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视角下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策略探析
2018-07-09刘育青
刘育青
摘 要 在学前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幼儿的情绪、智力、行为以及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等等,都与幼儿教师情绪管理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同时情绪管理也能够影响到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将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激励理论视角对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策略展开分析,旨在能够帮助广大幼儿教师能够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培养出积极情绪,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 激励理论;幼儿教师;情绪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112-02
从现阶段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度来看,幼儿园对教师的管理不应该只集中在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等等方面,还应该重视幼儿教师情绪管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活动的復杂性,而且还需面对一群心智不成熟,且还需要面对一群淘气的孩子,以至于幼儿教师成为情绪障碍的高发群体。因此,幼儿教师情绪管理能力将直接决定学前教育的效果,同时影响到自身专业的发展,甚至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等等。因此,有必要加强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策略的研究。
一、情绪管理与激励理论
(一)情绪管理
从内涵来看,情绪管理则是一种心理特征,即能够让人顺利实现情感活动的基础条件。从外延来看,要能够对自己与他人的情绪进行准确的识别与评价,进而合理的调解自己与他人的情绪,进而更加具有针对性、计划性、创造性的激励行为的产生。因此,情绪管理概括来讲就是:自我情绪运用、管理能力与对别人情绪理解、表达的能力。对于幼儿教师来讲,要根据实际的环境来做出一些科学、合理、适时的调解,从而在实际教学中保持身心舒畅的心态。
(二)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是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激励主要指的是过程,要以个体的需求为基础,不断激发个体的内在行为与潜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激励要从需要、动机、行为、目标这些途径入手。随着“需要”、“动机”、“行为”的不断推动,个体的内心便会产生指向动作的目标,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这种目标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动态化。因为当个体把一个目标实现之后,那么便会在这个目标下产生更大的驱动力而去追求下个目标。
在学期教育中,幼儿教师就是“个体”,幼儿园则是“组织体”,两者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规划并实施教学活动。因此,作为“组织体”的幼儿园应该有效开展一些符合教师需要的激励性活动,帮助他们做好情绪管理,培养积极的情绪。
二、激励理论视角下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策略
大致来讲,幼儿教师情绪管理出现问题原因有:薪资问题影响到情绪管理、沟通不够舒畅影响到情绪管理、资历太浅制约了对情绪的运用、活动形式激发情绪察觉等等。因此,激励理论视角下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策略的实施可以从这些原因入手,具体如下:
(一)情绪觉察的管理应对策略
对幼儿教师来讲,在面对情绪问题的过程中,首要应该做的是要理解情绪是正常现象,这是人对生活的反映,要理性看待。其次,要对影响到情绪的事件进行分析,尝试从另外的角度去解析事件背后的因素。在日常教学中,幼儿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容易哭闹、淘气的孩子,很不好对他们进行管理,即便花尽心思,尽全力去安抚他们,但是依然难以得到较好的效果,而且这些突发事件往往会影响到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开展,进一步就会影响到教师的情绪。而此时,一些教师会单纯的认为因为自己过于照顾一个孩子而忽略了其他孩子,进而使得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影响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改变这种认知风格。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其实幼儿的哭闹能够在另一方面让自己在实践层方面对幼儿进行重新的认识,而且这种实践体验是理论知识无法带给自己的。通过这种归因方式,往往能够降低幼儿教师的心理负担,并且还能够激发积极情绪。
(二)情绪表达的管理应对策略
首先,需要尊重她们作为一个人的基本需要——情绪输出。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要重视并考虑幼儿教师的个人情况,结合幼儿园整体工作的真实情况,对教师的工作量进行合理的安排,有利于降低工作当中的冲突与矛盾。例如,一些信任的幼儿教师,他们不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实际教学中很有可能出现一些失误。面对工作上的失误,幼儿园管理者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以“激励为主,批评为辅”的原则开展工作。在批评的过程中,还可以同时暗藏一些激励。
其次,教师成长工作坊。所谓教师成长工作坊就是将教师流等等方式来克服一些不良情绪。在处理自己不良情绪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同事做好沟通,彼此相互帮助,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而这种工作氛围恰恰提供了建立教师成长工作坊的机会。除开教师成长工作坊,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成立教师情感交流工作坊、教学经验工作坊、生活乐趣共享工作坊等等,以这种方式加强教师之间对情绪的表达,那么情绪问题往往能够在与其他教师的交流过程中慢慢的调解与改善。因此,有效的交流是解决情绪问题的良方,更是培养积极情绪的有效途径。
(三)情绪调适的管理应对策略
关于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实则是一种情绪认知的教育,包括情绪察觉、情绪表达、情绪调适、情绪运用等等,因此,需要运用到教育学、管理学以及心理学等等学科的知识。在学期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幼儿教师能够更好的培养与展示积极情绪,从而克制和消除消极情绪,这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有着开朗乐观的性格,还需要幼儿园通过各种各样、充满乐趣的活动来激发幼儿教师内心良好的情绪因子。
从幼儿教师的角度来看,其激励因素主要是来自工作本身的乐趣,尤其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以及外在对其的肯定。对于幼儿教师来讲,本身所具有的幽默气质与随和的性格其实都是隐藏的情绪激励因素,当自己遇到一些问题时,不妨让自己开怀一笑,对不良情绪一笑而过。对教师而言他们也希望能够有一些像幼儿一样的趣味性活动,比如手工制作类、游戏类、比赛类的活动等等。当幼儿有一些不良情绪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与活动让大家参与进来转移不良情绪。因此,笔者建议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性的活动,比如一些户外活动,帮助教师丰富生活,通过活动加强情绪调适,从而全面消化不良情绪,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
四、情绪运用的管理应对策略
前文所提到的教师成长工坊,有利于更好的发挥教师学术共同体的作用,从而强化情绪运用能力,因此,幼儿园应该加强重视,并且将其作为幼儿教师工作的日常。当然,学习并不止步于固定的社群组织,还应该鼓励幼儿教师敢于走出去与不同领域的教师进行交流,这是在职深造的主要途径之一。当幼儿教师在接受在职深造的过程中,从本质来讲就是对教学进行一次学术上的梳理,通过深造能够促使教师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尤其是可以更好的弥补新任教师、青年教师在教学经验、教龄上存在的短板。
目前来讲,在职深造大致可以分为幼儿教师进修学校与学历提升。幼儿园在安排幼儿教师到进修学校进行学习时,必须督促每个教师认真学习们,同时还要求他们以学报的形式来展示自身的学习成果。幼儿园管理者要鼓励教师加强深造,例如,在职考研、专升本等等,往往通过更加专业的学习氛围能够让教师更加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在职深造,让幼儿教师能够在专业的知识场合中,学会与自己对话,学会与情绪对话,从而强化对情绪运用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是幼儿启蒙阶段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们情绪管理能力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幼儿的情绪。尤其是在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今天,不仅要关注幼儿的成长,还应该关注对幼儿启蒙产生巨大作用的幼儿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幼儿教师的身体健康,还应该加强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通过情绪觉察的管理应对策略、情绪表达的管理应对策略、情绪调适的管理应对策略以及情绪运用的管理应对策略等等,加强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促进积极情绪的培养,进而全面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伟.提高幼儿教师评价实效性浅见[J].学周刊,2018(03):166-167.
[2]吴海龙.幼儿园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7,24(03):108-113.
[3]韩露.关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之激励与评价能力的思考[J/OL].北方文学(下旬),2017(08):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