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优化院内转运护理的效果
2018-07-10王科红
王科红,古 燕
(1.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护理部,四川 成都 610031;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急诊科,四川 成都 610031)
急危重症患者具有病情严重且复杂的特点,其在急诊科接受紧急的抢救及处置后,需再经院内转运到其他的科室接受进一步的诊治[1-2]。进行院内转运的时间虽然在20 min以内,但有多种因素可增加转运过程的风险性,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4]。因此,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院内转运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急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对这类患者进行优化院内转运护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急危重症患者。这100例患者的入选标准为:1)不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现象。2)未患有精神系统的疾病。3)不存在沟通障碍。4)未曾因心肺骤停而接收心肺复苏术治疗。将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该医院收治的50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该医院收治的50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有男30例、女20例;其年龄为14~72岁,平均年龄为(43.55±3.37)岁;其中,有2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有14例心源性疾病患者,有1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有4例其他疾病患者。观察组患者中有男29例、女21例;其年龄为15~74岁,平均年龄为(43.60±3.41)岁;其中,有23例脑血管疾病患者,有13例心源性疾病患者,有9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有5例其他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院内转运时,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院内转运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为:护士和护工用平车将患者转运至接收科室。在进行转运期间,护士协助患者持续吸氧,保持其呼吸道和留置管道的通畅,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发生异常,立即协助医生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优化院内转运护理。进行护理的方法为:1)完善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院内转运的流程。针对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多变的特点,制定《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与指南》,配备完善的转运设备,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和检修转运设备。选拔具有较高的职业水平、较强的应急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护士协助医生完成转运任务。这些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对常见急危重症进行救护的方法,常用的抢救仪器、设备和药品的使用方法等。保障院内转运绿色通道的通畅。2)进行转运前的准备。在进行转运前的30 min,护士通知接收科室准备好床位和相关的治疗设备、药物。护士与医生共同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评估,然后将评估的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转运漏项发生情况的对比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转运漏项的总发生率较低,P<0.05。详见表1。结果告知患者家属,使其调整好心理状态。在准备转运前,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预处理,包括为其建立外周静脉通道、排空其尿袋、清理其呼吸道的分泌物、妥善固定其管道、遵医嘱为存在烦躁现象的患者使用镇静剂等。3)加强转运过程中的护理。在转运患者的过程中,护士拉起床栏,使患者保持安全的体位,必要时用约束带固定其肢体,并控制好约束带的松紧度。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神志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所有的转运人员均佩戴“绿色通道”的标识,以简化转运的流程,缩短转运的时间。4)对患者进行妥善交接。在将患者转运到接收科室后,护士再次与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管道及设备的情况,向接收科室的护士详细地交接患者的身份、治疗和护理的情况、生命体征及管道的情况等,然后与接收科室的护士一起将患者平稳地转移到病床上,并在转运交接单上签字。
1.3 观察指标
在院内转运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转运漏项(包括基础情况检查、病情评估、药物准备、床位联系、仪器及用物准备、管道保护等)的发生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及其家属、接收科室对转运护理的满意度。使用该医院自拟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别调查患者、患者家属、接收科室对转运护理的满意度。该调查问卷的总分均为100分。患者、患者家属、接收科室的评分越高,表示他们对转运护理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表1 两组患者转运漏项发生情况的对比 [n(%)]
2.2 两组患者及其家属、接收科室对转运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与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相比,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转运护理满意度的评分较高,P<0.05。接收科室对观察组患者转运护理满意度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及其家属、接收科室对转运护理满意度评分的对比 ( 分,±s )
表2 两组患者及其家属、接收科室对转运护理满意度评分的对比 ( 分,±s )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接收科室对转运护理满意度的评分患者家属对转运护理满意度的评分对照组 50 75.05±2.30 81.76±3.58 80.64±3.62观察组 50 93.41±3.65* 92.88±3.74* 91.75±3.86*t值 30.092 15.188 14.845 P值 0.001 0.001 0.001患者对转运护理满意度的评分
3 讨论
急危重症患者在接受院内转运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较大。有调查资料显示,约有70%的急危重症患者可因自身因素、医护人员因素、设备及药品因素在转运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导致病情加重[5]。然而,进行安全的院内转运是急危重症患者接受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关键。因此,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院内转运的护理十分重要。
自2017年1月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对该医院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进行优化院内转运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要确保优化院内转运护理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1)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在进行院内转运前,护士应充分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其在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高风险意识,正确地识别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2)尽可能地缩短转运的时间。在进行转运前,护士要确保绿色通道的通畅,提前协调好相关的科室,保障急危重症患者能优先接受检查和后续的治疗[6-7]。3)做好对患者的交接工作。在将患者转运到接收科室后,护士要认真仔细地核对患者的身份,详细地交接其病情,从而减少转运漏项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优化院内转运护理可显著提高院内转运的安全性,进而提升接收科室、患者及其家属对转运护理的满意度。
[1] 刘文文,古满平,罗晓庆.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降低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风险的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22):3389-3391.
[2] 马楠.浅析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9):176-178.
[3] 徐建芳.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87.
[4] 刘文文,车小琼.综合干预对降低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风险的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8):1081-1083.
[5] 白文辉.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6,33(2):235-236.
[6] 江卫平.急危重症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2):144-145.
[7] 赵海霞,李霜,李桂香.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