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探究

2018-07-10朱高春段怀凤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丁苯缺血性药物

朱高春,段怀凤

(安徽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神经内科,安徽 淮南 232000)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是指患者脑部的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致使其脑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其部分脑组织坏死的一种疾病[1]。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的趋势,该病在中青年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临床上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主要是进行溶栓、抗凝、降颅内压、改善微循环及营养脑神经等治疗。丁苯酞是一种抗脑缺血药物,它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药物[2-3]。临床研究表明,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丁苯酞序贯疗法进行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了探讨用丁苯酞序贯疗法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笔者对近年来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这些患者的纳入标准是:1)其病情符合临床上关于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且经CT检查或MRI检查得到确诊[4]。2)均为首次发病,且发病至入院的时间<48 h。3)入院时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为5~15分,其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为10~21分。4)年龄在30~60岁之间。这些患者的排除标准是:1)合并有精神疾病。2)对丁苯酞过敏。3)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4)中途退出本研究。按照入院顺序的单双号,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9例(占72.5%),女性患者11例(占27.5%);其年龄为35~58岁,平均年龄为(47.32±4.56)岁。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8例(占70%),女性患者12例(占30%);其年龄为36~59岁,平均年龄为(48.37±4.74)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方法是:对其进行溶栓(使用的药物为尿激酶、链激酶等,且患者的发病时间需<6 h)、抗血小板聚集(使用的药物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调脂(使用的药物为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抗凝(使用的药物为肝素)、降颅内压(使用的药物为尼莫地平)及营养脑神经(使用的药物为脑蛋白)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序贯疗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在患者发病后的2周内,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生产企业: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0041;规格:100 ml/瓶(每瓶中含有25 mg的丁苯酞和0.9 g的氯化钠)〕对其进行治疗。此药的用法是:静脉滴注,1瓶/次,2次/d。在患者发病后的2~4周内,用丁苯酞软胶囊(生产企业: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299;规格:100 mg/粒)对其进行治疗。此药的用法是:口服,200 mg/次,3次/d。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用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和无效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基本治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其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90%,其认知功能基本恢复正常[5]。显著进步: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其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50%~89%,其认知功能明显改善。进步: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其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20%~49%,其认知功能有所改善。无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减轻,其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20%%,其认知功能未得到改善。总有效率=(基本治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 d、3 d、7 d、30 d和90 d,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MMSE包括记忆力、计算力、执行能力、数字广度等评分指标,分值为0~30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认知功能越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 )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 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2.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

治疗前及治疗后1 d、3 d和7 d,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和90 d,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分,±s )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分,±s )

时间 对照组(n=40) 观察组(n=40) t值 P值治疗前 16.57±4.87 16.32±4.64 0.223 0.412治疗后1 d 17.64±4.07 18.39±4.13 0.917 0.181治疗后3 d 17.89±4.57 18.86±4.37 1.211 0.115治疗后7 d 18.29±5.25 19.51±5.41 0.931 0.177治疗后30 d 20.47±5.87 22.94±5.67 1.914 0.029治疗后90 d 21.54±5.14 23.88±5.46 2.374 0.021

2.3 对比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在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只要极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其上述不良反应均全部消失。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又叫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该病具有病情危重、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等特点。该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患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酗酒、吸烟、饮食习惯不良、缺乏体育锻炼等。临床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极易出现语言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从而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且会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的负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该病患者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的趋势。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越来越多。目前,临床上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多进行溶栓、抗凝、降颅内压、营养脑神经等治疗,所用的药物主要有尿激酶、氯吡格雷、肝素、脑蛋白等。丁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抗脑缺血药物,其主要成分为消旋正丁基苯酞。该药的结构与天然的左旋芹菜甲素类似。丁苯酞可以降低人体内caspase-3和caspase-9的水平,抑制线粒体的释放,且能降低细胞凋亡诱导因子的水平,从而可起到抗脑缺血的作用。该药还可抑制cPLA2介导的TXA2和磷酸二酯酶的合成,从而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目的[6]。Sun B等[7]指出,丁苯酞可以减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内的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可有效地保护其神经功能。对丁苯酞进行动物药效学研究发现,该药可显著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水肿的程度,减小其脑梗死的面积。丁苯酞能够减轻脑水肿及减小脑梗死面积的机制是:该药可促进内源性VEGF的释放,改善微循环,促进狭窄或闭塞的脑血管再通。该药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降低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抑制氧自由基和谷氨酸的产生和释放,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改善脑细胞的能量代谢,减少神经元的凋亡[8-9]。范卫兵等[10-11]指出,用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显著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从而有利于改善其认知功能。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30 d和90 d,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这与祁瑞刚等[1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另外,用丁苯酞序贯疗法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且不会导致其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用药较为安全。

综上所述,在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丁苯酞序贯疗法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其认知功能,提高其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其不良反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1] 谭莹,何国厚,王磊,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一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20(2):99-100.

[2] 袁远,徐燕,高旭光.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调控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2013,15(10):1024-1026.

[3] 李延可,刘宁,陈江君.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254-255.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5):4013-4017.

[5] 刘喜艳,李会敏,张钦聪.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5,32(5):14-17.

[6] Ye J,Zhai L,Zhang S,et al.Dl-3n-butylphthalide inhibits platele t activation via inhibition of cPLA2-mediated TXA2 synthesis and phosphodiesterase[J].Platelets,2015,26(8):736-744.

[7] Sun B,Feng M,Tian X,et al.Dl-3-butylphthalide protects rat bo ne marrow stem cells against hydrogen peroxide-induced cell death through antioxidation and activation of PI3K-Akt pathw ay[J].Neurosci Lett,2012,516(2):247-252.

[8] 王伟,李富强,郑小影,等.丁苯酞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5,28(1):42-45.

[9] 李和平,吴婴娥.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保护机制[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2013,7(6):342-345.

[10] 范卫兵,李墙夫,毛新发.丁苯酞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南药学,2012,10(8):630-632.

[11] Jia J,Wei C,Liang J,et al.The effects of Dl-3-n-butylphthalide in patients with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out dement ia caused by subcortical ischemic small vessel disease:a mult icentre,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J].Alzheimers Dement,2016,12(2):89-99.

[12] 祁瑞刚,刘海花,钱迅.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3):3688-3689.

猜你喜欢

丁苯缺血性药物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最熟悉的药物伤你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