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化急救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影响探讨

2018-07-09崔维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缺血性溶栓静脉

崔维

【摘 要】 目的:研究一体化急救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影响。方法:选择陕西省汉中3201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3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一体化急救护理,选择同期收治的3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入院时、溶栓后2d、溶栓后7d的nIHSS评分,同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溶栓后2d、溶栓后7d的nIHSS评分与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一体化急救护理能够全面提升静脉溶栓效果。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一体化急救护理

作为临床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一种急性病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极高的致残率、致死率以及复发率,临床是否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静脉溶栓治疗,对致残率、致死率的影响巨大。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最佳的静脉溶栓时间是在发病后的4.5h以内,就诊到溶栓治疗时间(DnT)则需要控制在1h以内[1]。因此,临床是否能够给予患者高效、科学的护理措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针对上述情况,我院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效果较为理想,现将相关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陕西省汉中3201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3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一体化急救护理,选择同期收治的3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9.6±8.7)岁。观察组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9.8±8.6)岁。

1.2 护理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向患者宣教静脉溶栓相关的知识内容。

针对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当120在到达医院之前,主动与急救室进行联系,并进行积极的准备,保障医院能够及时开展医护工作。在静脉溶栓之前,医师应当与护理人员共同讨论,开展准备工作,测定相关的仪器、尿管。基于患者家属的讲解,明确患者发病时间、入院时间,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将其送往预检室开展常规检查,然后通过医师针对患者病情进行快速判断,并根据相关治疗制定对应的静脉溶栓计划。1)溶栓前干预:等到急诊评价完成之后,依次进行抽血、建立静脉通道、备皮,需要的情况下给予下尿管、心电测量、头颅CT检查。当头颅CT检查完成之后,把患者送往卒中单元,在获取结果之前积极进行各种常规准备工作。2)溶栓时干预:当建立静脉通道之后,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全面掌控且记录用药的方法、剂量以及时间。每间隔15min针对患者血压进行测量,倘若患者收缩压高于185mmHg或者舒张压高于110mmHg,应当及时联系医师,给予紧急处理。3)溶栓后干预: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包括肢体肌力、意识以及瞳孔变化等,同时每间隔15min测量血压,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应当立即上报医师。

1.3 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比较两组入院时、溶栓后2d、溶栓后7d的NIHSS评分,同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根据文献[2]中标准进行判断:1)显效:吞咽功能、语言功能、意识恢复到正常状态,肢体肌力达到5级或者增加幅度在3级及以上。2)有效:吞咽功能、语言功能、意识均明显改善,肢体肌力增加2级。3)无效:吞咽功能、语言功能、意识、肢体肌力均没有明显的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20.0实施数据处理,NIHSS评分选择(±s)表示,以t检验;临床疗效用%表示,以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NIHSS评分情况

入院时,两组NIHSS评分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d、7d,观察组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情况

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9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8.38%(29/37);观察组,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35/3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6.650,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以持续提升,再加上当前生活习惯的变化,使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数量呈现为不断增长的态势[3]。因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以及复发率,临床是否能够给予科学的治疗方案,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早期静脉溶栓是有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方案,然而因为静脉溶栓本身存在极强的时间依赖性,对临床医护工作的效率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4]。就诊到溶栓治疗时间(DnT)是针对临床医护工作进行判断的重要指标,要想保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效果,就诊到溶栓治疗时间需要控制在1h以内[5]。

针对上述情况,本研究提出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当120在到达医院之前,主动与急诊室进行联系,共同开展相关的准备工作。通过针对各个流程进行全面的控制,使得急救护理工作各个流程均能够按照既定的规范来开展,并且分别在溶栓前、溶栓中以及溶栓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大幅缩减就诊到溶栓治疗时间的同时,有效保障急诊护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争取时间。

本研究中,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溶栓后2d、溶栓后7d的nIHSS评分与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能夠全面提升临床护理工作效率,全面保障静脉溶栓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彭庆荣.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救治率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09(35):143-144.

[2] 潘璐,谢小华,谭薇,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急诊静脉溶栓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7,31(09):1079-1082.

[3] 曲波.绿色通道与高效溶栓流程对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率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04(22):4192-4193.

[4] 陈霞,范冬冬,储友群,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现况及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6,23(21):1-4.

[5] 孙娟,王清,沈小芳.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集束化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5,30(23):23-25.

猜你喜欢

缺血性溶栓静脉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脑脉泰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诊断价值
静脉曲张“喜欢”谁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负压技术在4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阿替普酶在50例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