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的渗透与传承
2018-07-10戚恋
戚恋
【摘 要】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被世界所瞩目和公认。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显得至关重要。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又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中小学的“第一课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本文就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展开进行几点实践研究,希望对传统文化教育起到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 传承 弘扬
由于美国好莱坞电影、日本漫画、韩国电视剧的席卷,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漠视,加上传统教育结构的支离破碎,家庭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知半解。对此学校教师也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积极努力探索从中华传统文化浩瀚的大海中汲取部分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和活动形式贯穿于学生校园生活之中,以期待达到传统文化教育得以渗透落实,提高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一、深挖中华文化宝典
中华传统文化来源于本土,来源于传统。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吸收与传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已经成为中华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1.“诗配画”校园环境建设
充分利用学校的围墙空间,增加了有艺术氛围和育人特色的“经典诗文、诗画”,也就是“诗配画”,不仅营造浓厚学习气氛,又符合学校“诗教先进单位”的办学特色。“诗配画”内容丰富,包括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类别,艺术表现手法绚丽多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其中数孟郊的《游子吟》最感人,诗词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引发学生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升华,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铺垫。
2.课前三分钟经典诵读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对于世间万物往往是凭借外部表象进行简单地下定论,没有充分认识到事物内在的价值,但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对此我们选定了简洁而丰富的古诗300首,根据各年级的心理发展规律制定了每个年级必背古诗10首和增加古诗30首。预留每节课前的3分钟来诵读古诗,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精美诗词,精彩片段,并能熟读成诵,积累数量远远超出了《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经典古诗诵读不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深刻认识到社会事物、人情哲理,懂得为人处世之道,还帮助学生汲取古诗的有益精髓,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3.参加汉字听写大会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紧密相连,可以这样说,没有汉字,就没有我们民族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可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电脑的普及,中国人对于汉字书写的能力明显地下降,小学生也存在着这种“危机”,究其原因有两个。其一:学生对汉字的字形、字义理解不够;其二:周边学习汉字的氛围不够浓郁。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起了大家的围观,纷纷呼吁传统文化的回归,传承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紧随这股文化复兴热潮,组织高段学生参加县里的汉字听写大赛,并取得了县一等奖的好成绩。相信每个人都能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成为一个“胸藏文墨怀若谷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中国人。
二、深挖身边乡土教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就要求我们深挖身边的优秀文化。“江南第一家”位于郑宅镇镇中心,居住在此的郑氏家族,依孝义治家。自南宋至明代中叶,十五世同居共食,和睦相处。立下“子孙出仕,有以脏墨闻者,生则削谱除族籍,死则牌位不许入祠堂”的家规,历宋、元、明三代,长达360多年,出仕173位官吏,无一贪赃枉法,无不勤政廉政,被称做“廉俭孝义第一家”,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在学校日常课程中安排了校本课程《孝义风》、《孝义行》,课外推荐学生观看《郑义门》动画片,通过学习传世家训《郑氏规矩》和欣赏动画片,深入挖掘《郑义门》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学校继而开展“家风家训”书签制作比赛,从善治家、尚节俭、重教育、睦乡邻、崇清廉等方面传承祖祖辈辈承载的“家风家训”。家风,具有传承的力量。学生必能延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深挖学校文化
俗话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人是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而教育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而学校的教育在传播传统文化上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校校训“勤行向上”内涵丰富,是我校百年办学历史的精神积淀,来源于传统文化,紧扣时代脉搏,彰显了古城人以德育人、求变求新的创业立业思想。校训要求学生勤奋学习、努力向上、知行合一、超越自我,争做“古城向上少年”;要求班级积极健康向上,争做“古城向上班级”。“向上班级”、“向上少年”竞选条件苛刻,要求个人和班级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积极上进,勤奋好学,诚实友善,懂得团结合作,这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在漫长发展进程中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建设。推动传统文化发展,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而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机、展现独特魅力、实现创新发展,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生活。
参考文献
[1]庞朴.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8月
[2]陈光谊.中国传统礼文化资源的现代开掘[J].作家,2010,(12)
[3]陳水利.以传统礼文化滋养心灵之根:“礼文化教育”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7).
[4]丁鼎.儒家礼乐文化的价值取向与中华民族精神[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