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路径思考

2018-07-10赵伟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常态思政政治

赵伟

【摘要】在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进行系统性和理论性阐述,并且提出要正确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以及引领新常态。经济新常态的提出,对高校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只有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带来的一系列改革,才能适应我国宏观经济建设,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高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高校思政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向着形态更加高级、分工更加复杂以及结构更加合理的阶段不断深化,这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种形式,如果仍旧采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容易导致教学工作和经济生活实际脱离,使学生不了解我国经济发展实际,也难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因此,高校思政工作必须与我国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进入以长期结构性调整转型为基础的经济增长减速时期,在国际经济日益一体化的整体背景下,每个国家在经济建设中都不可避免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从2009年开始,我国采取新增4万亿投资对经济增长进行强刺激的措施。这一措施虽然有效避免了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步震荡下行,但是,在2011年之后,宏观经济增长速度还是进入持续下滑通道。来自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变化,共同塑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从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来看,要理解经济新常态的内涵需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第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语境下的新常态,既有和国际新常态相同、相通的一面,也有不同、独特的一面。相通之处,首先都表现为经济发展速度降低;其次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降低受到国际的影响。不同之处在于,与国外对经济发展持悲观态度相比,中国对新常态下经济的发展持有更多的是乐观、积极态度,欧美国家经济新常态意味着经济低增长和高失业率,经济难以重振。第二,从字面上看,“新常态”有着双重的特质:“新”和“常”。“新”表明新常态是在旧常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层次的经济运行状态,同时,这种由旧向新的转化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转变。“常”指的是一个相对正常的状态,所谓的正常状态,就不会是短暂的、突发性的临时状态,而是稳定、持续的长期状态,这就表明了我国经济会在新的平台上继续稳定向前发展。第三,新常态是动态不是静态,不能自然形成。新常态并不是静态的,追求质量的经济发展新阶段不是不用费力就可以实现的,相反,可能比仅仅追求高速度更困难。新常态不只是增长速度新,更重要的是结构新、质量优,因此其难度会更大,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努力才有可能达到。

经济新常态对思政教育的影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增速换挡时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可以说是“三期叠加”的特殊发展阶段,经济风险和矛盾十分突出。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制造业2025年目标的确定,人们的生活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必然会引起我国院校大学生的思维导向以及行为模式的迅速变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也在逐渐增强。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根据经济新常态的特点作出适当的调整。

长期以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只是简单地强调意识形态功能。但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呈现出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格局,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初见端倪,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以及形式已经很难满足经济新常态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学方法,使教育内容触动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并外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是经济新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重中之重。从高校教育的整体上来看,新常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也要关注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不仅要关注大学生素质养成,知识累积,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等个性品质的培养。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环境来看,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对当代大学生的行为和思维产生了深刻影响,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当前,由于学生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理解还不透彻、掌握不深刻,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导致高校大学生因为受到不良影响而产生价值扭曲。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学生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专业成长上,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是极为不利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和社會实际结合起来,准确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常态下高校思政改革路径研究

1.正视社会问题,加强正面引导

自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进入新常态,社会治理面临着新形势,社会矛盾也出现了新特点,尤其是在我国以往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时期各类不明显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对社会和谐和稳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类矛盾,但是,由于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分析能力比较差,加上网络中各种不负责的言论,这样很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偏激思想,对我国经济建设成果产生疑问,甚至是否定,这对我国经济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针对这种形式,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意识形态为主的教育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主动揭露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深入探究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详细介绍我国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采取的具体对策,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我国发展问题,正视存在的矛盾,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如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发挥。

2.融入生活,关注现实问题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经济新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时效性,提高教育效果,必须实现教学内容生活,融入学生生活。在现实生活当中,当代大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对人际交往的需求、对尊重与被尊重的需求是丰富和广泛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重视大学生生活的切身利益,深入了解并分析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的关注点和共鸣点进行结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实效性。要在知识认同转化为政治认同的环节上下工夫,实现思想政治学术话语与大学生生活话语之间的良好转换,在教学中要以社会中出现的热点事件、学生普遍关注的焦点事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经济新常态下,要将社会主义价值观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并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真正为大学生理解、接受和认同。

3.加强平台建设,注重实效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要以新颖、丰富的形式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需要紧跟时代发展,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以及新媒体的优势,将网络文化和思想政治相互融合,为学生营造积极的网络空间;另一方面,要利用现代技术创造平等交流的空间,增强互动性,注重利用多媒体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动情又动听,既有意义也有意思,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学内容上,要“老歌新唱”“老题新解”,在具体的组织上要让学生喜欢、内容丰富、形象鲜活,将新的内涵以及新的生命力注入不变的主题中传递给学生,以使教学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必须常抓不懈。在经济新常态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注重对社会现实问题的阐释,融入学生生活,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李晓霞:《新常态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思路》,《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6年第8期,第44-45页。

[2]邹佳:《浅析新常态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高教》2016年第5期,第123-124、127页。

[3]祝爱芳:《新常态下高职人才培养中思政课改革的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16年第28期,第122-123页。

[4]李占文、冯俊淇:《新常态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与对策》,《辽宁高职学报》2016年第10期,第53-54页。

作者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陜西西安

猜你喜欢

常态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