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8-07-09蔡兰香
蔡兰香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96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初步理解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
2、知道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略写方法及平方的意义及读写法,会根据计算公式用代入法求值。
3、初步了解抽象概括的思考方法,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感受符号化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义
教学过程:
1 设疑导入,初步体会字母具有的概括性
①猜谜:我们四(9)班的孩子们喜欢小动物吗?关于小动物,老师这里有个谜语,请大家猜猜:大眼睛,宽嘴巴,咕挂咕挂爱说话,捕虫能手就数它 (让学生猜一猜)关于青蛙,还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呢(出示)
②编儿歌,找关系。
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 ……
师:还能往下说吗?对得这么快有规律吗?这样下去说得完吗?你有本事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吗?用一句话来表示这首儿歌的意思吗?
师: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种说法?(学生讨论。)
(引出学生用字母表示并板书:字母)
小结:同学们知道的真多,看来字母太神奇了,它们有时候可以表示一些名称,一些计量单位,有的时候还可以表示一些数,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动因之一是良好的情境。本课开始从学生喜欢的猜谜情境入手,以儿歌“数青蛙”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2 在情境中体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和概括
2.1游戏:抓小棒
要求:学生每次抓的比老师多2根
①师依次那1、3、7、9根,学生抓出相应的根数
②老师抓一大把,可以怎样表示老师抓的根数?同学们又该抓多少根?
深入探讨:是不是只能用这个字母来表示老师手中的这把小棒?你还能想到什么?如果你抓的根数用C表示,那老师抓的根数怎么表示?(多让学生说)得出:任何字母都可以
师:看来,不同字母都可以用来表示同一个数,当C=60、100呢…
2.2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用小棒来摆三角形
摆一个三角形要几根小棒?2个呢?3个呢?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多让学生说出里面数字表示的意义)如果一直这样摆下去,摆a个三角形要多少根小棒(课件出示)这里的3表示什么?a呢?那3乘a表示什么?你觉得a可以为多少?(得出:a可以为任意一个自然数)
当a=8时需要多少根小棒?摆了几个三角形,当a=10呢?
[设计意图: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是枯燥无味、抽象难懂的。因此,在探究这个环节,我们尊重教材但不“唯”教材,改变例2的内容及呈现形式,将其教学的顺序做了调整,用“抓小棒”的游戏代替例2的教学切入新知 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热情高涨。学生在操作交流过程中认识到可以用不同的字母表示同一个数。一步一步的让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到较抽象。真正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从而增进学习的自信心。]
3 全课总结,了解历史,把课堂向纵深延伸
3.1今天这节课你对字母有哪些新的认识?
教学反思:
本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思想,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造大量的操作、思考和交流的机会,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多个角度进行考虑,注重学生间相互评价方式的运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2将生活引入课堂
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益友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等等。本节课设计始终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发掘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进行教学。本课选择小学生喜欢的猜谜、儿歌为教学情境,由青蛙的只数与嘴巴等数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用字母表示简练,并通过举例、欣赏联系生活设计的“快乐广场”巩固练习等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3.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通过“抓小棒”“摆小棒”“自学”等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给学生自主操作、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小组内讨论、小组间商量,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和潜在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作者单位:泗洪县经济开发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