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客空间的高职创业模块化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8-07-10张菊敏张润昊
张菊敏 张润昊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创业课程教学需转变教育理念,探索以创客空间为载体,以模块化课程再造为基础,以团队化教学为组织形态,以“项目+大赛”为推手,以“自主+实践+合作”为方法,强调创业中学习的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增强实效性。
[关键词]创客空间 创业教育 模块化课程
[作者简介]张菊敏(1973- ),女,湖北枣阳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外事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张润昊(1974- ),男,湖北南漳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高教所副所长,副教授,博士。(湖北 襄阳 44105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高职创客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6YJA880065)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03-0099-04
开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探索,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接高职教育的必然途径,是回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策略,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推进高职教育创业创新课程改革,在“互联网+”时代促进高校毕业生有效创业就业的必然之举。
加强创客空间建设和创客文化培育,提升高职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就是为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贡献高职力量。当前,将创业教育作为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推手、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增强高职学生社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和自觉。但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高职创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创业课程体系不健全,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存在“两张皮”现象。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几门相关的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虽然内容上是关于创新创业要素、创新创业条件、市场运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但是与学生所就读专业关联度不强,没有体现专业背景、专业特色,没有深入挖掘学生所学专业中能够融入创新创业的教育因子,进而实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创业活动。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内容没有体现专业背景、专业特色,没有实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在创业课程教学中仍然采用“统一目标要求”“统一教材内容”“统一课程设计”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且,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主要以理论讲解为主,有些院校甚至只是以报告与讲座“一言堂”的形式来完成教学,没有安排相关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活动多流于形式,难以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
2.学生缺乏创业实践空间,教学过程与创业过程脱节。创业创新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高职学生更是需要通过实践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培养有机融合。然而,高职院校创业实践基地的数量及条件远远不够支持学校的创业教育。目前,制约高职学生创业能力有效提升的瓶颈主要有两个:一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二是创新手段较少,缺乏创业创新孵化平台以及学校內外资源的有效整合。高职院校应尽快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创业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室,借力合作企业开发校企合作共建的创业孵化平台与孵化基地,加强校内外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更强、更适用的创新创业实战训练机会,这是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
3.创新创业课程师资力量配备比较薄弱,不能满足创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学校创新创业导师既要有创新创业经历,又要有较强的理论根基和项目指导能力。不过,大部分高职院校从事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教师数量不足,多数只是就业指导教师或辅导员,大多数没有创业经验,也没有经过实践锻炼,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不能将知识传授与创业实际有效结合,难以真正实现教学目标。虽然也聘请校外创业成功人士为学校创业教育兼职授课,但他们的授课时间不好调整,教学时通常是“蜻蜓点水”,效果并不理想。
二、基于创客空间的高职创业教育观
1.创客空间。创客空间(Makerspace)是英文Maker与Space的组合。环境层面的创客空间是一种能共享所有资源,形成分享范围的物理空间;精神层面的创客空间是一种协作、分享、创造的人生理念;功能层面的创客空间能促进参与者技能学习和知识创新。
2.专业型创客空间的开发和利用。高职院校可借助实习实训基地整合资源,建设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创客空间,并向社会上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公众开放,提供场地、信息、设施等方面的支持,提高创业的成功率。高职院校创建专业型创客空间是学校实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有效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高职生“准创客”通过这样的模拟实训、模拟创业,能够充分体会创业滋味,从而更加清楚创业的路径和方法,降低尝试创业的风险和成本。
三、基于创客空间的高职创业模块化课程构建
1.构建递进式创业课程模块。高职创业课程开设在第五学期(共10天),分为五大模块:第一,创业者素质模块(包括创业者具备的素质、认识自己、未来的我);第二,市场开拓模块(包括项目选择、评估市场、预测销售收入);第三,团队建设模块(包括组建创业团队、选择合适的法律形态、员工管理);第四,资金预算模块(包括钱从哪里来、需要多少钱、赚了多少钱);第五,创业实践模块(包括创业计划书、项目路演、创业大赛、科技园孵化)。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黏合剂在于“依靠专业选创业项目,依靠专业做创业项目”“课程模块为壳,专业知识为核”,将创业素质的培养与专业能力的彰显融合起来,解决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2.形成“五步走”教学链条。探索创业课程“五步走”教学链条:第一步,选择项目;第二步,评估市场;第三步,组建团队;第四步,评估利润;第五步,展示项目(见下图)。
