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

2018-07-09李克新

读写算 2018年5期
关键词:知识性科学性

李克新

摘 要 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得到预设的学习结果并学会学习,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是我们数学教师共同面临的思考课题。本文就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注意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 来源生活;知识性;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023-01

一、关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得预设的学习结果并学会学习,同时使教师自身素质得到积极发展。具体表现在:在认知上,促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在能力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上,促使学生从不喜欢数学到喜欢数学,从不热爱到热爱。通过有效的课堂学习使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而对教师来说,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感受到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与价值,同时享受课堂当中生成的许多精彩的瞬间,让教师不断追求永无止境的数学教学。

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方法

(一)情境创设的生活性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生活中时时有数学,事事有数学。教师要能够结合数学内容,善于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强化感知,让学生亲身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分析世界,了解世界,初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苏科版八年级下册,设计轴对称图案的教学时,我先出示了一组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标志图案。如中国农业银行标志,中国工商银行标志,绿色食品标志,中国环境标志,引导学生观察欣赏,这些标志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也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在日常生活中看得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认识和设计轴对称图案的兴趣和热情。

(二)情境创设的操作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新的实践,寻找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与学的方式势在必行。动手实践与其它数学学习方法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融合能够营造一种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情境,而这种情境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为理解新的数学知识做好准备,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发现数学原理提供帮助,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动情地实践,学生的能力发展才能实现正真意义上的落实,学生学具的操作,能使物质的外部操作过渡到智力内部的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知识的内化吸收。

如教学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我们让学生准备了一些长短不一的塑料棒,要求从中任取三根,拼成首尾相连的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记录下每次操作的成功三根塑料棒的长度,并思考所取的三根棒的长度,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首尾顺次围成三角形。这样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要具有知识性、科学性

课堂教学是知识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表现,因此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在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下功夫。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面对的大部分初中学生都比较好动,对于每天一堂接一堂的45分钟的课而言,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激活课堂气氛,同时用语言和手势相结合帮助把话说得更加明确、有力,增加说话的形象性,强化说话的感情色彩,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又如,教学中如果遇到内容的不同叙述方式,问题的不同解答策略,应用的方法多样化等问题。我就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想知道它的答案吗?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同时用眼神不时的对全体学生扫描说:“老师相信你们能自己想出办法来,请试一试!”这使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教师的“注意中心”,使学生感到自己不是“被冷落的人”,从而得到了信任,让学生在亲历中感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促使学生有更大兴趣去探求新知的奥秘。

(四)创设情境要具有悬念性

懸念,就是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念和挂念。悬念能够造成一种期待的心理。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不可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适时地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持久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时给学生巧设悬疑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好奇心,使他们对知识产生一种急于知道的心理。学生带着这种心理上的期待去思考和探究问题,积极性和求知欲一定能加倍增强。例如,我在上“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这节课时,我先问学生:你看过或听说过埃及金字塔吗?埃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据史料记载,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泰勒斯曾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测量出金字塔的高度,他是怎样求出金字塔的高度的?这样通过制造悬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总而言之,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教无定法,教学情境的创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在使用开发新教材的过程中应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选择、设计、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获得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

参考文献:

[1]数学(七—九年级)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知识性科学性
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的三条教学路径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初探
语言艺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注重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
关于青少年科幻画创作辅导的几点思考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封面差错面面观:以医学及相关图书为例
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知识性·智力性·趣味性
谜中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