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顶区丛刺法联合艾灸大椎穴治疗肾精亏虚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2018-07-10艾莉伟
马 莉,艾莉伟,封 宇△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或缺血缺氧性脑损害所导致的以认知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1],可引起记忆能力、智力、视空间、情感及人格行为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VD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西医对VD并无特殊治疗方法且效果有限。中医在治疗VD方面发挥出显著优势,尤其是针刺和艾灸在治疗过程中效果较为突出[2]。笔者自2015年起采用额顶区丛刺长留针法联合艾灸大椎穴治疗肾精亏虚型VD患者30例,同时另设30例患者单独采用额顶区丛刺长留针法对照组,治疗前后观察显示刺灸联合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 10月—2017年10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二科并确诊为肾精亏虚型VD的门诊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刺灸联合组和额顶区丛刺组,每组各30例。刺灸联合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7.35±5.62)岁;病程(1.83±0.68)年;痴呆程度:轻度14例,中度16例;文化程度:小学18例,中学10例,大学2例。额顶区丛刺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7.82±5.56)岁;病程(1.61±0.65)年;痴呆程度:轻度17例,中度13例;文化程度:小学15例,中学12例,大学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痴呆程度及文化程度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45~85岁;②诊断标准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关于VD的诊断标准[3];③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头部影像学检查显示有相应的责任病灶;④Hachinskii缺血量表评分(HIS)≥7分;⑤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并呈逐渐进行性加重。
1.3 排除标准
①其他原因导致的各种痴呆;②头部影像学检查未能证实有脑血管疾病;③有严重内脏疾病患者。
1.4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1997年田金洲等制定的中医辨证量表(SDSVD)进行VD中医辨证分型[4]。
2 治疗方法
2.1 额顶区丛刺组
在对患者进行调控血压、血脂、血糖的基础上,采用于致顺教授头部腧穴七区划分法在头部定位,分别在额区选取神庭及其左、右各1及2寸的平行线,顶区选取百会及其向左、右各1及2寸的平行线,每个区均5针,进行常规消毒,选用规格为0.35 mm×40 mm的安迪牌针灸针,针体与皮肤呈15°进针,刺入帽状腱膜下,深约35 mm,以200次/min的频率,持续捻针1 min,留针6 h,留针期间,前2次每30 min捻针1次,之后每2 h捻针1次,直到出针,每日1次,每周连续治疗6天,休息1天,疗程为8周。
2.2 刺灸联合组
在额顶区丛刺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艾灸大椎穴治疗。安静环境下嘱患者选择舒适体位,暴露穴位,取艾条剪为长约2 cm的短艾条6根,点燃后放入艾灸盒滤网上,将艾灸盒固定于大椎穴1 h,隔日1次,共治疗8周。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对两组VD患者进行日常行为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5]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的测定[1],并对两组评分变化进行比较。
根据患者疗效指数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程度加以判断。疗效指数=(治疗后MMSE积分-治疗前MMSE积分) /治疗前积分×100%。疗效指数≥20%时为显效;疗效指数≥12%时为有效;疗效指数<12%时为无效。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指标变化进行比较。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治疗前后两组VD患者ADL、MMSE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ADL、MMSE评分,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具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以改善患者的智能状态,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刺灸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额顶区丛刺法。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VD患者ADL、MMSE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1;与额顶区丛刺组比较,2)P<0.05
5.2 两组VD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刺灸联合组及额顶区丛刺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73.33%,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对血管性痴呆均有疗效,但刺灸联合组的疗效优于额顶区丛刺组。见表2。
表2 两组VD患者疗效比较 (例)
5.3 治疗前后两组VD患者血清hs-CRP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血清hs-CRP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均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显示刺灸联合治疗在降低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中较额顶区丛刺组更具优势,能够改善高炎症状态水平,恢复认知功能。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VD患者血清hs-CRP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额顶区从此组比较,2)P<0.01
6 讨论
血管性痴呆(VD)在中医学中归属于“痴呆”“呆病”范畴。本次临床观察主要针对肾精亏虚型VD,人至中老年,肾中阴精开始衰减,肾精不足,髓海渐空,脑失所养,进而神机失用,渐成痴呆,或气化不利,津液蒸化不能而为痰浊,营血运行不畅而为瘀血,痰瘀互结后上蒙清窍导致痴呆。近年来研究表明,祖国传统医学对于VD的治疗较现代医学更具优势。笔者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头面部汇聚了诸阳之经气,这些经气与脑产生必然的联系以濡养脑髓。脑为元神之府,既往研究显示[6]头穴针刺可作用于大脑皮层,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状态,增强神经传导兴奋性,从而使受损的脑细胞功能得到恢复。此外VD根本致病原因为肾精亏虚[7-8],肾藏精生髓,脑为髓海,受肾所藏先天之精的濡养。大椎穴经属督脉,又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相交会穴,故有“三阳督脉之会”之称,为通阳之要穴,因此具有固卫安营、通行督脉、壮全身之阳[6]的作用。艾灸大椎穴可以通调头部气血,达到温阳补肾、填髓益智的功效。
刺灸联合法在治疗VD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既往研究表明[9],头穴丛刺长留针法可修复神经细胞活性,加强神经传导功能,从而改善认知障碍及社会行为能力。在临床治疗VD的研究中已得到验证[10-12],艾灸可以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症状,减少神经元的损伤,增强学习和记忆力,改善认知障碍。有研究报道[13],艾灸可以使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增加,使血管的生成加快,营养及保护神经元,促进与智能相关的神经再生,认知障碍得以恢复。临床上艾灸大椎、关元、命门用于治疗VD已经取得明显疗效[14]。有研究表明[15-17],艾灸可以启动血管生成机制,改善脑缺血,提高学习记忆能力,修复神经损伤。本次临床观察采用艾灸大椎穴配合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来治疗肾精亏虚型VD,该方法通过刺激脊神经及自主神经,疏通气血,温阳补肾,使脑髓得到气血之荣养,以达到改善脑循环、调节神经紊乱,使VD患者智能及社会行为能力均得到提高的目的。
CRP作为一种急性相反应蛋白,在临床上可作为急性感染、组织损伤及炎症的标志物[16]。有研究表明,缺血性脑损害的一个重要病理机制即炎症反应[18],血清CRP增高可以造成脑内血管内皮损伤及血管病变,使脑及额叶皮质下环路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从而影响患者认知功能水平。同时,血清CRP不仅能够通过损伤脑血管的舒张性来影响智能水平,还可通过促炎反应造成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加剧智能损害。因此高炎症反应状态,能够增加患者认知水平障碍的风险,二者呈现负相关性,即血清hs-CRP水平越高,患者智能障碍越严重[19]。有研究表明[20],血清hs-CRP与患者NHISS评分呈正相关,提示降低该指标有助于恢复患者症状,改善预后。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刺灸联合治疗与额顶区丛刺长留针法均能降低肾精亏虚型VD患者CRP水平,改善患者的智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但刺灸联合组疗效明显优于额顶区丛刺组,表明刺灸联合法在改善肾精亏虚型血管性痴呆患者症状方面更具优势。该方法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及现实意义,值得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以便对其作用机理作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