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课程改革的教学设计研究
2018-07-09刘艳隆
刘艳隆
国际金融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是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特点。需要培养既掌握国家金融基本理论知识、又熟悉国际实务、同时具备国际视眼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满足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先对广东白云学院金融学专业的专业人才目标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学情分析介绍学生对该课程的能力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举措。
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良好综合素养和创新创业意识,掌握金融学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银行、证券、保险、理财等金融领域专门业务与技术,具有较强的金融业务实践以及相关行业管理等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中“具有较强的金融业务实践以及相关行业管理等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能力也是本课程的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中外汇市场金融产品以及外汇交易的特点学习来掌握外汇交易的实操能力。再从学生毕业从事的岗位来看,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国内外各类银行、证券、保险、理财等金融领域资本证券运营、投资、理财规划、产品营销、国际收支、财政管理、风险控制等岗位的工作,学生需要掌握对国际收支的分析的能力以及围绕国际收支的系列的国内外因素分析能力、国际热点问题分析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岗位需求。也就是对该课程中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套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融资、国际储备、国际资本流动等学习。
2 通用能力和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通用能力:
(1)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认真严谨、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精神。要求学生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時,应树立既讲竞争进取,又讲团结合作的工作作风,养成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提高的良好习惯,具有高度的合作意识和群体意识,为今后在企业适应团队合作奠定基础。
(2)沟通能力:人际沟通及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善于表达自己。掌握市场调查知识,具有良好的信息组织与分析能力,并获取新知识。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发现问题,具有主动学习,善于思考的精神,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能力:
通过对广东白云学院14级金融学专业共计359个学生实习岗位调研,从岗位上发现有32%的学生在银行实习,52 % 学生在证券以及投资管理公司任职,5% 创业,11%其他职业。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从事银行和投资类公司任职。岗位要求其具有的基本职业能力(1)爱岗敬业;(2)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3)对客户诚实、守信、热情等;(4)具有较强的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5)掌握必备的文化、专业基础知识;(6)具有较强的信息分析能力。
分析了金融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其基本上需要具备国际金融的从而得出学习该课程需要掌握以下专业技能要求:
(1)通过学习外汇、汇率、套汇,具有外汇交易的计算能力、汇率分析能力以及投资决策能力。
(2)国际收支分析研究能力,国际金融市场投资分析能力:通过学习国际收支基本原理,以及国际收支平衡表学习,要求会分析一个国家的近5年来国际收支情况,并结合该国近5年国内外情况分析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这样提升了学生对国际收支的分析研究能力。
(3)国际热点问题解读能力:学会用国际金融理论观察、思考、分析国际金融市场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分析国际热点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3 学情分析
(1)学生的智力因素:我校金融学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高校金融学专业金融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入学要求和二级要求,入学时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研,发现他们对金融业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心智趋向成熟,具备从理论过度到实践的学习能力。
(2)学生认知:第一堂课时会对学生再一次的摸底,通过这一次摸底,能大概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先前认知。
(3)学生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学习方法,面对同样的学习内容,有的学生倾向于自己查资料独立完成,有的学生倾向于向老师请教或与同学以小组合作讨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出,金融学学生对微观经济学、金融学专业导论课程绝大多数想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学习,学习效果更佳。
解决方法:对国际金融这门课,以小组学习为主,自主学习为辅、教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4)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现在的大学生上课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都带着智能手机上课,且学生也反映,如果老师一味的讲解PPT以及书本上的概念等,会很乏味,注意力以及兴趣点就转移到手机上。
解决办法:利用起手机,结合雨课题等APP,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
综上:从智力因素、学生认知、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对白云学院金融系的学生有一个基本上了解。
4 教学设计思路、理念与举措
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结合学生的能力需求和学情分析,对本课程采用任务导向型教学,课程教学的具体教学设计思路、理念与举措如下:
4.1教学目标确定
该课程是在“以学生为中心”范式下,依据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设置的。采用项目活动型展开设计。金融学专业学习毕业后,从事的各职业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国际收支,外汇管理与汇率制度,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金融机构基本知识体系以及外汇交易、国际融资和外汇风险防范的基本业务知识与技能。因此,该课程设置了总体目标:1、掌握现代国际金融的理论体系和内容,具备通过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来理解国家收支调节;
4.1.1通过学习外汇、汇率以及汇率决定理论,掌握外汇市场交易、国际融资和外汇风险防范的基本业务知识与技能;
4.1.2具备一定的解读国际政策的综合能力。
同时将总体目标又分为:
(1)知识目标:掌握模块中的基本概念: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交易、外汇风险;掌握外汇管理的一般方法。
(2)能力目标:外汇报价、外汇买卖、套汇交易等实践能力,以及国际热点问题解读能力。
(3)素养养成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通过分析国内外环境来预测汇率变化以及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4.2教学活动设计
根据金融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要求,围绕目标,将国际金融的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分成九个知识模块。将该课程就分为九个模块进行教学。每个模块中设置活动任务。
任务一:2010-2017年 近7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任务二:模拟汇率变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任务三:套汇计算
任务四:模拟外汇市场上外汇交易,以组为单位,两周的交易收益来评比。
任务五:外汇风险管理对比分析
任务六:模拟国际黄金、股票投资
任务七:探讨国际金融风险管理
任务八: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历程,探讨欧元区发展,展望亚元区发展
任务九:热点问题讨论(人民币加入SDR的影响,G20峰会杭州召开,美联储加息等)
4.3教学效果评估
1.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过程性评价。制定学生形成性考核体系,同时有些活动可由学生参与课程学习评价。通过评价的结果来促进学生对学习知识、学习活动、学习目标的理解,使评价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并通过评价促进课程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改进。
2. 学生的热点问题解读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每次课前五分钟来要求学生分享国际热点问题的见解。对这部分的评价:新闻分享的同时采用组与组之间提问。
(作者单位:广东白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