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自悯与主观幸福感: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

2018-07-10刘亚何李陈小异

关键词:消极情绪公正主观

刘亚,何李,陈小异

(1.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401331;2.江苏师范大学 科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一、问题提出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现实生活的认知评价和情绪体验[1]。有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不仅受个体客观因素的影响,如人口学变量、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等,而且受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如自尊、人格、归因方式等[2]。

自悯,又称自我怜悯、自我同情,是Neff在佛教思想、人本主义思想以及对自尊反思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的自我观形式[3-5],包括自我友善、普遍人性感和正念3种成分。国外有研究指出自悯能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甚至与社会支持因素相比其对幸福感的预测度更高[6]。国内针对大学生的研究基本一致,表明自悯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且自悯的水平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7]28-30,[8]27-29,[9] 21-30。

公正世界信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Lerner和Simmons提出,其理论核心在于人们普遍相信这个世界是公正的,并遵循公正信念的指引行事[10]。在国内,有研究者称该信念不仅能从认知上塑造公正感,而且作为个人的心理资源,在应对负性事件、维护心理健康、提升幸福感以及应对未来目标时有积极作用[11]。在国外,Kamble和Dalbert的研究表明公正世界信念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12]。

综上发现,自悯和公正世界信念均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那么自悯和公正世界信念是否有密切关系呢?首先,目前国内外有关自悯和公正世界信念二者关系的研究较少。2016年Farhatul Ain和Iram Fatima进行了一项针对是否使用假肢的截肢人群的公正世界信念、自悯和身体欣赏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公正世界信念作为一种个体资源在促进截肢人群(无论使不使用假肢)身体欣赏水平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自悯也能够提高使用假肢的截肢人群的身体欣赏水平;该研究还显示不使用假肢的截肢人群的自悯和公正世界信念呈显著正相关[13]。由此可见自悯和公正世界信念确实存在相关关系。其次,公正世界信念作为一种重要的个体内部因素,使个体相信世界是公正的,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能够得到社会的公正对待,强调个体对世界的控制感和胜任感[14];而自悯作为一种新的自我观,强调个体如何对待自己,对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甚至是对待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其中普遍人性感作为自悯的核心也强调把自己放到集体或者整个人类的大环境中去考虑,承认人无完人,认识到世界是公平的,不是只有自己才表现有缺陷、不足和失败。可以说,无论公正世界信念还是自悯均可看作是个体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及自身遭遇,这为二者的关系研究提供了某种程度上的理论依据。再者,在深刻理解自悯和公正世界信念的基础上,可以发现作为自悯起作用的重要机制——普遍人性感,它表现出对公正世界信念的激活,而公正世界信念可看作是普遍人性感的进一步发展。总之,基于已有研究可推测自悯与公正世界信念存在密切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本研究假设:(1)大学生自悯与公正世界信念之间存在相关关系;(2)自悯在一定程度上会通过公正世界信念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即公正世界信念在自悯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重庆、四川等地高校大学生发放问卷,回收问卷847份,有效问卷794份,问卷有效率为94%。其中男生251人,女生543人;大一学生126人,大二学生186人,大三学生434人,大四学生48人。

(二)研究工具

主观幸福感量表由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及消极情感3个部分构成,其中生活满意度量表由美国学者Diener等人于1985年编制,包含5个题项,采用7点计分法,“1”代表强烈反对,“7”代表非常赞成,分数越高代表被试生活满意度越高[15]。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测量采用由Diener等人于1985年编制的快乐感量表,内含6个题项涉及积极情感,8个题项涉及消极情感,采用9点计分法,分数越高说明被试积极或者消极情感体验越强烈[16]。

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量表,由杜建政等人2008年编制,内含终极公正、内在不公正、内在公正3个因子,共有19个题项,采用5点计分法,因子总分越高说明公正世界信念越强。此外,杜建政等人的研究显示,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08,各因子的Cronbach'sα系数均在0.64以上,信效度较好[17]。

