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2018-07-09陈庆荣
陈庆荣
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作为社会竞争核心,其培育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科目,在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其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讲求方法、途径的科学性。本文基于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及现状的简述分析,重点就其开展方法与途径进行了研究。
互联网经济时代,我国多元文化生态格局逐渐形成,社会价值观选择趋于多样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认知产生了深刻影响。时至今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特殊时期,应关注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不断创新優化实施方法与途径,其相关研究备受关注。
1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网络化社会变革,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结合作越发紧密,多元文化生态格局逐渐形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冲击和挑战,主要包括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单就管理形态而言,我国主张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强调以生为本、和谐共处。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则盛行着一种金钱至上的观念,并企图借助互联网络侵入中国文化体系,产生了深刻影响,某种程度上扭曲了高校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造成了极大困难。另外,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事实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多样化态势,为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增长提供了便利条件。目前而言,个人主义、消费主义以及功利主义等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散播,导致其政治价值取向困惑,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为严峻的挑战。
2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教育参与意识越发强烈,并在教育者的协同努力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长效发展,所使用的方法不断更新和完善。但是客观维度上讲,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依旧存在些许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人本理念渗入不足
以人为本作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理念之一,强调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及发展学生。现阶段来讲,随着素质教育改革深化,人本理念指导下的新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正在建成和完善,并取得了一定程度。但客观维度上分析,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各种问题和不足,集中表现为“人本主义”缺失。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束缚,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过程中,对出现的新矛盾及问题未有足够重视,没有深层次地关心大学生思想、心理上的困惑,导致教学输出与需求不符,难以有效调动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事实上,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旧以教条式的说教为主,甚至要求大学生无条件服从,忽视了其主体地位,教育者重言传、轻身教的作风,限制了大学生认知发展层次,且不利于其个性的培养,直接或间接地削弱了他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竞争地位。
2.2 方法途径缺乏创新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途径不断创新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而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并存,它们各有所长,在不同教学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包括理论灌输、实践教育等,是常用的一般方法。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又称为增效法,主要包括网络教育、心理咨询、情景引导等。它们相互间并不冲突,而是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但是,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师生普范存在两种极端,即惯用传统方法或过度应用现代方法,忽视了大学生主体认知成长规律,实际收效不尽如意。有些教育者拘泥保守、固执传统,对现代教育方法存在排斥心理,自身学习不足,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单一化、说教式的模式。另有部分学生盲目排斥传统教育方法,崇尚现代科技,只重过程、不看结果。
3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冲击,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重重,其根本立足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途径,以供参考和借鉴。
3.1 提升师资素养
素质教育改革环境下,教师作为主导,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其综合素养表现及建设至关重要。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发展环境,改革创新成为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唯一出路,并对相关教师提出了系列要求。因此,新时期,高校应理性认知师资战略地位,关注其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并组织多样化的教研培训活动,以此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修养。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高校可邀请学术研究人员、业务能手广泛参与,及时宣导先进思想理念,包括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等,丰富教师学识涵养,分享经典实践案例,解析其中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同时,高校还需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引入先进科技装备,并开展专业的教育技术培训活动,有机地将之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为方法与途径创新提供良好发生环境。而对于教师个人而言,则需坚持学习,了解教育发展前沿,掌握先进思想理论,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丰富经验,掌握方法和技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3.2 丰富理论课程
理论教育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们思想的重要途径。高校素来重视和强调理论教育,但是在新时期却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要重视以人为本思想指导,立足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坚持方法与途径创新,使之更好地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事实上,思想政治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基本学科,所关涉到的内容相当复杂、系统,部分概念抽象、模糊,需要学生不断的思考和探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践行中,教师应继续坚守“灌输教育”的优势特性,梳理相关概念知识,形成学生清晰的认知发展网络,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同时,教师还需尊重学生主观个性差异,强调以理服人,深化学生认知之余,使之主动接受,并内化为一种思想品质。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生活中的实例为雏形,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知识,制作成微课件,通过多媒体以图片、影像、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借助其对大学生的视听刺激,使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组织合作讨论活动,营设良好交际氛围,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和成长。
3.3 激励自主学习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育”。某种意义上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促成自我教育,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使之终身受益。自主学习作为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本身亦是对人本主义的一种渗透表现。基于新媒体应用,高校及教师可创设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认知,使之从中收获。具体而言,高校可组织多样化的文体实践活动,如,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强化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养成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同时,教师还可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微视频或微课件发布到网络上,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或复习,并充分发挥自身主导功能,借助QQ、微信等即时互动软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线上交流,并结合线下互动,及时了解他们学习中的困惑及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解答,组织强化训练,最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得益于互联网络传播的广泛性、即时性以及丰富性,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3.4 注重引导实践
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实践,使之发展更好地契合社会主义建设需求。引导实践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可促进学生增长才干、了解社会、锻炼毅力、提升品质。区别于理论教育,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教育途径,更加丰富多样,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强调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培训和锻炼,有利于扎实学生理论知识功底,并丰富他们的人生体验。实践法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可联合家庭、企业及社会共同参与,全方位观察学生行为表现,以为其提供更加全面、细致地指导。例如,高校可通过与企业间的合作,开展劳动教育,通过实践培训,增长他们的专业素质及能力,并锻炼其优秀品质,如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等,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轻视劳动人民的不良风气,培育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和群众观。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高校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精髓的理解才更加透彻。
3.5 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考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继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强化教育,还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提供了信息依据。通过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对于自身的了解更加透彻,并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发现不足,进而克服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作风。一般而言,评价和自我评价是大学生健康成长进步的内在需求,是一门特殊的教育艺术,具有明显的可观性和民主性,无论教育者还是学生自身都需积极参与其中。因此,高校应结合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及学生发展需求,逐步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确立师生双向参与主体,有机地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呈现大学生真实的一面,并通过心理学法、榜样示范等,提高学生自我约束和发展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的表现,并做好相关记录,按照科学的比重融入到最终考核成绩中。同时,教师还需认真听取学生心声,积极采纳他们的意见或建议,以其兴趣为基点,不断追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途径创新,最终实现发展学生目标。
总而言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途径创新,是现代人才培育的客观需求,亦是先进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未来,作者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关注和参与此课题研究,结合实际情况,理性解读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需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方法与途径。
(作者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