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

2018-07-09王鹤琴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共建管理制度

王鹤琴

摘 要: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生产经营、实训教学的有机衔接,能够实现产品生产、科学研究、实践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功能。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制定学生职业能力和教师队伍培养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制定生产管理、团队管理、资金管理等制度。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方式,为行业企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产教融合;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8)02-0072-03

一、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和能力的成长需要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随着国家重大经济发展《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提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对从业者技能要求不断提升。因此,学生在校期间需要长期开展与实际生产过程相一致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岗位能力的要求,尽快进入员工角色。[1]在这一背景下,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高校学生职业技能和能力训练的战略选择,是进一步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要实现生产经营、实训教学两个功能的有机衔接。为此,基地建设标准、基地管理模式、基地生产项目、基地建设

主体既要满足适应市场、创造经济效益的要求,又要遵循教学规律,适应生产性实训的教学要求。[2]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将产品生产、科学研究、实践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功能集为一体,是达到高校实践教育目的的良好平台。[3]通过校企合作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让学生接触、完成生产任务,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体会工作氛围,了解工作流程,体现出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同时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了解职业岗位要求,为实现就业无缝衔接提供了保障。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实现了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合作,推动了学校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造、内部治理结构的再造。

二、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可能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高度重视,要求加强职业教育

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践能力培养措施。《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指出:“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与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的规模以上企业深度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面向企业的创新需求,依托重点专业(群),校企共建研发机构。面向国家重点发展产业,提高专业的技术协同创新能力,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2017年底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共同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通过明确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目标原则、实施主体、合作形式、促进措施和监督检查

等,建立起校企合作的基本制度框架,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根据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细化《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部门分工职责,制定实施方案,破解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顺畅、合作协议不规范、育人效果不明显等难题,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

这些政策文件共同形成了推动职业教育提高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政策“组合拳”,为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提供了政策保障、指导意见和具体措施。

三、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是行业企业与高校实行共同投资、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机构、共享资源等合作方式的模式。

(一)基于现代企业制度的股份制生产性实训基地

由行业企业主动提供真正的生产项目或业务案例,校企共同建设基于现代企业制度的股份制生产性实训基地,签订合同,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形成“校企联动、共同研发、共同育人”的运行机制。[4]学校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实现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

针对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生产成本高、实训效果不好等问题,由学校主导,校企合作共管模式,实训产品的收益作为耗材、劳务以及设备维护费用,使投入和产出大致平衡,实现实训车间的可持续发展,“消耗性”实训变为“效益性”实训的良性运行模式。[5]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能够实现以生产带动教学,以科研促进生产,从而成为学生技能训练基地、教师教学改革试验场,校企联合技术研发中心。

(三)基于人才培养的订单班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在学校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设立行业企业挂名学院或班级,根据企业工作岗位需求,联合招收学员,按照工学结合模式,實行校企双主体育人,实现订单式培养。按照企业管理模式实施各项管理,引入企业真实工作情境作为实训任务,将企业技术培训体系、认证资格标准融入教学,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已经进入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体系,为用人单位节约培训成本。

四、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要求

建设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建立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具体要求如下。

(一)制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一方面利用学校实验实训设备、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利用公司企业化管理、技术和市场等优势资源,使学生有一个实践锻炼的平台,使企业有一个员工培训的场所,使教师有一个产学研结合的平台。

1.制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需要制定一套针对企业技术要求与规范的培养学生实施方案。校企共同培养学生实施方案中需要将企业中的真实生产任务和项目带入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利用企业技术优势促进专业良性发展。专业改革与行业发展密切相连,使人才培养更切合企业的岗位需求。在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内,学生既是技术技能的学习者,又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学徒。学生参与学校和企业真实生产任务和业务实例的生产和研发,应根据企业员工的技术要求和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制定教师队伍培养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需要制定一套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教师进入企业接受专业技术培训,或者直接参与企业真实生产任务和业务实例开发。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制定项目保障方案

为确保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建设顺利进行,需要制订一整套规范的制度,进行科学的运行管理。

1.制定生产管理制度

参照企业生产管理制度制定细则,与企业业务对接。企业定期派技术专家到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给予现场指导、答疑,辅助实训教学、生产任务和项目研发的展开,实现企业化实训环境。

2.制定团队管理制度

在团队管理方面,应量化绩效考核办法和细则,合理布置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定期召开交流会议,实现职业化实训过程。

3.制定經费保障方案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投资、学校和行业企业投资等。要发挥企业在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中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形成部门协调、政府机构协作、行业企业参与的政策红利。

4.制定资金管理制度

资金管理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单独核算,全程监控,确保专款专用;要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项目完成后,要有决算审查和效果评价,以确保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实际建设成果

首先,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实际建设成果包含构建一套基于“企业化实训环境、职业化实训过程、科学化实训管理”的具有真实环境,融教学、培训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教学体系。实训教学体系包括编写若干本配套实训教材,设计系统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块,制定科学规范的模块教学计划,形成高效务实的实训教学组织和管理机制。

其次,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实际建设成果还包含建成一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师包括省级专业带头人、校级专业带头人、省级教坛新秀、校级教学名师、校级骨干教师及实验师若干名,同时还包括建立企业专家教师库,形成学校教师到企业锻炼学习和学生顶岗实习有企业技术专家指导的良性运行机制。

最后,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实际建设成果还应该包括生产性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性社会服务能力主要包括参与企业真实生产任务和项目研发,为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升级提供支持与服务。通过在专业规划中融入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战略需求,调动行业龙头企业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在产生协同效应的同时,带动行业其他中小企业共同参与,提升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等科技服务的生产性社会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棣中,梁建和.关于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4(19):168-169.

[2]胡华文,卢丽君,付晓军.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30-31.

[3]董良峰,殷如恒,吴璟.高校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模式的创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7(8):172-175.

[4]卢瑞婷.基于校企共建的计算机专业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市场,2016(47):131-132.

[5]王明跃,张新红,孙晓璐,戎媛媛.产学研结合视角下校企共建酿酒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研究实践[J].酿酒科技,2017(5):117-120.

(责任编辑 翟建华)

Research onCo-constructing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by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WANG He-qin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ce Officers, Hefei 230031, China)

Abstract: By co-constructing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with enterprises, colleges can realize such functions as product produc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al teaching, vocational training, skill appraisal and so on through the organic connection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co-construction, the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should draw up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implementation plans to foster students' vocational ability and develop teachers teams, and also set up systems in terms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team management, fund management, etc. so as to cultivate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for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as well as cooperative education.

Key Words: co-construction by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猜你喜欢

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共建管理制度
浅析新时期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建设
高职院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的探索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讨
基于后勤资源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
关于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几点思考
以“三赢”为导向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基层农技推广管理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分析及完善措施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的研究与实践
产教融合、校企共建企业案例库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