大学生自悯心理问卷,由徐宏格等人于2013年编制,内含自我友善、普遍人性感和正念3个维度及1道校标题(第11题),共有16个题项,采用5点计分法。徐宏格等人的研究显示,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85,内容效度及结构效度合理,信效度良好。此外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该问卷的χ2/df值为1.665,CFI值为0.920,RMSEA值为0.048,表明该问卷模型拟合效果较好[18]6。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20.0和AMOS20.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结果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以主观幸福感的3个因子得分为因变量,大学生性别、年级为自变量,进行2(男、女)×4(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两个因子上性别主效应均显著(Fs>4.479,Ps<0.05),但在消极情绪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F(1,793)=1.641,p=0.201)。具体而言,女生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水平均显著高于男生。年级主效应只在消极情绪因子上显著(F(1,793)=6.300,p=0.000)。经事后检验发现,在消极情绪体验上大四学生高于大三、大一,大二学生高于大三。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Fs<2.039,Ps>0.05)。

(二)大学生自悯、公正世界信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表1描述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自悯及公正世界信念3个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及其相关矩阵。由表1可知,在总体上,大学生自悯与公正世界信念显著正相关(r=0.116,p<0.01)。其他具体关系见表1。

表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自悯与公正世界信念的描述统计及相关矩阵(n=794)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可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自悯与公正世界信念三者之间都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自悯水平越高,公正世界信念越高,个体体验到的主观幸福感越强。

(三)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效应分析

根据Baron和Kenny所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本研究首先采用最大似然法检验自悯直接作用于主观幸福感的模型,结果发现自悯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路径系数显著(β=0.38,p<0.001)。然后,加入中介变量公正世界信念,对其在自悯和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自悯与公正世界信念(β=0.21,p<0.001)、公正世界信念与主观幸福感(β=0.64,p<0.001)之间的路径系数均显著,从自悯到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路径系数从0.38降到0.26,但是依然显著(p<0.001)。一般认为,模型可接受的拟合指标临界值CFI为0.90,值越大拟合度越好;RMSEA为0.08[19]。可见本研究两个模型的拟合度均良好。说明公正世界信念在自悯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χ2/df值为3.56,CFI值为0.95,RMSEA值为0.06,具体的拟合数据见表2。中介作用模型图见图1。在本研究中“内在不公正”在自悯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未验证。

表2 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指数

图1 公正世界信念在自悯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模型图

四、讨论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特点分析

本研究发现,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要高于男大学生。尽管男女大学生在消极情绪体验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女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体验均显著高于男大学生,这一研究结果与刘莉、郑雪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9,20]。原因可能与男生、女生人际交往能力、情感体验程度、社会支持情况等有关。处于青年阶段的大学生多性格鲜明,女生普遍比男生人际交往能力要强,而且更善于表达和处理情感,获得外界的支持和关心也相对较多,男生体验到的社会责任和外界压力较多,因而女生能够体验到更多积极情绪和更高生活满意度。但这一结果与惠秋平的研究结果不同[21],可能是由研究中使用的工具不同所导致的。本研究还发现在消极情绪体验上大四学生表现最强,这可能与大四学生即将面临毕业和当下社会就业环境严峻密切相关,因而有必要针对毕业生开展相关的就业指导及心理健康教育。

(二)大学生自悯、公正世界信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

表1相关矩阵显示大学生自悯、公正世界信念与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两两存在显著相关。首先,本研究发现自悯与公正世界信念存在显著正相关,这表明自悯水平高的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水平也高。因为较少有研究探讨二者的关系,所以这一发现具有一定的价值。其次,在主观幸福感中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与自悯显著正相关,消极情绪与之显著负相关,这表明自悯水平高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也高,情绪体验更积极,消极情绪体验少。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7]28-30,[8]27-29,[9] 21-30,说明提高个体自悯水平可以提高个体主观幸福感。再次,主观幸福感中的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与公正世界信念显著正相关,消极情绪与之显著负相关,这与刘莉、郑雪的研究结果一致[20,22]。而针对高中生[23]、农村留守儿童[24]的实证研究也发现了公正世界信念越高,个体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体验越高,消极情绪体验越低。

