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7-10朱海楠王李楠
朱海楠 王李楠
【摘要】大学体育文化是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当前大学体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学科偏见影响大学体育文化发展、体育课成为大学体育文化的全部内容、经费不足制约大学体育文化平台构建等,成为大学体育文化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和扭转:端正大学体育价值观,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转变大学体育管理模式,开创大学精神激扬新风貌;摆脱西方体育时尚观念的束缚,挖掘传统体育文化魅力;增強大学传媒的传播力度,宣传体育文化思想。
【关键词】大学体育文化建设对策
如果把中国大学的历史看作百年风华,那么当代中国大学的繁荣发展便在大学校园文化画卷上留下了太多耐人寻味的印迹。然而,除了一所大学应当体现出来的知识文化色彩外,还应当彰显出卓然的人性魅力。这种人性魅力绝非在实验室、图书馆所能实现的,田径场、训练馆、健身房等场所才是人性魅力生发的根本场所,大学体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正在于此,遗憾的是国内少有大学真正关注过这些。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准判断和历史契机,重新思考大学校园文化在体育文化建设上的“新内涵”,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
“大学文化是高校育人的基本环境,它既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目标、管理架构、学科特色等制度性文化,又包括学校的教室、运动场馆、图书馆等物质性文化,还包括学校历史遗留下来的教学传统、优良精神、教风学风等精神性文化。”[1]大学体育文化按照体育的普遍规律、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构建的文化整体,更贴合行为文化的实质内涵。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在西方国家的竞技体育发展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我们有北京体育大学这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集聚众多世界冠军,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的专业型大学。同样拥有诸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具有大学生体育竞赛单项或多项竞技优势的综合型大学。大学体育文化俨然已经成为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提升学校社会声誉的重要手段。
大学体育文化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教会学生价值追求的崇高方法,传递学生道德理念超越的有效途径。[2]大学生运动会的规律性举办与否,反映出这所大学是否具有凝心聚力的底气和信心;大学校园广播如果整天播放流行歌曲,缺少体育文化传递,那么也大体可以反映这所学校的人才培养格调不高等现实问题。因此,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在提升大学文化内涵,凝聚精神力量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1.学科偏见影响大学体育文化发展
学科是中西方教育学界在20世纪90年代广泛推崇的概念。因为长期的学科偏见,严重影响了大学体育文化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效率。在大学里,体育院系虽是正式设立的教育部门之一,但对大学总体发展而言,其所发挥的作用却是隐性的,是至关重要的,不可忽视的。而大学管理者对此认识不深,培养出来的人才只会做实验,只知读书,不会运动,不会生活,成了缺少感性审美激情的“机器人”。“体育文化是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3]它包含大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思想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大健康目标的实际意义。大学体育文化建设以课内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集竞技、健身、消遣、娱乐、审美、文化传播等多功能于一体,具有高度的校园特色和健康的生活气息。
2.体育课成为大学体育文化的全部内容
综前所述,体育学科虽在大学教育中具有独立存在性,但体育学科的发展领域却十分单一。不少大学所谓的体育文化,只能依靠常规的体育课教学来体现,看不到课余时间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身影,看不到训练时挥汗如雨的场面,听不到校园广播里振奋人心的赛事报道,宣传栏里更没有关于体育促进健康、运动处方、季节运动指导及注意事项、体育与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宣传告知内容。大学生参与热情降低,服务同学的意识减弱,就连观看比赛也是在辅导员、院系领导要求下的无奈之举,这就是大学体育文化萎缩的真实写照。大学体育文化从主体上讲,绝非只有在校大学生,教师也应是主体力量。从适宜项目而言,既有简单的跑步、竞走,又有观赏性、娱乐性较强的篮球、乒乓球,还有健身性突出的太极拳等项目。而在大学体育竞赛项目设置上,绝大多数高校本着能简则简的原则,实在不利于大学体育文化的发展。
3.经费不足制约大学体育文化平台构建
