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大功率管状同轴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2018-07-10张韶华王胜福李宏军

数字通信世界 2018年6期
关键词:集总管状同轴

张韶华,王胜福,李宏军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石家庄 050051)

随着射频微波系统的发展,对小型化、大功率滤波器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管状同轴带通滤波器,由于其结构特殊和复杂,对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国内外相关文献[1]对此类滤波器的报道较少。本文介绍的管状同轴带通滤波器,采用分布参数与集总参数相结合,使用仿真软件进行优化,得到最终的产品结构。

1 电路设计

滤波器指标要求如下:通带为 955MHz~1225MHz,插入损耗小于0.5dB,驻波比小于1.5:1,2GHz抑制度大于80dBc,功率容量500W,体积小于57×Ф13mm。

该产品特点:插损小、抑制度高、功率容量大。采用5阶设计,能够满足抑制度的要求,而且有一定的指标余量。由于滤波器带内插损受其Q值的影响,而该类滤波器的Q值主要是受电感Q值的限制,电感绕线直径影响电感线圈的Q值,而增大绕线直径能提高电感的Q值,于是采用大直径电感绕线来设计滤波器中的串联电感,同时对内部元件和外部圆管进行镀银处理,提高Q值,降低插损[2]。

1.1 集总参数电路设计

根据滤波器电路结构理论[3],集总LC带通滤波器的原型电路,可以通过K变换器得到如下图1所示的优化电路:

图1 优化后的管状电路

1.2 对应的同轴结构电路设计

1.2.1 电感的实现

该滤波器的电感值相对较大,很难用分布参数实现,故采用集总参数结构实现。在同轴腔内,电感量的计算利用螺旋同轴传输线的模型来计算。

螺旋线单位长度电感为

其中Z0为特性阻抗

式中,n=1/τ,τ为螺距;V为电磁波传播速度;εr为相对介电常数[4][5]。

根据电路仿真的结果和公式(1)(2),可以得出集总参数电感元件的初始尺寸。

1.2.2 电容的实现

1.2.2.1 并联电容的实现

同轴腔中的低阻抗对地分布电容由两部分组成,即C=C0+Cf,分别为低阻抗线的分布电容和特性阻抗的边缘电容。

根据静态电磁场理论,可以得到同轴线单位长度的静态电容为

式中,a1为内导体直径;b为外导体直径;εr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1.2.2.2 串联电容的实现

带通结构中的串联电容采用平行板结构实现,即两端低阻抗传输线的端面相对电容,公式如下:

式中,S为平行板电容的面积;d为间距;εr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6]。

1.2.3 滤波器结构的实现

根据上述方法,将集总元件转换为半集总半分布参数元件,为电感采用集总同轴螺旋传输线元件,电容采用低阻抗同轴传输线,得到整个管状同轴带通滤波器的内部结构。用相关软件对各元件进行了仿真优化分析,得到优化后的物理尺寸。

1.3 功率仿真

大功率的微波滤波器,首先要考虑功率容量问题,功率容量由强电场对介质的击穿来确定,其次插入损耗和电压驻波比要很小。

500W的功率输入到滤波器时,输出功率为466.99W,其中滤波器本身的损耗为27.71W,输入端反射为5.3W。滤波器的功率损耗较小,不会引起器件过热等问题。另外,滤波器整个内部结构中的最大电压、电流以及功率数值,电流值都很小,电压值相对较大,最大为489.3V。当电容缝隙尺寸为0.3mm时,其最大场强为1.631×106V/m,小于空气的击穿场强3×106V/m和绝缘介质材料的击穿场强30×106V/m,所以只要电容缝隙尺寸不小于0.3mm,就不会出现击穿现象。

功率容量大小与电容元件大小、所采用的介质隔离材料特性以及电容缝隙尺寸有关系。本文考虑产品尺寸、功率容量等多个因素,得到产品的最终内部尺寸,见表1。

表1 内部结构尺寸列表(单位:mm)

2 器件制备

为兼顾产品的电性能和功率容量,内部电容元件采用表面镀银的铜材,电感线圈为镀银铜线,元件之间采用介质棒支撑,串联电容和对地并联电容缝隙用介质材料进行隔离,以增大电容缩小体积,并提高产品功率容量。

整个结构放置于空心圆管中,两侧端口采用SMA连接器直接相连,形成完成的管状同轴结构带通滤波器,整体尺寸≤57×Ф13mm。

3 结果与分析

3.1 S参数测试

采用网络分析仪对制做的L波段管状同轴带通滤波器进行性能测试,如图2所示。该滤波器的中心频率1100MHz,0.5dB带宽440MHz,插损小于0.3dB。此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能够拟合。

3.2 功率容量测试

当测试电路不连接被测滤波器,且信号源的输入功率为8dBm时,功率计显示此系统的输出功率为6.5dBm,当加入被测滤波器后,功率计显示为6.1dBm。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被测滤波器输入功率为500W时,输出功率约为467W,即滤波器消耗功率约为33W。对滤波器连续测试20分钟,功率计显示无突变。

图2 滤波器实测曲线

4 结束语

本文采用集总参数与分布参数相结合的结构方式,实现了一种L波段大功率管状同轴带通滤波器,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满足工程的需要。该产品的研制成功对同类产品的设计开发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 GEORGE L M,LEO Y,JONES E M T.Microwave Filters,Impendance-Matching Networks,and coupling structures.New York:Artech House 1985.

[2]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七系.LC 滤波器和螺旋滤波器的设[M].第 1 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978 131-133.

[3] 甘本袚,吴万春.现代微波滤波器的结构与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

[4] 杨赤如,陈晓阳,齐爱军 等.广义切比雪夫LC滤波器的设计[J].微波学报,2013 29 3:64-67.

[5] 郭越挺,胡塘,周涛.差分LC滤波器在通信电路中的设计和应用[J].信息通信,2015 6:13-14.

[6] 刘砚涛,刘玉蓓,尹伟.LC滤波器设计方法介绍及其仿真特性比较[J].电子测量技术 ,2010 335:17-21.

猜你喜欢

集总管状同轴
连续催化重整集总模型参数估计效率的优化
浅谈管状骨架喷涂方法
无限管状区域上次调和函数的边界性质
同轴单元的先驱者 Tannoy(天朗)
蜡油加氢脱硫集总动力学模型研究
BPRT同轴机组在高炉上的应用设计
变速箱输入轴内孔同轴度检具设计
双牺牲模板法制备一维管状Pt-Mn3O4-C复合物及其优越的甲醇电催化氧化性能
一种加载集总器件的可调三维周期结构
离合器切换式换挡自动变速器的二自由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