(三)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分析

本研究中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自悯能够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也可以通过公正世界信念间接地影响主观幸福感。一方面自悯能够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即自悯水平高的个体更容易体验到高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较少体验到消极情绪。另一方面自悯能够通过公正世界信念间接地影响主观幸福感,可能是因为高自悯个体更容易表现出普遍人性感,进而激活个体内在的公正世界信念,使个体能够摆脱无力感和失控感,产生更多可控感和胜任感,从而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五、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本研究发现公正世界信念在自悯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自悯能够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也可以通过公正世界信念间接地影响主观幸福感。

[1] DIENER E, SUH E M,LUCAS R E,et al.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J].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9,125(2):276-302.

[2] 肖少北,袁晓琳.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0(2):118-122.

[3] NEFF K D. Self-Compassion: An Alternative Conceptualization of a Healthy Attitude Toward Oneself[J]. Self & Identity, 2003, 2(2):85-101.

[4] 张耀华,刘聪慧, 董 研.自我观的新形式:有关自悯的研究论述[J].心理科学进展,2010(12):1872-1881.

[5] 彭彦琴,沈建丹.自悯与佛教慈悲观的自我构念差异[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9):1479-1486.

[6] NEELY M E, SCHALLERT D L, MOHAMMED S S, et al. Self-kindness when facing stress: The role of self-compassion, goal regulation, and support in college students'well-being[J]. Motivation & Emotion, 2009, 33(1):88-97.

[7] 雷文雅.自我同情、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 曲阜:曲阜师范大学, 2014.

[8] 胡小兵.大学生自我同情、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 开封:河南大学, 2013.

[9] 陈 梦.大学生依恋、自我同情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 杭州:浙江师范大学, 2015.

[10] LERNER M J, SIMMONS C H. Observer's reaction to the "innocent victim": compassion or rejection?[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66(4): 203-210.

[11] 周春燕, 郭永玉. 公正世界信念——重建公正的双刃剑[J]. 心理科学进展, 2013,21(1): 144-154.

[12] KAMBLE S V, DALBERT C. Belief in a just world and well-being in Indian school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12, 47(4):269-278.

[13] FARHAT-UL-AIN, FATIMA I. Personal belief in a just world and self-compassion as predictors of body apprecia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amputation using and not using prosthesis[J]. Annals of King Edward Medical University Lahore Pakistan, 2016, 22(2): 109-114.

[14] 李明蔚, 陈小异.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探索[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5):126-130.

[15]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et al .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9, 125(2): 276-302.

[16] 詹茂光.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价值感关系研究[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4(6):93-97.

[17] 杜建政,祝振兵, 李兴琨.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量表的初步编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 15(3):239-241.

[18] 徐宏格,唐 颖,刘桂萍,等.大学生自悯心理问卷编制[C]//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USA, 2013.

[19] 温忠麟,侯杰泰,马什赫伯特.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拟合指数与卡方准则[J]. 心理学报, 2004, 36(2):186-194.

[20] 刘 莉,毕晓慧,王美芳.社会支持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 23(4):715-717.

[21] 惠秋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与感恩关系的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4):31-35.

[22] 郑 雪,王 玲,邱 林,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3, 11(2):105-107.

[23] 苏志强,张大均,王鑫强.高中生负性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 2013(3):74-79.

[24] 张 莉,申继亮.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公正世界信念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2011(6):78-82.

猜你喜欢

消极情绪公正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静心
幼儿消极情绪的表现及家长的应对策略
——以三门峡市H区幼儿为例
测试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公正赔偿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孩子的消极情绪需要用心疏导
吕坤公正观浅析
公正俄罗斯党往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