家长老师教育方式的问题和学校管理的差异,这些都导致小学到中學养成教育的不衔接。解决中小学生养成教育衔接问题,可以有目的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有助于减少学校的不良现象,利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转化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为将来更好的工作生活奠定基础。下面根据中小学生养成教育不衔接的现象,从学生自身、家长、学校方面着手,提出高效的解决措施。
1.从学生角度
从小学到初中面对多重的改变与压力,学生应该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和家长、老师多沟通,有问题的地方及时交流,今早找出解决方法。同时学生应该善于接受家长、老师的建议,没有哪个长辈不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如果有意见不同的地方,应该及时提出来,共同探讨,而不是背后的逆反。对于新环境、新同学,不能惧怕胆怯,应该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在新的环境中依然可以游刃有余。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善于和同学们相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虚心向他人学习,改变自己不好的行为习惯。
2.从教师、学校角度
作为老师应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注重自身的行为规范,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持久的过程,经过长期的反复才能够持续下来,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有一些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老师要反复强调。同时老师也要注重对中小学养成教育衔接的研究,提前做好衔接的准备。比如六年级的时候,要做好进入中学的准备,因此六年级的老师,可以在教学方法上加以调整,来接近中学的学习生活;七年级的时候,由于学生是刚从小学升上来,老师可以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刚开始使用小学时期的教育方法再慢慢过渡到中学的教育方法。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有的学生适应能力差,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做到因材施教。
总而言之,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衔接问题,对学生的成才成长极其重要,应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借助家庭,学校的力量,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使得衔接的有序又有效。
参考文献
[1]张变玲.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及策略探讨[J].基础教育2016.2(14):98-100.
[2]陈桂恒. 开展养成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教育导刊2013,(7):16-18.
[3]黄河清,马恒懿,俞缨. 养成教育定义新探[J].教育应用2011.28(10):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