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

2018-07-09邓川

读写算 2018年4期
关键词:基准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邓川

摘 要 近几年,随着以核心素养为基准的教学模式的出现,表明了我国教育方面新的价值理念,而首先应该得到重视的应该是语文这门学科,语文是一项语言类与素质类综合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感知、表达、交际等能力。从小学就应得到重视,以便让学生在最初的受教育阶段就有这种不只以成绩为目的而学习的意识,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我们又该如何提倡这种核心素养;本文主要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主要对象,来论述以上这些问题。

关键词 核心素养;基准;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TH7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4-0239-02

随着社会的高速运转,其所需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全能型人才,那么受教育者就成了主要的对象,自打培养核心素养这一理念被提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各个学校实施的也还算不错,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说这样的提倡还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是教育的理念,还是时代的需求。

一、核心素养的构成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具有适应自身发展的个人修养,同时也要具备顺应社会发展的各项技能。它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的建构与应用

它主要表现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平常的学习过程与课外知识的积累过程,逐步对语文形成一个认知,能够以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想法,为语言的交流,理解能力奠定基础。

2.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在课文中能总结出它的中心思想,并从自己的角度理解这篇课文,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深度。同时通过课前的预习,老师的讲解与课后的总结,能够自发的找出问题并提出与周围人自行探讨,在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

3.审美的鉴赏与创造能力

每个人的审美观都是不一样的,这一方面的素养主要培养学生对“美”这种意识的形成,力于指导学生能形成一个自己的价值观,不断发现身边的美,以自己的价值观对某件事物作出对与错的评判,在这种不断发现美的过程中,自己也创造在创造美,潜移默化的提升着学生的人文素养。

4.文化的理解与传递

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值得提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学会取其精华,弃其糟帕,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对祖国文化的认知,并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宣传发扬下去,这是所有核心素养的构成中最有难度的一项,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有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了。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方面的核心素养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感觉到这门学科有趣,他才会愿意继续学下去,继而发潜它更多的价值。例如,中南大学大三学生刘路,因为初二时偶然看到美国数学史家的创作,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从此便走上了数学研究的道路,在大学期间,就用反推的方法证明了“西塔潘猜想”,创造了一个奇迹。倘若问是什么让刘路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就,是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热情,就没有继续探讨学习的欲望,效率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应是一切学习的基本。例如,教师在设计《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的教学导学案时:(1)要充分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该小学体育篮球教学注入游戏的策略初探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对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但是其注意力不稳定。(2)要充分了解本课教学内容。(3)要设计具体的导学内容和预习单:以唐代诗人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引出“天山”一词,进而引导学生对《七月的天山》中所描写的具体景色等进行探讨。

2.教师在课堂上做好教学工作

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兴趣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过程太过乏味。大都数教师都采用“满堂灌”的教学理念,学生注意力无法一直集中,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所谓语文,就是语言与文字的结合,教师应适当的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尽情的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可以通过一些知识竞答、智力问答等小游戏,让同学们在竞争中提升自我,并发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以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了《春雨的色彩》后,可让学生课外阅读《春风是什么颜色的》《春雨》《春蛙》,同时比赛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以及优美语句。让学生感悟春天的绚丽多彩,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这样就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情怀。

3.学生多读古今中外名著

黑塞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任何书籍与写作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地成为自己”。三毛从小就爱看书,家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父亲给他买的中外名著,杂志期刊,只要是自己有兴趣的,什么书她都会看。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读完了《红楼梦》等四大名著。为了有更多的看书时间,她甚至逃课跑到坟地里去看书,还看得津津有味,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在看了这么多书的同时,三毛积累了不少的写作经验,而写作的灵感终于在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日子中被激发出来,一本《撒哈拉的故事》写下来,被大陆的人热捧许久,自此开始了她的写作之路。从小就培养学生看书的好习惯是值得推崇的,在不断地积累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悄悄地变成自己,使灵魂得到升华。

4.同学教师之间多交流

很多时候,灵感的激发需要别人一点的提醒,交流过程应该是学生课堂必不可少的。它同时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在讨论中与伙伴们的交流能力,這些能力都将会为我们以后的社会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记得在我们高中的语文教学模式是这样的: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教师对学生提出一些关于这篇课文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最后由小组组长总结,说出自己本组的看法,整节课几乎都是学生的发言讨论时间,只有最后的十分钟由老师进行课堂总结,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小组的答案,依次给出分数。同学的积极性都很高,争着抢着回答问题,根本就不会出现某个同学上课瞌睡的情况。那个时候我们学校的语文成绩是全县最好的,大概也归功于这种教学模式吧。

三、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是学生对语言的认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分辨力逐渐在这门学科中得到完善,从语言的建构到思维的认知,再到审美的鉴赏力与文化的传承,让学生的知识不断得到熏陶,思想境界不断得到加深,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升。

2.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看当代教育,知识的死记硬背,作文测试的一张张类似的模板,一切都只是为了考试。而核心教育的推崇,则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杆新旗帜,将生命的感受,幸福完全表现出来。

3.促进社会的发展

当整个社会的人文素养都上去了之后,管理起来就更加的有秩序,每个人都自觉而有序的做着自己本分的工作,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有优越性,该怎样为社会增添自己的一份力量,全面型人才的出现必然会推动社会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当成为语文教学中一直不变的理念,教师应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理解核心素养的真正内涵,把它实施到教学中,在教学中不断给学生以指导,培养他们的思维与创新能力,力求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让他们不断对自己作出评价,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并完善自我,塑造自己的人格,让学生切实的体验到语文所带来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亚,杨道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探索,2016(10):21-24.

[2]许敏玲.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7(19):23.

[3]肖菁敏.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艺术,2017(6):68-69.

[4]邹丽华.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活力,2017(14):55.

猜你喜欢

基准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浅谈机械制造加工中的基准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滑落还是攀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