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孢他啶+乳酸左氧氟沙星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疗效

2018-07-09徐娜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氧氟沙星性肺炎体征

徐娜

【摘 要】 目的:分析头孢他啶+乳酸左氧氟沙星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40例CAP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20例。A组给予头孢他啶+乳酸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B组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单药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A组的各项体征与症状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5)。A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B组为70.0%,对比差异显著(P<0.05)。A组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为CAP患者行头孢他啶+乳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可显著改善其临床体征和相应症状,具有较佳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头孢他啶;乳酸左氧氟沙星;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即患者于院外受病毒、支原体或细菌等微生物侵袭,并引发肺部感染。其致病菌种类多样,具有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等特点[1-2]。临床中多通过联合使用抗生素等方法治疗该病,但可能导致诸多不良反应,或产生明显耐药性。本研究旨在探究头孢他啶+乳酸左氧氟沙星对该病的临床疗效,具体如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0例CAP患者为研究主体。将其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20例。A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范围是37~72岁,平均(48.21±0.36)岁。B组中,男13例,女7例;年龄范围是35~74岁,平均(46.22±0.79)岁。对比以上数据,不存有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B组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049)0.3g静脉滴注治疗,每日1次。A组基于B组,加用头孢他啶(海南海灵化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524)治疗:将剂量为2.0g的头孢他啶加入至100mL的0.9%的氯化钠溶液中,采用静脉滴注治疗,每日2次。《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指出:对于轻、中度的CAP患者疗程5~7d,重症以及伴有肺外并发症的患者可适当延长抗感染疗程。非典型病原体治疗反应较慢者可延长致10~14d,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感染,可延长致14~21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消失、血象恢复正常与胸部阴影吸收率>50%的时间;同时观察患者的皮疹、恶心与头晕等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体征与症状彻底消失,病原菌检查显示为阴性,胸部影像学检查为阴影消失,白细胞数正常;显效:体征与症状基本消失,病原菌或白细胞检查中有一项正常,胸部影像学检查为阴影吸收率>70%;有效:体征与症状有好转,病原菌或白细胞检查中有一项正常,胸部影像学检查为阴影吸收率50%~70%;无效:各项指标均无变化或加重[3]。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SPSS 16.0软件加以处理,体征与症状恢复时间用(±s)表示,行t检验;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用%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体征与症状恢复时间

A组的各项体征与症状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对比治疗总有效率

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B组为70.0%,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2.3 对比不良反应情况

A组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不显著(P>0.05)。详见表3。

3 讨论

CAP高发于冬春季节,其病情具有隐匿性,临床症状不明显,可能被误诊或是漏诊。临床中主要利用抗生素治疗该病,但选择疗效佳、安全性好的抗生素药物是其治疗关键。目前,临床中所使用的抗菌药物虽有较广的抗菌谱,且涵盖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等诸多常见菌株,但其耐药性较高,治疗效果欠佳。且部分医院存在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使得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与疗效均受影响。对此,医院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确保其疗效。

乳酸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药物的左旋体,具有高于氧氟沙星1倍左右的抗菌活性。其对CAP的作用机制是对DnA旋转酶的原有活性进行明显抑制,并阻断DnA的细菌复制,其抗菌广谱性强,且抗菌作用较佳,同时价格低廉,可减少治疗成本[4]。但该药物的治疗安全性较差,且单独用药的疗效有限。头孢他啶是临床应用率较高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抗菌活性与抗菌广谱性均较强。其对CAP的作用机制是:于细胞壁内阻断转肽酶的交叉、合成与连接过程,进而抑制细菌细胞壁的有效合成,使细菌溶菌尽快凋亡。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增强治疗功效,并能确保治疗安全。

结果显示,A组的各项体征与症状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P<0.05)。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B组(70.0%)(P<0.05),以上结果与马荣[5]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见,以上联合疗法可改善CAP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相应症状。

参考文献

[1] 郭双.喹诺酮类药物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治疗中应用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8):88-89.

[2] 顾全.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评价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的影响[J].保健文汇,2018,(01):150.

[3] 查翔远,宋有良,林建,等.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安徽医学,2015,(01):71-74.

[4] 谢朝云,熊芸,孙静,等.91株恶臭假单胞菌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2):1185-1188.

[5] 马荣,王晓丹,聂大平.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8,(01):26-30.

猜你喜欢

氧氟沙星性肺炎体征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
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啥关系
机械通气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
血清PCT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荧光光度法测定氧氟沙星的含量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