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研讨
2018-07-10张玉林喻红彪
张玉林,喻红彪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四川 南充 63700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治疗部分股骨颈骨折及髋关节晚期病变的一种常用的手术方法[1]。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多为老年人。老年患者的机体功能逐渐减退,常伴有多种慢性病,对其进行手术的难度较大。对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安全、有效的麻醉是确保其手术效果的前提条件。目前,对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麻醉的方式主要有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及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其中,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具有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的功能影响小、不良反应少的优点[2]。研究发现,在B超引导下对老年患者进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可使局麻药物在其外周神经所在之处充分地扩散,进而确保其接受麻醉的效果。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对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71例老年患者。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5)。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4例;其年龄为60~78岁,平均年龄为(62.5±7.1)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有20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7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有8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有1例。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其年龄为60~79岁,平均年龄为(63.6±6.9)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有19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7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有7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有2例。两组患者的麻醉ASA分级均为Ⅰ~Ⅱ级,其心、肺、肝、肾的功能均正常。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对两组患者在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对观察组患者进行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具体的麻醉方法是:协助患者取侧卧位,使其患侧下肢在上,指导其做屈膝、屈髋的动作。在B超机的引导下对患者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进行穿刺,以对其进行腰丛神经阻滞麻醉。然后在B超机的引导下对患者股骨大转子与股骨外上髁连线中上1/3点下3 cm处进行穿刺,以对其进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穿刺成功后,回抽穿刺针,若没有血液回流,注入5 ml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罗哌卡因注射完毕后,观察3 min,确定患者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后为其继续注射罗哌卡因。在对患者进行腰丛阻滞麻醉时,罗哌卡因的注射量为20 ml。在对患者进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时,罗哌卡因的注射量为16 ml。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具体的麻醉方法是:指导患者在手术床上取侧卧位,使其患侧下肢在上。指导患者将腰背部向后弓,对其腰1~2椎间隙的硬膜外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硬膜外导管。经硬膜外导管为患者注入5 ml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罗哌卡因注射完毕后,观察3 min,确定患者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后,继续为其注射15 ml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将其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
1.3 观察指标
1)在麻醉诱导前(T0)、切皮时(T1)、手术开始30 min(T2)、术毕即刻(T3)、术毕30 min(T4)等时间点采集两组患者的静脉血。对采集到的静脉血标本进行血糖(GLU)和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的检测。2)在手术后2 h、12 h、1 d、2 d时,分别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标准(VAS)[3]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症状的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时间点其GLU和血清IL-6水平的比较
在T0时,两组患者GLU和血清IL-6的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T3、T4时,观察组患者GLU和血清IL-6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时间点其GLU和血清IL-6水平的比较(±s )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时间点其GLU和血清IL-6水平的比较(±s )
时间点 GLU(mmHg) 血清IL-6(mmol/L)观察组 对照组 观察组 对照组T0 时 5.3±0.4 5.2±0.6 1.6±0.5 1.7±0.4 T1 时 5.4±0.5 6.8±0.7 1.8±0.4 2.2±0.6 T2 时 5.5±0.7 7.3±0.8 1.9±0.6 2.4±0.7 T3 时 5.4±0.6 6.7±9.6 2.2±0.7 2.8±0.9 T4 时 5.3±0.5 6.3±0.5 2.0±0.4 2.5±0.6
2.2 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不同时间其VAS评分的比较
在手术后2 h、12 h、1 d时,观察组患者VAS的平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手术后2 d时,两组患者VAS的平均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不同时间其VAS评分的比较(分,±s )
表2 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不同时间其VAS评分的比较(分,±s )
组别 手术后2 h 手术后12 h 手术后1 d 手术后2 d观察组(n=36) 3.2±0.5 2.8±0.9 2.1±0.4 1.9±0.4对照组(n=35) 4.9±0.7 4.2±0.6 3.2±0.5 2.0±0.5
3 讨论
过去,临床上对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常实施全身麻醉。此麻醉方法虽然有利于对患者进行手术中通气及麻醉管理,但在对其进行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及拔管时,易使其血压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使其体内脏器处于低灌注的状态,进而增加其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4]。老年人心血管的代偿功能较差,对其进行全身麻醉的安全性较低。与对老年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的效果相比,对其进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安全性较高,对其机体循环系统的功能影响较小。
对外周神经进行定位是确保患者进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关键环节[5]。过去,在对患者进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时,无法对其外周神经进行准确的定位。这不仅无法保证外周神经阻滞的效果,还可引发神经、血管及周围结构的损伤。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可准确地显示出目标神经的结构、穿刺针的走向及麻醉药物的扩散情况,此方法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下肢神经阻滞麻醉中[6]。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较为理想。
[1] 赵红莲,刘晓丽,冯向春,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 (23):6671-6672.
[2] 阿良德,张广元,闫红秀,等.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激及置换后免疫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案[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39):5892-5897.
[3]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23):1925.
[4] 王中林,田春,丁佳慧,等.单侧腰部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应激反应影响的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19):2641-2644.
[5] 刘冲,王志学,董龙,等.静脉辅助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对镇痛与应激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5):1195-1198.
[6] 陆小龙,梅斌,陈士寿,等.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3):237-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