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2018-07-09黄满辉

读写算 2018年5期
关键词:新时期教学策略

黄满辉

摘 要 随着现在社会的进步,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起来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加强德育的教学,从而提高其有效性,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帮助。

关键词 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201-01

小学的德育教学在整体上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效地提高德智体的全面性对于小学生的未来及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为此,在诸多教育问题上应该面对小学生在德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缺点进行分析,再进行针对性地解决,以此来提高小学生在德育教学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们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上做准备,让学生们的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前途,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健康成长。

一、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空大

德育课教学水平是评价教学水平的硬指标,许多学校为了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德育教学目标设置过高、过大,但是德育教学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这种德育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二)德育教学实质性内容缺失

德育教学水平是学校教学水平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部分学校为在教学水平评价中占据优势,有意夸大学校德育教学目标,从而导致德育教学实质性内容缺失问题。空洞、夸大的教学目标,使德育教学趋向程序化、形式化发展,从而限制了德育教学实际效用的发挥。

(三)教学模式呆板

现在的很多学校在德育教学上的教学模式的方法比较呆板,在小学的各个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大都大同小异,老师们只重视教学的形式,不在乎教學的内容,采用“一说到底”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老师只顾一味地讲课,而不顾及学生们是否在听课,这样的呆板的教学方式不但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听讲时失去兴趣,也同时让学生们在对课堂上的求知欲望失去了兴趣。学生们并没有了解老师所讲的课堂知识,也并未理解到德育教学的意义,这样便达不到教学的质量和课堂的效率。为此,很多学校并没有真正地让老师接受德育教育,而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让普通的文化课老师担当,他们的相关知识水平相差很大,导致其教学方式生硬难懂,在德育教学上的教学效率低下。

二、新时期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一)尊重学生成长规律,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其德育观尚未形成,并且对于事物的认知还处于一个模糊的阶段。因此,该阶段的德育教学目标重在打基础,在该阶段,教师应该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积极思考,并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与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一种思维方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严格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这种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顺应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此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是丰富德育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

通过创建教学情境,可以在一定的时空内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强化学生理解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从而完成德育教学。传统以德育故事为载体的教学方式,也是情景教学的一种,但德育故事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且不够立体,故而教学效果较差。

例如,就学生放学回家吃饭这一情景,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还原。教师随机选出三名学生分别扮演母亲、父亲和学生,并准备了许多空白标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剩下的学生分为三组,分别在标签处写上这一情景前,人物的活动及在吃饭情境中的状态。经整理后学生发现父母的标签多是上班、买菜、做饭、疲劳、辛苦等;而学生的标签多是上学、玩耍、开心、轻松、饭来张口等。在学生的模拟中,教师有意放大了这种对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后,在学生人物的标签中增添了帮父母做家务、认真完成作业等内容,并将这些内容以课后作业的形式交由学生完成。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便于学生理解,且易引发学生共鸣,强化德育教学实际效果。

(三)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新时期的教学是一个迅速发展的过程,以新型的多媒体电子教学为首,在图形、文字、动画、语言上为一体的整体结合,打败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老师单纯的枯燥无味的讲课为例,学生失去兴趣为由,在深入的德育教学方面深入研究,创造新的教学观念,引入新型的媒体设备,吸引学生们的全部注意力,让学生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新知识、新内容的最好状态,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力,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学习效率。

(四)强化课堂实践,实现德育教学的外化

教学实践是增强和巩固学生德育教育知识内容的重点,也是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关键。提升学生品德意识,就需要将实际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在结合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运用多样化实践活动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确立自身角色,并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观念。如:在对《出行的学问》开展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学生通过生活中旅游、坐车,对自己做到的和观察到的:主动为老人、孕妇让座、不乱扔垃圾、不高声喧哗等,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具体实践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三、结束语

德育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其有效性,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术芳.关于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6(09).

[2]刘明秋.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教师,2017(20).

猜你喜欢

新时期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