构建交融互动的创业课程体系,凸显一个“融”字。将创客文化融入创业精神,将创业课程融入专业,将创客空间平台融入实践教学,共同发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深度融合。
3.探索基于创客空间的创业教育模式。创客空间是创客文化发展的载体,是教育变革的重要策略和关键技术,是碰撞智慧、交流信息、共享资源的创新创业平台,是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阵地。高职创业课程教学需转变教育理念,将创客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起来。以创客空间为载体,使创客空间建设对接专业实践体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在创业实践中学习。
可通过三个途径实现创业课程与创客空间的对接:一是将创业课程教学放在创客空间完成;二是将创业项目放在创客空间推进;三是将创业项目路演放在创客空间展示。构建“种子—苗子—果子”课程实践模式,凸显一个“长”字。创业课程与创客空间对接,既能解决创业课程教学空洞化问题,又能解决高职创客空间空转的问题,通过发挥创客空间文化育人、功能育人、环境育人,来实现高职育人功能。
4.探索创业中学习的教与学的方式。其一,教师角色重构——从教师到导师,从“主演”到“导演”。这种转变可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完成:第一,围绕“布置—指导—督促—评估”展开教学,带着项目完成教与学的诸多环节;第二,注重创业课程的系统设计,从团队建设、项目选择、阶段性任务、游戏穿插、课堂氛围营造、项目展示等环节通盘考量;第三,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使用,将“头脑风暴法”应用于项目选择,将“游戏法”应用于团队建设,将“模拟法”应用于项目开展,将“展示法”应用于项目路演;第四,注重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其二,学生角色转型——从学习者到模拟创业者。第一,以专业项目为载体。将创业项目与专业课程、专业实践结合起来,将项目推进、路演放在创客空间中完成。第二,体现学习的互动性与合作性。学生之间亦师亦友,通过交流与合作可构建新知,搭建创业模型。第三,高强度。营造实战的创业环境,学生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才能够激发出无限潜能。第四,充分分享。在学习过程中大家分享资源,分享智慧,分享知识。
创业课程教学成功的关键是要实现在创业中学习,形成“激发创意—形成作品—展示项目”的学习循环过程。构建“创意—作品—项目”课程推进模式,凸显一个“实”字,实施逐级课程推进模式,靠角色转变推动“教”,靠任务驱动推动“学”,靠项目评估推动“考”,强调学生在创业课程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在做中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创客实践。
5.组建校企互通、专兼结合、校友示范的创业导师团队。根据需要,选配不同领域的专门人才担任学生的创业课程导师。组建由校外企业高管、创业英才或创业成功的校友、高校学者及校内专业教师等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分模块为学生授课。校企互通、专兼结合、校友示范的创业导师团队需定期评价、引导创客空间的项目,让好的创意项目持续发展下去。这样,学生在选择创业项目时,就不再仅仅通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成长经验进行预判,而是能够对行业进行较为准确、客观的市场分析和前景展望。如此,创业教育在创客空间播种下创业的“种子”,精心呵护“苗子”,然后通过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对接基金、场地、导师,等待结出“果子”。
6.建立立体多元的创业课程评价体系。立体多元的创业课程评价体系是指采用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企业专家点评等多种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涵盖职业能力、团队精神、学习效果等多角度、多方式的评价模式。创业活动丰富多样,以课堂为主渠道,以班级为抓手,结合专业特点,认真组织创业项目团队,并在这一过程中做好对学生的整体教育培训和个别针对性指导,有机结合恰当的形成性评价和有实效的终结性评价,并将之贯穿于创业教育全过程。立体多元的综合性评价模式着重关注专业之间、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调动学生参与项目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个性化发展。
四、结语
目前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应基于创客空间实施创业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构建专业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打造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专业创客空间中亲身体验真实的创业经历,感受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从而培养挑战精神、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事实表明,高职院校建立校内专业型创客空间实践基地,能够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技能训练和创业实战演练提供强大平台,可以充分有效地实现创新与创业有机结合、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为高职生创业者、创客们提供广阔的资源共享空间,充分开发学生无限的创新潜能。很多创客空间项目在企业专家或者创业导师指导下逐步成长为由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服务公司、学生物流超市、学生家教部等实体,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机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吴英健.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D/OL].上海:复旦大学,2012.[2012-08-2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dbname=CMFD201501&filename=1014
444535.nh&v=MTMxNTNwRWJQSVI4ZVgxTHV4WVM3RGgxVDNxVHJXTTFGckNVUkwyZVorVnVGeTdnV3IvS1ZGMjZHcmU4R3RUUHE=.
[2]孟慶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15(2).
[3]吴光明.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问题与解决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4).
[4]雒亮,祝智庭.创客空间2.0:基于O2O架构的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10).
[5]周劲波,曾艳.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路径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1(6).
[6]谷建春.美国著名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现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
[7]杨现民.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