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2018-07-09陈碧霞
陈碧霞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从传统教学中的传递知识更新为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德更是摆在首位,德育并不只是学校德育部门的工作,还是学校每个学科每位教师的使命。新课程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都强调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主要时间是在课堂教学中度过的,课堂教学使德育的落实有了途径、载体、时间和空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将学科育人思想和教育内容有机整合,积极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4-0167-01
一、教师言传身教,滋润学生心田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品德和行为是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整洁的仪表、文明的举止,在教学中严谨的态度、好学的品格,在课堂上教师灵活的方法、积极的态度、富有启发性的语言,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都会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之,教师要用心经营课堂,尽自己最大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以身作则,让课堂上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关爱,滋润学生心田,让学生塑造出美好的心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人格和学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效果。
二、挖掘德育因素,适时进行渗透
数学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彰显着课程的德育功能,教师要善于掘蕴藏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适时进行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教育功能。教学时,教师要选择数学教材中有教育意义的例题、插图、练习以及有关数据和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国主义、爱科学、环保、公德心、感恩教育等等。就拿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说说,利用“10的认识”练习题中从10倒数到1火箭发射情景图,向学生简单介绍我国航空科技的发展,进行爱国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利用“6和7的认识”中师生清洁课室主题图和“8和9的认识”中师生在校园内浇花主题图进行爱劳动、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利用“第几”排队买票主题图和“解决问题”求两人之间有几人的排队去动物园看熊猫的情景图以及“认识左右”中上下楼梯靠右走的素材,进行文明有礼、遵守秩序的良好行为规则教育;利用“认识时间”一章节内容进行珍惜时间、遵约守时的教育等等。教师用心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数学课堂之中,有效发挥教材的德育功能。
三、开展实践活动,有效渗透德育
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扩大视野,增长才干,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陶冶情操,热爱生活,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集体主义荣誉感。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知识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为教室换窗帘”的数学实践活动,活动设计紧贴学生生活实际,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要为教室换窗帘这问题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环境的布置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旨在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步骤有四个:明确设计方案需要做的工作;分组测量,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计算面积;小组呈现设计方案。本课笔者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实践操作和交流的平台,通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测量、设计活动,小组内分工明确,有测量的,有记录的,互相协作。测量有关数据、计算窗户面积等活动,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数学学习能力,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习惯,促进自身和谐、全面的发展,同时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为学校出一分力,充满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四、自主合作学习,实现德育价值
数学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合作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责任感。在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能力、集体观念得到培养。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笔者组织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①说说什么是周长;②用色笔描出研学案中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思考:怎样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條件?③说说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点:长方形对边 ,正方形四条边。)巩固之前所学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课前自主学习融入了个体的思考与体验,为课堂研讨活动提供了探究和交流的资源。教学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让学生思考怎样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小组组员分工合作分别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和正方形的边长,根据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含义交流讨论,尝试求出周长,活动中学生兴趣浓厚,想出了多种算法:长+长+宽+宽,长+宽+长+宽,(长+宽)×2,边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4等等。学生汇报完毕后,师问:“你认为哪种算法最简便?你喜欢哪种算法?”突出了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
德育渗透的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远远不止这些,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只要善于挖掘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时刻关注教学活动中德育的渗透,那么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最终实现培养完整的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