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在儿童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07-09刘永治
刘永治
[摘要] 目的 探討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在儿童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参与研究的94例患者为方便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入院接受治疗的儿童孤独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94名患者分为两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为对照组,接受早期家庭护理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护理模式护,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ATEC评分、ABC评分与孤独症严重程度指标。 结果 两组患者的ATEC评分、ABC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2 1;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ATEC评分(82.19±2.95)分、ABC评分(74.92±2.95)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ATEC评分(94.57±5.29)分、ABC评分(86.74±2.94)分,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23 2、t=11.423 3,P<0.05)。观察组患者的孤独症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4 0;P<0.05)。 结论 将早期家庭护理干预运用于该院接受治疗的儿童孤独症患者中,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孤独症严重程度,促进疾病的好转,对提升患者的语言、肢体、视觉等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对于我国探视新型护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以及研究意义。
[关键词] 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儿童孤独症患儿;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12(c)-015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effect of early family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Methods 94 case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7 to May 2018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the early family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ATEC score, ABC score and autism severity degree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the ATEC score and ABC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 withou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fter nursing, the (t=0.842 1;P>0.05)ATEC score and ABC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82.19±2.95)points,(74.92±2.95)points vs (94.57±5.29)points,(86.74±2.94)points,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the autism severity degre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ild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14.523 2, t=11.423 3,P<0.05), and the nursing effec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nursing effec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χ2=6.034 0; P<0.05)t.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early family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everity of autism,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disease, and it has a certain help to improving the language, body and vision of patients, and it is of very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to studying the newly nursing model.
[Key words] Early family nursing intervention; Children with autism; Nursing effect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该疾病多见于男性儿童,起病于婴幼儿时期,患者会出现不同的程度的沟通障碍、人际交往障碍、行为方式障碍、语言发育障碍等,约有75%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缓,严重的患者甚至无法生活自理,大大加重了患者与家庭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家庭的幸福指数。目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采取药物治疗、训练干预等进行治疗,但是大多数都缺乏一定的循证医学证据,尚无最佳的治疗方案,而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若能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则可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的促进患者的语言与交往能力,加强对患者的教育与训练,也是最为主要的护理方式。该次参与研究的94例患者,从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入院接受治疗的儿童孤独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94例患者分为两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为对照组,接受早期家庭护理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研究的94例患者为方便选取收治的入院接受治疗的儿童孤独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94名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性有33例,女性有14例,年龄区间在2~12岁,平均年龄为(7.18±1.85)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有31例,女性有16例,年龄区间在2~12岁,平均年龄为(7.26±1.83)歲。实验对象中的94例患者,必须符合以下标准:①患者均为儿童孤独症;②体力、精神状况良好,对答如流;③无影响研究的既往病史以及合并病史;④了解该次研究后自愿参与;⑤该次研究获得医学伦理会批准。研究人员将上述资料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护理人员予以对照组患者传统的护理,护理人员应定时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进行生活技能以及学习兴趣的针对性护理,同时与家属进行探讨,调整护理计划,可结合患者的兴趣,训练患者的美术绘画、语言表达、内容描写等内容。
