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素质教育数学课中的“说”

2018-07-09赵艳玲赵才孙秀云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教者新知数学课

赵艳玲?赵才?孙秀云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语言的。”“说”不仅仅是语文课中的重要一环,在数学课中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他是掌握新知和形成技能之间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数学课中的“说”,提出以下两点思考,以和同行们商榷。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想说、会说、敢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如果教者引导得法,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不但想说,会说,而且敢说。甚至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教学三年级中,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带有余数的应用题时,教者出了一道题,同学们到实验室里做实验,每张桌子只能坐8人。一个班最多有50人,最少有45人,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过了一会儿,教者让学生说一说。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需要几张桌子?有的说至少需要几张桌子多几人?还有的说至多需要几张桌子少几人?等相关问题。有个学生居然提出:“需要几张桌子才会正好坐满?”教者一愣,同学们也感到惊愕,这时教者随机应变的问道:“你是怎么想到的?”他接着说:“做一张带有活动椅子的桌子,多学生就拿出来,少学生就收起来。”同学们都笑了。这种说法对成年人来说不足为奇,但对于一个涉世不深的三年级小学生来说是很有独到之处的。教者笑着说:“你很有创新意识,同学们给予掌声鼓励!”接着学生们把自己提出的问题加以解决,写出答案。

通过此例,说明教者引导得法,学生是想说、会说、敢说。这样做久而久之能起到以说促思的作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也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度和广度,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面向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者在“说”上下功夫

素质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参与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使认识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体现,而数学课中的“说”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集中体现。

我们知道,小学生数学学习大体上呈现“直接感觉→表象→概念→概念系统”的认知过程,表象到概念形成说则起到桥梁的作用。

例如:教学乘法的概念时,教者用幻灯片放映出12棵松树图(横着排3行,每行4棵),让全体同学观察,想一想,说一说,一共有多少棵松树?并说说你是怎么得到结果的,同桌或小组讨论,看谁说出的方法多。之后,教者让学生说,有的学生说一个一个查出来的;有的说横着看有3行,每行4棵,用加法计算。(教师板书)4+4+4=12,就是3个4相加等于12;有的说竖着看有4列,每列有3棵,所以3+3+3+3=12,也就是说4个3相加等于12,这时教者不急于总结,让学生拿出学具,20个小正方体和30朵小红花等(教师课前要求学生准备的)。让学生动手摆不同的算式,一边摆一边说给别人听还可以举生活中实际的例子。达到你说,我说,他说的目的。通过动手和说,全体同学达到共识,这时教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黑板上,加以总结:我们可以用简便的方法——乘法来计算结果。4个3相加可以写成3×4=12,读作:3乘以4等于12。3个4相加可以写成4×3=12。读作:4乘以3等于12。学生一看情不自禁的说:“这样算真简便。”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而且通过“说”这座桥梁,使儿童的语言化为认知的工具,从表象中建立稳定的乘法概念,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把形象思维化为抽象思维。

实践证明,在数学课中,教者结合教材的实际,发挥学生已有的经验,精心设计“说”的环节,选择“说”的对象,充分讓学生去说,是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促使思维的发展,使知识得到内化的有效途径。这样做既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又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构建新知;既能促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又能达到揭示新知识,掌握新知的目的;既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又要符合素质教育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猜你喜欢

教者新知数学课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有趣的数学课
讨厌的理由
The Five Steps of Achieving Racial Equality
“网红”数学课
不计算比大小
新知
新知速递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编后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