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两种方法对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8-07-10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全身芬太尼麻醉

孙 跃

(都江堰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四川 都江堰 611830)

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进行麻醉手术后的患者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此症状多在手术后数天至数周内发生。目前,POCD的发病机制临床上尚未完全明确。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进行麻醉手术可导致患者的神经功能出现退行性改变。因此,临床上应重视麻醉药物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1]。本次研究主要比较用两种方法对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都江堰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腹部手术的72例患者。这些患者的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均为Ⅰ~Ⅱ级,在手术前其血压和心率的波动幅度≤25%。本次研究排除患有精神异常、失血过多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按照使用麻醉药物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6例患者。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6例;其年龄为18~68岁,平均年龄为(38.65±5.71)岁;其中,进行胆道系统手术的患者有16例,进行胃切除术的患者有8例,进行脾切除术的患者有5例,进行其他类型腹部手术的患者有7例。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7例;其年龄为18~69岁,平均年龄为(38.72±5.73)岁;其中,进行胆道系统手术的患者有15例,进行胃切除术的患者有9例,进行脾切除术的患者有6例,进行其他类型腹部手术的患者有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前,密切监测其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均为其静脉注射2~5 μg/kg的芬太尼、1~2 mg/kg的异丙酚、0.08~0.10 mg/kg的维库溴铵,以对其进行麻醉诱导。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后,均对其进行机械通气,将通气频率设置为12~15次/min,将潮气量设置为5~10 ml/kg,将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设置为30~40 mmHg。为观察组使用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197)进行靶控麻醉(TCI),将血浆麻醉药的靶浓度控制为2~6 μg/ml。同时让患者吸入浓度为1.71%的七氟醚(Abbott S.P.A.公司生产,国药准字X19990129)。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异丙酚(AstraZeneca UK Limited公司生产,批准文号H20130535)进行TCI,将血浆麻醉药的靶浓度控制为2~6 μg/ml。同时,让患者吸入浓度为1.68%的异氟醚(Abbott Laboratories Limited公司生产,国药准字X19990127),间断性地为其静脉注射11.2 mg/kg的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2022076)。

1.3 观察指标

1)使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该量表的总分为30分。评估的项目包括定向力(10分)、即刻回忆力(3分)、注意计算力(5分)、延迟回忆力(3分)和语言能力(9分)。进行评估的时间为进行麻醉前及手术后6 h、1 d、3 d。每次在19:00~21:00间对患者进行测试,每次测试的时间为5~11 min,由同一名麻醉师完成测试。2)统计两组患者在手术后3 h、1 d、3 d时其POCD的发生率。患者MMSE的评分≥23分,表示其存在轻度POCD的症状;患者MMSE的评分为19~22分,表示其存在中度POCD的症状;患者MMSE的评分≤18分,表示其存在重度POCD的症状。3)记录两组患者术毕至麻醉苏醒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时间其MMSE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进行麻醉前、手术后3 d时其MMSE的平均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6 h、1 d时,观察组患者MMSE的平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时间其MMSE评分的比较(分,±s )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时间其MMSE评分的比较(分,±s )

组别 例数 进行麻醉前 手术后6 h 手术后1 d 手术后3 d观察组 36 27.63±1.69 25.47±4.12 27.04±2.78 27.95±3.41对照组 36 27.57±1.71 23.17±4.20 25.01±2.69 27.78±3.29 t值 0.150 2.346 3.149 0.215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在手术后6h、1d、3d时其POCD发生率的比较

在手术后6 h、1 d时,观察组患者POCD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手术后3 d时,两组患者POCD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在手术后6 h、1 d、3 d时其POCD发生率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的比较

两组患者麻醉苏醒的平均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的比较(min,±s )

表3 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的比较(min,±s )

组别 例数 麻醉苏醒的平均时间观察组 36 11.95±2.94对照组 36 12.01±2.97 t值 0.0861 P值 >0.05

3 讨论

POCD是一种具有波动性的急性神经紊乱综合征,是进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POCD患者的语言能力、学习和记忆、注意力、感知力、执行力、思维能力可出现障碍。此病的发生可严重影响患者病情的康复。如何降低接受麻醉手术患者发生POCD的风险是临床上研究的重点。研究发现,接受麻醉手术的患者出现POCD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的年龄、病情等因素都会对其手术后的认知功能产生影响。其中,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与POCD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2]。与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相比,进行全身麻醉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大。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前,应为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以减少麻醉药物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MMSE、韦克斯勒记忆量表(WM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分析接受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手术后的认知功能。其中,MMSE更侧重于测定患者大脑认知功能受损的程度,且能够排除神智异常、情绪等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相关研究的结果显示,用MMSE测定POCD的特异性为70%~80%,重测信度为0.80~0.99,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而且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是目前国内外临床上应用范围较广的筛选POCD的量表[3]。

人的认知功能与甘氨酸、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受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吸入性麻醉药物和静脉注射类麻醉药物都会激活或抑制这些受体的活性,使患者在麻醉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异氟醚是一种常用的吸入性麻醉药物。研究发现,用七氟醚对老年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认知功能,但有85%的患者接受此种麻醉后会在手术后的3 h内恢复正常的认知水平[4]。瑞芬太尼是一种芬太尼类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在为患者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 min后,即可达到血-脑的平衡。此药在人体的组织和血液中可迅速被水解,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的特点。研究发现,瑞芬太尼在人体内的代谢不仅不会受到血浆胆碱酯酶及抗胆碱酯酶药物的影响,还不受患者的肝肾功能、年龄、体重、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联用瑞芬太尼和七氟醚对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的效果较为理想。

[1] 方开云,朱焱,尚杰.不同全麻对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31(5):556-559.

[2] 代华锋.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4,15(3):49-51.

[3] 李艳,刘玉伶.氟马西尼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4,54(13):27-29.

[4] 刘民强,李凤仙,刘中杰,等.不同麻醉方式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9):864-866.

猜你喜欢

全身芬太尼麻醉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石榴全身都是宝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老鳖全身都是宝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