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磁共振检查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效果分析

2018-07-10任红梅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造影术脑血管磁共振

魏 玉,任红梅

(1.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山东 枣庄 277000;2.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山东 枣庄 277000)

脑静脉窦血栓是临床上比较罕见的一种疾病。头疼是脑静脉窦血栓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该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故在对其进行诊断时易出现误诊的情况。而误诊易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对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病情进行明确的诊断对其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1]。目前,临床上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常用方法有CT检查、磁共振检查、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检查。有研究表明,磁共振检查在诊断脑静脉窦血栓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2]。为了进一步研究用磁共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效果,笔者对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疑似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分别进行了CT检查和磁共振检查,其中进行磁共振检查的24例患者取得了显著的诊断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疑似脑静脉窦血栓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患者均未合并有心肝肾等器官的严重疾病。2)患者均未存在精神疾病或意识语言障碍。3)患者均签署了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将这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4例患者。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14例,女性10例;其年龄为23~61岁,平均年龄为(39.23±2.63)岁;其病程为5个小时至3个月,平均病程为(1.23±0.45)月。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为22~62岁,平均年龄为(40.32±2.52)岁;其病程为5个小时至3个月,平均病程为(1.23±0.45)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对比

1.2 研究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检查的方法是:1)将螺旋CT的扫描层厚设为0.5 mm,将层间距设为1 mm。2)对患者进行TIW1、TIW2序列扫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检查的方法是:1)将磁共振仪扫描的层厚设为1.5 mm,将翻转角度设为80°左右,将TR设为30 ms,将TE设为3.9 ms,将采集矩阵设为56×192,将计算矩阵设为220×250。2)对患者的前额至后枕部位进行扫描。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检查。检查方法是:依照《2015年中国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相关理论对患者静脉窦血栓的部位、范围、程度及血流状态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将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检查的结果作为最终的诊断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检查诊断的准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的数据录入到SPSS18.0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对两组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检查,这48例患者均患有脑静脉窦血栓。在观察组的24例患者中,使用磁共振诊断患有脑静脉窦血栓的患者有23例,其诊断的准确率为95.83%;在对照组的24例患者中,使用螺旋CT诊断患有脑静脉窦血栓的患者有16例,其诊断的准确率为66.67%。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对比

3 讨论

脑静脉窦血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脑静脉窦主要包括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海绵窦。脑静脉窦血栓主要发生在患者的上矢状窦和横窦这两个部位。该病的致病因素比较复杂。妊娠分娩、外伤或感染等均可诱发该病[3]。根据病变性质,脑静脉窦血栓可分为炎症型和非炎症型两类。该病患者多为儿童和青壮年,其临床表现的方式有多种。多数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疼、眩晕等临床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意识不清晰、四肢麻木等症状。但上述症状并不具备特异性,故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病情易被忽视、误诊,导致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4]。所以,对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早的诊断是对其进行治疗的关键,能有效地改善其预后。目前,临床上对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诊断的常用方法有CT检查、磁共振检查及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检查。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检查的诊断结果虽然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金标准,但其在临床上却不是常规和首选的检查方法。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检查具有一定的创伤性。采用此检查方法诊断脑静脉窦血栓需对患者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静脉窦造影,可导致其颅内压增高,对其预后产生不良的影响。故只有当使用其他方法不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地诊断时才会选择用此方法对其进行诊断。CT检查是对神经系统疾病进行诊断的一种常用的诊断方式[5]。用CT检查对脑出血、脑静脉血栓、脑梗死等疾病均可进行明确的诊断,但在对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血流状况扫描时仍存在着疏忽、遗漏等缺点,具有明显的局限性[6]。进行磁共振检查可将患者脑部血管的狭窄、闭塞及静脉窦腔粗细不均等状况清晰的呈现出来,具有全方位检查病灶、多角度呈现病灶的优点。在多数情况下进行磁共振检查可以对脑静脉窦血栓进行准确的诊断,且此方法所使用的增强剂十分安全又无X射线的辐射,可作为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最佳检查方法。在使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检查和磁共振检查对脑静脉窦血栓进行诊断时,栓块内的血流状态是诊断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按照血流丰富程度可将脑静脉窦血栓的血流图像分为四个等级。0级:患者的栓块内未见血流信号。1级:患者的栓块内有少量的血流,并可见1~2个点状血流信号。2级:患者的栓块内有中量的血流,并可见3~4个点状血流信号或一条管壁清晰的血管。3级:患者的栓块内有丰富的血流,并可见4个以上的点状血流或2条管壁清晰的血管,当其血流图像为2~3级时,其栓块可能为恶性肿瘤。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检查均被诊断患有脑静脉窦血栓,且观察组患者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用磁共振检查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效果良好,诊断的准确率高。

[1] 黎金葵,雷军强,杨品.磁共振静脉成像对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3(11):876-880.

[2] 陈德强,李国策,于淑靖,等.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急性期脑静脉窦血栓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1):96-98.

[3] 陈刚,向伟楚,李俊,等.脑血流彩色全循环成像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评价的研究[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01(6):321-325.

[4] 黄展坤,林玲,江晓冰,等.平扫静脉窦CT值对诊断急性脑静脉窦血栓的价值[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6,25(1):50-54.

[5] 杨雅文,李倩,吕斌,等.颅内静脉窦血栓所致颅内出血CT影像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01(9):776-778.

[6] 贾凌云,华扬,吉训明,等.超声对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颈内静脉介入治疗效果的评估[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6,13(7):360-364.

猜你喜欢

造影术脑血管磁共振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双重造影术在犬膀胱息肉诊治中的应用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鼻咽通气道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的循证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