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角色转变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影响
2018-07-10张军妮
张军妮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智能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在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及影响,并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四个层面剖析英语教师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构建更加合乎时代发展需求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英语演讲实训课程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以期在该体系构建中更科学合理地发挥英语教师的角色,使学生素养和教师素养的提升落到实处。
【关键词】英语教师角色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英语教师角色研究”(项目编号:SGH17H442)的阶段性成果。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师角色重新定位的问题已是大势所趋。尤其是英语,原来作为独立的学科,而现在与相关专业的融合进一步加深。普通本科院校英语教师面临尴尬境况:一方面是英语课时大幅削减;另一方面是英语教师只懂英语专业知识导致其综合素养急需提升。教育应与时俱进,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目标理应符合时代诉求。那么,承担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中英语实训课程的英语教师在该项教学任务中的角色必定对该体系构建产生深远影响,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
概念的内涵
1.需求分析理论
1987年,Hutchinson和Waters提出需求分析理论,是指一个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过程。该需求理论主要分为目标需求(客观需求)与学习需求(主观需求)。即对规定要完成的任务中需要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和学习者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的相关数据的收集与分析[1]。
2.英语教师角色、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及其关联
高校英语教师主要承担着英语教学的相关工作事宜。美国学者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对教师角色定位如下:教学与行政的角色、心理定向的角色、自我实现的角色[2]。广东韩山师范学院的学者王莉颖则认为:教师角色的显性定位是教育者,教师角色的隐性定位是学习者,教师角色的本质定位是创造者[2]。不难看出,教师这一职业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要求教师在信息化时代针对不同的学生受众,始终围绕“教书育人”的理念,了解学生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目前,“二孩政策”下催生了部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井喷式招生,随之而来的是师资严重短缺。加之,部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起来[2]。对此,英语教师转变角色,加强自己的跨学科研究能力,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职业倦怠,还有助于缓解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中教师的缺口等问题。同时,为英语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学过程中的教育者、学习者自我实现及各个角色的融合,尤其是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英语教师的综合素养提高创新了路径[3]。
总之,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不但能为学生提供英语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英语的学习指导。尤其是在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英语实践课程内容、形式及实施方案的设置,以及英语教师跨学科研究能力等方面都对教师角色转变提出迫切要求,其核心是英语教师角色转变后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影响关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研究现状分析
本研究将通过对某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中英语演讲这门实践课程的课程设置、形式及具体方案在两级学生中的实践效果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得出结论。主要存在以下问題:教师(教授现状、认知现状、研究现状等)对本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课程内容随意、形式单一,教师素养急需提升;学生的满意度低(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现状、认知现状)。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确定本专业学生对英语实践课程的学习需求,以期找到目前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对于该专业实训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演讲质量提升的影响,从而有助于英语教师角色与专业有效结合,部分解决英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同时,提升英语教师跨学科研究能力,实现实践课程英语演讲中英语教师角色、学生角色与其期望的角色实际差距,从而深入研究英语教师角色转变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英语演讲课程设置的相关问题。
英语教师、实践体系构建及课程设置策略
1.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必然性
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教法以及教师角色重新定位等对高校教师的教师角色、综合素养以及信息化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为给学生终身发展提供更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各个高校的教学改革紧跟节奏,不断整合资源,优化师资,促使高校教师的角色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英语教师应及时顺应时代的发展,贯彻“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根据社会、学校、学生的需求,凭借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育人对象的特征,实现教书育人过程中的各种角色[4]。
2.英语教师的角色及影响
英语演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门课程,其对于该专业的本科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英语教师可以凭借专业优势结合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的内容,如:理论与实操的比例、具体方案的制订与各自学校的学情相结合等。英语教师可以在该专业实践体系构建中发挥引领者、实践者、组织者等角色[5]。从影响的层面来看,英语教师不但会对同行的专业程度产生影响,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英语演讲课程设置以及教授方法和策略,并会对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等产生影响。
3.英语演讲课程设置策略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演讲作为一门实践课,旨在提高学生素养。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应把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和专业能力提升作为首要任务,持续更新课程内容,设置教师思路。即基于学生需求、应用型学校人才培养的需求等进行分析,英语教师参与制订该门实践课程的大纲、教材选用、教法的推荐、效果评价等环节,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而促进该门实践课程设置的不断优化与改革。同时,英语教师的多重身份使教师面临多种挑战,不但要精通专业知识,而且要涉猎所带学生的专业知识。再者,应将英语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彰显与课程融合。最后,要提升英语教师跨学科研究能力。英语教师在该课程的设置内容、形式、具体操作步骤等方面的实践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有助于增强英语教师的综合素养[6]。这些都是参与该门课程设置的英语教师所应该遵循的策略。总之,基于智能化时代背景,在该课程的设置中,应遵循通识教育的理念为先;其次,基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等需求分析为依据,树立英语教师教与研中相得益彰的教育理念;创设学生职业素质为先、教师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兼具自我实现的教育生活氛围、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三位一体的科学思路。
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化时代背景下,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步伐日益加快,高校英语教师不仅扮演英语知识技能传授者的角色,还要通过英语知识及技能与其他学科产生关联,开阔视野,构建格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中英语演讲课程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关乎学生未来的发展深度与广度。因此,英语教师应自觉及时角色转变,从机械的服从者到积极的参与者、实践者的角色转变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从英语教师角色转变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影响的研究只是一个令人可喜的开端,期待更多相关研究不断涌现,更好地服务学生、教师、学校、社会,也为普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实践体系的构建贡献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A.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Cambridge:CUP,1987).
[2]吴耀武:《当代教师角色转换的困境及其出路》,《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第173-176页。
[3]程秀兰、甄俊芳:《陕西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11年第6期,第3-8页。
[4]杜宇:《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资源现状的调查研究》,《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5]黄小丽、任仕君:《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规格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学前教育研究》2012年第6期,第57-60页。
[6]李可娟:《陕西高校学前教育本科课程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西安思源学院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