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带我们走进诗词深处
2018-07-09徐翠
徐翠
作为能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诗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丰富情感,并带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诗词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如何做好诗词教学是值得每位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而吟诵教学无疑为诗词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方向。
吟诵指有节奏、有音调地大声诵读诗文,是中国传统的诵读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吟诵和朗诵是不同的两种诵读方法。朗诵不必考虑古典诗歌内在的格律和声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拿腔捉调;吟诵的特点则是字发本音,注重平仄,讲究抑扬顿挫,依字行腔。将吟诵引入诗词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作品内涵,体会古典诗词独特的气质和韵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1 学习基本规律,熟悉吟诵节奏
在目前的诗词学习中,大部分学生都是以诗词的字词分析和中心思想为学习重点,对吟诵所需的基础知识,例如:平仄格律、声调押韵等是相对来说比较陌生的。因此,进行吟诵基本知识的教授是教师们应该首要进行的。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平仄知识的学习时,旨在体验音韵。要注意的是,平声有绵延之感,含强调之意。入声字短促有力,含顿挫之意。也就是说,学生进行诗词的吟唱,首要任务就是将诗词的平仄音律画出,方便吟诵。此外,诗词吟诵还要注意押韵和韵脚的变换。而且,在吟诵押韵句子时,应适当增强吟诵语气,并且借助手势、表情来表达诗歌的情感。所以,随着韵脚的变化,诗歌显露出顺耳动听、流畅回环的美感,使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感情。
例如,在学习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时,我首先让学生标示出诗词的平仄,划分诗句节奏,并用“—”表示平声,“|”表示仄声(括号表示该字可平可仄):
群山/万壑/赴/荆门,平平仄仄仄平平 生长/明妃/尚/有村。(平)仄平平仄仄平
一去/紫台/连/朔漠,仄仄(仄)平平仄仄 独留/青冢/向/黄昏,平平(平)仄仄平平
画图/省识/春风/面,(仄)平仄仄平平仄 环佩/空归/月夜/魂。平(仄)仄仄(仄)平仄
千载/琵琶/作/胡语,(平)仄平平仄平平 分明/怨恨/曲中/论。平平仄仄(仄)平仄
在标示好平仄之后,我进行了示范性的吟诵,并带领学生分析了这首诗的韵脚,注意“门”“村”“昏”“魂”“论”等押韵字。之后,我让学生自己试着吟诵这首诗。在整个的练习过程中,我不断纠正学生的发音,努力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强化学生对吟诵的理解。此外,为了便于学生对平仄的理解和记忆,我让学生们学习了“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归仄很奇特。平声吟长仄声短,韵字平仄皆回缓”这一歌诀,降低了学生学习平仄的难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反复的吟诵练习,学生对这首诗想要表达的感情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2 挖掘诗词内容,体味情感内涵
正所谓言为心声,古诗词都是作者当时心情和情感的具体表现,因此,在学习古诗词的吟诵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把心沉淀下来,进入诗词所营造的意境中,用心感受作者想表达的感情。而且,吟诵的练习和诗词情感的学习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让学生一步步走近诗词深处,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例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的学习: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在吟诵前,我带领学生学习了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感受作者在满目萧瑟的秋景中,对身世蹉跎、国家兴衰的感慨,以及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又具沉雄博丽的意境。因此,在吟诵时,应该注意情感的把握,努力站在一个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的诗人的角度,吟诵出这首詩的沉郁顿挫,悲壮凄凉。因此,通过反复吟诵,学生在心中已经勾画出一幅阴沉萧瑟,意境深宏的夔州秋景图,一个羁旅江湖,伤国伤时的老人形象也展现在我们面前。
学生对诗词情感的把握营造了吟诵时的情境,而反复的吟诵练习又帮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了诗词情感和风格,带领学生真正进入诗词的深处。所以说,没有心灵上的沉静就不能产生深情的吟诵,没有心灵的吟诵就不会真正意义上理解诗词的感情。
3 丰富吟诵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单纯的吟诵练习或许稍显枯燥,因此老师应该开拓思维,运用多种形式,将吟诵同音乐、表演、绘画等元素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丰富课堂形式,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中喜爱吟诵,进而爱上古诗词,领悟诗词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浓厚魅力。
例如,在学习了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之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吟诵比赛,学生们自由选择豪放派或婉约派的诗词进行吟诵,相互品评并打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吟诵技能有了很大提升,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诗词也有了新的见解和赏析角度。
又如,在学习了诗词之后,我为学生找了许多根据诗词改编的歌曲,例如《醉花阴》(李清照)、《雨霖铃》(柳永)、《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等,都有对应的歌曲。通过“将诗词唱出来”的方式,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了印象,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吟诵诗词时对格律和节奏的把握。
此外,学生又自发组织了许多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朗诵&绘画”小组赛、音乐剧表演等。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学生不断探究诗词背后的故事,感受诗词的情感内涵和韵律美,增强自己的吟诵技能,真正做到了走进诗词深处。
总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诗词吟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吟诵过程中熟悉文本,读出情感,形成积淀内化。因此,我们要通过吟诵教学,增强学生对诗词的兴趣,感受诗词的魅力,积累文学素养,进而达到引导学生能动性学习的目的。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南溪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