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急救护理的效果探讨

2018-07-10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急诊室心肌梗死病情

王 俊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四川 攀枝花 617067)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此病具有起病急、致死率高等特点。有研究指出,成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在于及早开通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其心肌梗死区域的血流灌注[1]。相关的研究证实,患者急诊室处置的时间、病情确诊的时间、溶栓前准备的时间和入院至进入导管室的时间均为影响其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效果的主要因素[2]。有文献指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急救护理能够有效地缩短其急诊室处置的时间、病情确诊的时间、溶栓前准备的时间和入院至进入导管室的时间。为了进一步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急救护理的效果,笔者对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内科学》中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其中,排除合并有严重的肺、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和合并有恶性肿瘤的患者。将这88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4例)和优化组(44例)。优化组患者中有男性28例,女性16例,其年龄为48~74岁,平均年龄为(51.2±2.3)岁;其发病至就诊的时间为0.4~12 h,平均时间为(3.0±1.4)h。常规组患者中有男性24例,女性20例,其年龄为46~75岁,平均年龄为(51.0±2.6)岁;其发病至就诊的时间为0.6~11 h,平均时间为(3.1±1.3)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对这两组患者进行急救期间,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急救护理,包括对其进行常规的院前急救护理、转运护理、体位护理、病情监测和吸氧护理等。对优化组患者进行优质急救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1)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运转护理。在接到求救电话后,护理人员在5 min内乘坐急救车前往急救现场。在急救车上,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进行电话沟通,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例如,让患者保持平卧、让其服用硝酸甘油或阿司匹林、对其进行安抚及人工呼吸等。在急救车赶到急救现场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面罩吸氧,并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在其生命体征平稳后,立即将其转运至医院。在急救车上,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为其连接心电监护仪,密切观察其神志、呼吸频率、血压的变化情况。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做好对其进行除颤、气管插管的准备,并通知院内接诊人员做好接诊的准备工作。2)进行院内急救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一对一全程负责式护理(包括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吸氧护理、协助其完成各项术前检查等),确保其在入院后10 min内能够进入手术室接受抢救。3)进行导管室护理。护理人员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及转运风险,并妥善地将其转运至导管室。在此期间,遵医嘱使用除颤器、简易呼吸囊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在将患者送至导管室后,详细地向导管室护理人员介绍患者的病情,协助其做好进行PCI术的准备(包括腹股沟备皮、为患者更衣、协助患者排尿等)。在患者进行PCI术期间,对其进行安抚和鼓励,以提高其对治疗的配合度。

1.3 观察指标[3]

比较两组患者求救至进入急诊室的时间、求救至接受PCI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的评分、重复接受PCI术的比率和病情的复发率。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程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该问卷的评价项目包括病房环境、护理服务专业性、护理服务态度等,其总分为100分。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的评分越高,表示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求救至进入急诊室的时间、求救至接受PCI术的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比较

优化组患者求救至进入急诊室的时间、求救至接受PCI术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求救至进入急诊室的时间、求救至接受PCI术的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比较(±s )

表1 两组患者求救至进入急诊室的时间、求救至接受PCI术的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比较(±s )

注:与常规组比较,#P<0.05。

组别 求救至进入急诊室的时间(min)住院的时间(d)常规组(44例)52.8±26.7 116.9±76.9 12.5±5.2优化组(44例)43.9±14.5# 79.2±11.7# 10.8±3.0#t值 1.943 3.215 1.878 P值 0.028 0.001 0.032求救至接受PCI术的时间(min)

2.2 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重复接受PCI术的比率、病情复发率的比较

在两组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发现,优化组患者重复接受PCI术的比率、病情的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重复接受PCI术的比率、病情复发率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评分的比较

优化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的评分〔(95.1±4.0)分〕高于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的评分〔(83.8±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65,P=0.000)。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此病具有起病急、致死率高等特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发生心肌细胞血液供应障碍所致的心肌细胞大量死亡,从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4]。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应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溶栓治疗,以疏通其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其心肌梗死区域的血流灌注。刘颖等[5]研究指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急救护理能够有效地缩短其急诊室处置的时间、溶栓前准备的时间和入院至进入导管室的时间。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优化组患者求救至进入急诊室的时间、求救至接受PCI术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患者,其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的评分高于常规组患者。在随访期间,优化组患者重复接受PCI术的比率、病情的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患者。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急救护理的效果较好,能够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

[1] 魏宝英.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4): 811-812.

[2] 杨华,黄贵祥,曾俊.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 14(2): 83-85.

[3] 程宝珍,张小红,牛娟.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 2012, 27(5): 9-11.

[4] 许新华.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18): 40-41.

[5] 刘颖,赵婷.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4(1): 13-15.

猜你喜欢

急诊室心肌梗死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病人来啦,快抢救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打的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