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金融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18-07-10罗军林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金融

罗军林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1370)

一、引言

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元年,催生了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大数据金融、网络理财等金融新模式。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对高职金融专业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互联网金融是个跨学科的新领域,融合了金融、管理、营销和IT等相关专业[1]。互联网金融企业倾向于聘用具备“互联网+金融”双元基因的人才,而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对高职金融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滞后,无法满足互联网金融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金融专业课程建设缺乏创新,金融学教育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相脱节,难以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需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落后[2]。

鉴于此,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为了让高职金融专业的学生更好地适应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岗位需求,我们有必要对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适合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互联网金融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智联招聘发布的《2014年金融人才报告》显示,金融与证券行业的人才需求量巨大,互联网金融人才最受欢迎,既懂信息技术,又懂金融理论、网络营销,同时还具备互联网精神和思维的复合型人才,是金融企业最亟需的人才类型。但是,这种既掌握金融业务知识,又具备互联网思维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非常稀缺的。领英智库与怡安翰威特联合发布《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人才白皮书》,数据显示,金融人才数量在50万以上,互联网人才数量在10~50万之间,而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行业,人才数量只有1~5万①。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的专家预测,5~10年内,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人才缺口将突破百万,高职层次的互联网金融人才缺口接近35万②。

基于此,高职院校应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重建和优化高职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金融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很多企业倾向于聘用具备“互联网+金融”双元基因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需要对高职金融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和优化,遵循匹配性、融合性和实践性原则。具体的思路如下。

(一)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课程设置与工作岗位相匹配

高职金融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以岗位能力为导向,让学生有能力胜任工作岗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很多新型的工作岗位,例如互联网产品经理/主管、网络运营管理、SE0/SEM、软件工程师、风险控制经理、信贷审批经理等[3]。这就要求我们设置相应的互联网金融课程,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匹配。

(二)重视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

互联网金融融合了金融学、信息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重视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融合,例如,网络信息技术应该和金融学相结合,市场营销应该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这样,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相互联系,形成一个体系,有利于培养复合型的互联网金融人才。

(三)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

在构建高职金融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这是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可以在互联网金融企业中设置实践课程,如“互联网金融营销”“互联网金融业务体验”等,由行业导师以“工作室”的形式进行,采用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法,指导学生完成互联网金融产品开发、互联网金融产品营销方案设计、客服流程设计等任务,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四、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金融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金融课程体系进行重建和优化。在充分调研互联网金融企业岗位需求状况的基础上,结合目前高职院校金融课程体系的构成,本文从基础课程模块、核心课程模块、实践课程模块、能力拓展模块四个方面,构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高职金融课程体系[5],如表1所示。

表1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高职金融课程体系

(一)基础课程模块

传统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金融学概述”“经济学基础”“经济数学”“金融英语”“金融法规”与“案例”等课程,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新增加了“互联网金融基础”“网络技术及应用”等课程,让学生了解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和精神[6]。

(二)核心课程模块

传统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证券投资分析”“保险理论与实务”,培养学生在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工作的业务技能。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新增加了“网络借贷与众筹”“互联网金融理财”“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让学生掌握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众筹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理财等业务知识,培养学生在征信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业务能力[7]。

(三)实践课程模块

传统的实践课程主要包括“证券投资模拟实训”“银行业务模拟实训”“金融产品营销实训”“毕业实习”,提高学生在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实践能力。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新增加了“网络支付与结算实训”“互联网金融市场调研”等实践课程,让学生熟悉网络银行和电子支付与结算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开拓能力。

(四)能力拓展模块

互联网金融融合了金融学、信息技术、管理、营销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企业迫切需要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新增加了“金融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系统运营”“移动应用开发”“供应链金融”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8]。

五、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金融课程体系的实施路径

为了培养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我们不仅要重构和优化课程体系,更重要的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实施新构建的高职金融课程体系。本文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施路径:

(一)建立复合型的教学团队

教学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师资水平决定的。为了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金融人才,我们必须要建立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教学团队。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应该由校内教师、行业专家共同组成,既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以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校企合作教材,推动实践教学,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9]。

(二)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催生了很多新型的工作岗位,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实际工作和岗位需求的特点,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借贷项目实例、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数据等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熟悉互联网金融业务所需要的技能。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还可以运用在线开放课程、慕课、新形态一体化规划教材,让学生深入理解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最新动态。

互联网金融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水平,运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鉴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开放性和特殊性,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我们在讲解网络借贷与众筹课程时,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让学生熟悉网络借贷与众筹的业务流程和运营特点;我们在讲解证券投资模拟实训时,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探究与合作式学习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0],提高学习效率。

(三)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加强校企合作,教师应该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及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以企业真实的岗位需求来设置课程;高职院校应该与更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对口就业率,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学生在行业专家的带领下,参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真实的项目运作,熟悉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流程,为以后的实习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积极探索和完善“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行业导师”的模式进行教学,指导学生的实习和职业生涯规划[11]。

六、结论与建议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互联网金融融合了金融学、信息技术、管理、营销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迫切需要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运用互联网资源,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实现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学的融合[12]。

本文在传统高职金融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市场调研,结合互联网金融企业真实的岗位需求状况,构建和优化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高职金融课程体系,并提出了一系列实施新型课程体系的路径,以培养符合互联网金融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注释

① 数据来源:www.aonhewitt.com和领英人才网。

② 数据来源:2016年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论坛及第三届普惠金融论坛。

[1]朱维巍,董瑞丽.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金融专业课程改革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16(3):91-93.

[2]梅媛.互联网金融下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统计与管理,2016(12):158-160.

[3]潘锡泉.互联网语境下金融基础课程教学的再造[J].金融教育研究,2016(5):77-81.

[4]何利娟.基于职业能力构建高职金融专业实践课程体系[J]. 经营管理者,2016(27):457.

[5]熊建宇.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7(6):86-88.

[6]张艳英.互联网金融形势下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116-117.

[7]毛金芬.“互联网金融”下高职金融课程整合的效率评价[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93-96.

[8]毛金芬,凌鉴宇.互联网金融环境下高职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76-79,90.

[9]蒋成忠.高职金融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及评价机制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16-17.

[10]古洁.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优化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8):36-38.

[11]董瑞丽.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金融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J]. 职业技术教育,2009(32):8-10,94.

[12]李萍,张晓晖.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高职高专金融专业课程体系[J]. 职业技术教育,2008(8):18-19.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体系金融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P2P金融解读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