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进行全面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8-07-10余满琼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胆结石胆囊出血量

胡 丽,余满琼

(蓬安县人民医院,四川 南充 637800)

胆结石是一类高发疾病,临床上多采用手术的方法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不过,对该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加之患者对手术过程及手术效果存在担忧、害怕的心理,术后其极易发生各类并发症。因此,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十分重要[1]。本文以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蓬安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对这类患者进行全面护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蓬安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7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36例/组)。A组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16例;其年龄为30~65岁,平均年龄为(42.3±5.1)岁;其病程为4个月~8年,平均病程为(3.7±1.2)年。B组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14例;其年龄为28~68岁,平均年龄为(43.5±5.3)岁;其病程为4个月~9年,平均病程为(3.9±1.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均对其进行病情监测、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并积极解答其提出的疑问。在此基础上,对A组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为:1)进行术前护理。在患者进行手术前,护理人员密切监测其心率、血压及呼吸等生命体征,观察其有无出现寒战、高热等症状。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经过、效果、术中的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在手术前一天的晚上,嘱患者禁食、禁饮。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注意安排好其饮食,防止其出现低血糖的现象。2)进行术中护理。在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协助其取舒适的体位,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一旦其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3)进行术后护理。(1)在患者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告知其手术已顺利完成,以稳定其情绪。加强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及术后并发症的监测。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并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其食道内的分泌物倒流阻塞气道。(2)在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后,护理人员指导其循序渐进地进行深呼吸、咳痰、肢体活动及离床活动,以促进其肠胃功能的恢复,缓解其疼痛的症状,避免其发生肠粘连。(3)恶心、呕吐是胆结石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在术后若出现频繁、剧烈的恶心、呕吐,易导致夹闭胆囊动脉和胆囊管的钛夹脱落,从而使其发生出血或胆漏。因此,患者若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护理人员应遵医嘱为其使用止吐药,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患者若出现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护理人员可遵医嘱为其使用止痛药。(4)胆结石术后患者发生出血的原因一般为胆囊床渗血和夹闭胆囊动脉的钛夹脱落。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及腹腔引流管的引流情况,注意其有无出血的征象。患者若因胆囊床渗血而发生出血,护理人员可遵医嘱为其使用止血药。患者若因夹闭胆囊的钛夹脱落而发生出血,护理人员必须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5)在患者术后24 h内,护理人员指导其进食清淡的流质食物,并遵循少量多餐的饮食原则。在患者手术结束24 h后至7天内,告知患者可进食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热量高的食物,禁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并及时补充钾元素,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1.3 观察指标

治护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各项手术的指标(包括手术持续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和住院的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其中,治愈:指治疗后,患者的结石被完全清除,其腹痛的症状消失,且其病情在术后6个月内未复发。有效:指治疗后,患者大部分的结石被清除,但其仍存在腹痛的症状,且其病情在术后6个月内复发1~2次。无效:指治疗后,患者仍存在大量残留的结石,其腹痛的症状明显,且其病情在术后6个月内复发的次数超过3次。

1.5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1.7%)高于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2.2%),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n(%)]

2.2 两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的对比

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较短,其术中的出血量较少,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的对比 ( ±s )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的对比 ( ±s )

组别 例数 手术持续的时间(min)术中的出血量(ml) 住院的时间(d)A 组 36 42.7±6.5 36.3±5.5 6.6±1.3 B 组 36 56.9±6.8 53.1±5.9 8.8±1.5 t值 9.057 12.497 6.650 P值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胆结石又叫胆石症,是指发生在胆囊、胆总管和肝内胆管的结石。该病的发病率较高,且该病患者多为中老年女性。肥胖、不吃早餐、运动量过少、患有肝硬化及遗传因素等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该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发热、消化不良、腹胀、胆绞痛及恶心等症状,危害其身体健康[2]。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进行全面护理有助于其手术的顺利开展,并提升其手术的效果,促进其康复。

全面护理是一种综合性、系统化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在术前、术中及术后三个阶段对患者实施一系列的护理,可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保障患者的健康[3]。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患者,其手术持续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B组患者,其术中的出血量少于B组患者,P<0.05。这说明,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这与陈红等[4]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进行全面护理的效果良好,可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减少其在术中的出血量,加快其康复的速度。

[1] 陈雪霞.全面护理干预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 15(2):154-155.

[2] 马春晓.胆结石患者采用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 7(23):224-225.

[3] 柳爱书.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及其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34(3):321-323.

[4] 陈红,闵春花,雷志华.全面护理模式应用在胆结石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8):3260-3261.

猜你喜欢

胆结石胆囊出血量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
溶石汤剂治疗胆结石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