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家长护理: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讲解儿童孤独症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病原因、病情发展状况、生活习惯以及成长影响等,让患者家属对整个治疗过程以及护理措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部分家属担心患者的病情,导致易出现负性情绪,影响护理工作的进行,护理人员应对家属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为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指导,缓解家属的负性情绪,指导患者家属进行家庭护理,让家属知晓自身良好的心态对患者疾病的有利之处,多与患者讲述整个护理期间的重点与要点[1]。②人际关系护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家属,家庭互动可以增加患者学习能力,可让家属与患者进行家庭游戏,应由最简单的游戏逐渐过渡至难度较大的游戏,必要时可营造一种浓烈的情景模式,让患者可以更好的融入家庭游戏中,增加患者与家属的交流;护理人员应让家属带着患者多多参与户外活动,鼓励患者与他人交往,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从而提升患者的自我交往能力。③行为动作护理: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制定行为动作训练计划,对于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护理人员可让患者家属先行示范,如穿衣服、洗漱、上厕所等,可让家属协助进行,鼓励患者独立完成,帮助患者建立行为反射。④语言训练护理:受到疾病的影响,患者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护理人员应与家属共同帮助患者集中注意力,通过播放患者喜欢的电视剧、音乐等吸引患者的注意力,可让患者在轻松的环境下集中注意力,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想法[2]。
1.3 观察指标
①孤独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评估表的内容包括:患者的社交能力、语言能力、行为能力、表达能力等,0~179分,分数越高,意味着患者的孤独症状越严重。
②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评分患者的孤独症行为,包括:患者的视觉反应能力、情感反应能力、听觉反应能力、躯体运动反应能力等,0~156分,分数越高,患者的孤独行为越严重。
③孤独症程度通过对患者的视觉反应、模仿能力、情感反应、躯体运用能力、听觉反应等进行评估,总共15个条目,每个条目分数为0~4分,总分为15~60分,15~30分为轻度,31~36分为中度,37~60分为重度,或者是其中5个条目评分大于3分,也认为重度。
1.4 统计方法
94例患者的观察指标均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中的计量资料(x±s)使用t检验与计数资料[n(%)]使用χ2检验,计算出的P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ATEC评分、ABC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ATEC评分(82.19±2.95)分、ABC评分(74.92±2.95)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ATEC评分(94.57±5.29)分、ABC评分(86.74±2.94)分,证实了观察组患者的孤独症状较对照组患者轻,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孤独症严重程度数据对比
观察组换中,在接受护理后,轻度孤独症患者有38例,重度仅有1例,而对照组患者中,轻度有27例,重度有8例,观察组患者的孤独症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4 0;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儿童孤独症[3]的发病原因尚无明确的定论,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与患者家庭的遗传因素、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密切相关,大部分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缓现象,该疾病对于患者自身而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家庭幸福感影响较大。对于该疾病的多采用药物治疗以及训练干预,但是药物治疗无法严格的把控剂量,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大,因此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若能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4]。家庭护理干预[5-6]是借助患者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进行各项训练,从而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交能力,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7-8]。
该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ATEC评分、ABC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ATEC评分(82.19±2.95)分、ABC评分(74.92±2.95)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ATEC评分(94.57±5.29)分、ABC评分(86.74±2.94)分,证实了观察组患者的孤独症状较对照组患者轻,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23 2、t=11.423 3,P<0.05)。两组患者的孤独症严重程度数据对比,观察组换中,在接受护理后,轻度孤独症患者有38例,重度仅有1例,而对照组患者中,轻度有27例,重度有8例,觀察组患者的孤独症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4 0;P<0.05)。与文献耿秀梅[11]等作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儿童孤独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相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中轻度的患者(82%)高于对照组患者中轻度患者(64%),所得出的研究结果与该次研究一致;观察文献王晓玲[14]等作者的研究,观察组患者的ATEC评分、AB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所得出的研究结果与该次研究一致,均证实了护理干预在儿童孤独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将早期家庭护理干预运用于该院接受治疗的儿童孤独症患者中,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孤独症严重程度,促进疾病的好转,对提升患者的语言、肢体、视觉等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对于我国探视新型护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以及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德香.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孤独症患儿家长焦虑症状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13):164-166.
[2] 王彩英.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孤独症儿童胃肠道问题的影响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8):174-175.
[3] 耿秀梅,陈强,何淑卿.综合护理干预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5):70-71.
[4] 王晓玲,丁浩平,贾少微.人性化护理在SPECT针刺分子显像治疗儿童孤独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5):103-104.
[5] 刘向丽.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32):3634-3636.
[6] 任磊.对孤独症患儿采用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的护理方法对其社交能力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3):205.
[7] 吕复莉,谢晓凤,张玲,等.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的护理方法对孤独症患儿社交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 49(10):1194-1198.
[8] 张可.孤独症儿童社会性发展缺陷康复护理中游戏治疗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9):271-272.
(收稿日期:2018-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