经费不足是制约大学体育文化承载主体进行合理化构建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对每一所大学来说,具有普遍性,尤其对大学体育文化建设而言更为突出。以一个400米的塑胶场地为例,20世纪90年代的投入费用是90万左右,到了2000年之后,费用大约在200万左右。但不少大学对塑胶场地的资金投入却迟迟落实不到位,从报告递上去,到学校会议审议,到批准下来需要近两个月的时间,再到招投标事务会议的屡次召开,半年时间已经过去。总之,算上场地的建设时间,一年的时间也不富余。在物价水平逐渐上涨的情况下,对大学体育经费投入的这种做法显然是不明智的,既浪费了时间,又耽误了学校体育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和使用。另外,在学校体育教学器材购置方面,同样也存在上述问题,教学器材陈旧、数量不足、场地维护不及时等成为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普遍问题。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
1.端正大学体育价值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大学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是一所大学优良人文传统的时代再现,是历代先贤呕心沥血、砥砺奋进优良精神的时代刻画,是培养千万学子的青春印记。在大学生涯中,体育运动是见证同学之间拼搏奋斗历程的唯一途径,是建立彼此信任,培养团队协作意识的最佳手段,对人的培养价值是其他教育方式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对大学体育文化发展而言,首先需要从大学决策管理层开始,扭转大学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局面。“以人为本”既包括以人的未来职业需求为本,又包括以人的当前实际知识储备为本;既包括以人的行为自由开拓为本,又包括以人的行为群体意志实现为本。只有如此,才能使大学体育文化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转变大学体育管理模式开创大学精神激扬新风貌
大学新区、运动场、图书馆、教学楼等硬件设施可谓一应俱全,但美中不足的是校园缺乏本该由年轻学子共同激发和带动起来的蓬勃朝气和活力。这一点跟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落后有很大关系。如今的大学体育管理模式与其说最大程度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实现了大学与社会的对接融合,不如说是大学体育管理模式的自我减负。大学体育管理模式正逐渐缩小至体育课堂上、训练队里,大学体育的价值在教学任务、竞赛成绩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功利化色彩。对大多数学生体育行为疏于管理,对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的放任,对最能体现大学精神风貌的集体活动的漠视,可视为对大学体育的失职。
3.摆脱西方体育时尚观念的束缚挖掘传统体育文化魅力
大学并非西方文化的特殊产物,大学体育因此不必受西方体育时尚观念的束缚,遗憾的是,当代中国大学体育文化却在极力追求这种时尚。如果说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体育课引入田径、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是中国体育国际化思想作祟,不得不屈就于苏联、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政治考量所作出的选择的话,如今在大学体育课堂极力引入瑜伽、跆拳道、高尔夫、攀岩、轮滑、网球等体育项目,则实难逃脱媚俗、自我轻贱的成分,这种思想是导致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经费永远无法满足教育需要的根本原因。但太极拳已经成为西方体育中独一无二的时尚项目,五禽戏、易筋经、六字诀等深受西方人的喜爱。由此可见,解决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需要从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文化安全等方面,對传统体育文化的大学融入机制进行深入探索。
4.增强大学传媒的传播力度宣传体育文化思想
目前,国内大学基本已经拥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一个数量庞大、思想交流便捷、特色日渐凸显的“朋友圈”正在形成。在这种形势下,大学体育文化资讯的涉猎与传播也就成为必然趋势。运用标语、图展、广播进行体育文化传播,使师生员工真正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体育情怀,是大学媒体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通过举办体育高层讲座,邀请国内体育界知名专家,体育明星走入大学,宣讲体育文化思想,分享体育竞技心得,对活跃大学体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语
大学体育文化是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一个有着丰富人文气息的大学,体育文化的繁荣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体育是连接人文文化与科技文化的良好纽带,是激发并创造大学文化的人性基础,是观照、释放人性之美的通途。
参考文献:
[1]刘新荣:《多校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探究》,《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第11期,第180-181页。
[2]陈浩:《微言评高教》,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第16页。
[3]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第329页。
[4]张昕:《关于大学体育文化的理性思考》,《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第121-122页。
[5]王月芝、李照和:《大学体育文化的构建》,《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第6期,第54-56页。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