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护理体会
2018-07-09曹霞
曹霞
【摘 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对象来自于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基于病床号奇偶性将其划分为研究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接受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不同护理方案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在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予以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干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也被称为脑梗死,大约占脑卒中比例的80%,是由于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坏死,失语、偏瘫是临床常见症状,其病死率、致残率、发病率高,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目前,静脉溶栓是该疾病临床治疗有效方法之一,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保证溶栓成功。相关研究[1]指出,在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配以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强化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在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并同常规护理进行分组对比,现将整个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抽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满足《中国医学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提到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体征及症状,对各种药物无过敏、禁忌症,积极配合治疗,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其中男38例,女42例;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42.11±0.5)岁。基于病床号奇偶性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经统计学分析得知,两组一般资料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会影响本次统计数据。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营造优质的病房环境,调节温湿度,溶栓前详细讲解相关治疗知识,并科学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与服药,对患者的病情变化予以细致观察。研究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 溶栓前护理 1)溶栓前准备:当患者抵达病房后,护理人员应合理安置患者。严格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血氧饱和度、心电监控,吸氧,细致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基于患者的病情,尽量选取粗直的外周血管,采用留置针构建通畅的静脉通路。同时,积极配合医生采集血液标本,并进行实验室及CT相关检查。告知患者不得进食,不得置入鼻饲管。2)心理护理:因该疾病发展比较快速,所以临床护理人员应随时注意患者心理变化,耐心向患者讲解该疾病病因及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价值,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1.2.2 溶栓过程中 当护理人员接到溶栓医嘱后,应迅速严格遵照医嘱现配尿激酶,溶栓前对患者血压、四肢肌力、瞳孔、神志、言语等予以详细检查并如实记录,并将rt-PA使用时间进行详细记录。值得注意的时,输液过程中应专人守护,针对烦躁不安的患者可给予一定的约束,并向家属作解释。然后,对药物输完时间予以详细记载。床边,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如下情况予以重点观察:1)输液部位是否出现水肿、血肿、药物外渗等症状;2)出血征象:对患者皮肤、黏膜是否存在出血点、大小便颜色、呕吐物及痰液颜色等情况进行细致观察,如果存在出血征象应迅速告知医生,并配合处理;3)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4)患者血压、心率,溶栓结束后前2小时每隔15min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并评估患者肌力、言语情况、皮肤及黏膜有无出血点。
1.2.3 溶栓后的护理 1)并发症的观察:出血是溶栓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情予以重点观察,如果患者出现了意识不清、肢体障碍、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分析是否是脑出血,并迅速处理。另外,护理人员认真查看患者消化道、泌尿道、呼吸道、鼻腔、皮肤等是否存在出血倾向。2)生活护理:营造优质的病房环境,对探视人数予以重点控制,饮食尽量保持低脂、低盐流质饮食,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对下腹部定时按摩,加快肠蠕动。3)康复锻炼:初期卧床的患者应将患肢放在功能位,勤于按摩,进行被动运动,避免肌肉变形或萎缩;针对失语患者,应加强语言康复锻炼。然后,鼓励患者开展更衣、站立、平衡、协调性等训练活动,并对患者及家属康复信心。
1.3 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定标准为:1)治愈:患者各项临床体征与症状均完全消失,意识清醒;2)有效:患者临床体征及症状有所患者,意识比较清醒,生活尚无法自理;3)无效:患者临床体征及症状并未任何变化,且逐渐恶化。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资料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进行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通过不同治疗方案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5.0%。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得知,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据统计得知,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12.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得知,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静脉溶栓治疗成功的关键不只是发病的时间窗,针对性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促使患者早日康复[3]。溶栓前,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价,注重心理指导,严格遵照医嘱给药。溶栓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重监护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观察,以此来保证换能够顺利完成治疗。溶栓后,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尽快康复锻炼,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品质。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这充分证实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溶栓治疗的效果,临床价值大。
参考文献
[1] 杨志红,庚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4,(33):4598-4599.
[2] 李花.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6,29(27):213-214.
[3] 陈宾.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围溶栓期护理[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0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