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宁大仰湖湿地群自然保护区鱼类调查分析

2018-07-09季必浩徐洪峰赵昌高陈莉娟袁乐洋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1期

季必浩 徐洪峰 赵昌高 陈莉娟 袁乐洋

摘 要:2014—2015年对大仰湖保护区内的鱼类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包括重点保护物种的分布和数量特征及栖息地现状调查,采集鱼类标本200余尾。经鉴定发现,鱼类计25种,占浙江省139种纯淡水鱼类的18.0%,隶属于4目7科19属。鱼类小型化,鱼类资源需要加强保护。

关键词:鱼类资源;区系分析;大仰湖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 S9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1-0099-03

1 景宁大仰湖湿地群自然保护区自然条件

景宁大仰湖湿地群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景宁县域中东部,地理坐标为119°41′00″~119°45′25″N,27°50′47″~27°58′11″N,总面积2131.2hm2,其中湿地面积20.06hm2。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型,具有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热量资源丰富的特点,自然气热条件十分优越。年平均气温12.8℃,1月份平均气温2.8℃,7月份平均气温22.6℃,极端最低气温-14.0℃,无霜期196d左右,年日照时数1617.6h,≥10℃年积温5493.5℃,年降水量1918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区域地貌属于浙南中山区,海拔613.8~1556.9m,位于浙西南新构造运动强烈上升区,地貌以深切割山地为主,类型属小丘地貌,次级地貌有山地地貌、夷平面地貌和山区流水地貌。境内峰峦起伏,山势高峻,山谷相间,地形复杂。保护区内主干溪流有大坳头坑、三重际、大浪坑,流入小溪,为瓯江水系最大支流;陈潭坑(驮际源坑、东降坑)、箬坑流入三插溪,在泰顺百丈口与洪口溪汇合后称飞云江。

2 材料与方法

2.1 调查时间和方法 自2014年2月起对保护区内的鱼类资源状况进行为期2年调查,包括重点保护物种的分布和数量特征及栖息地现状调查,为该地区的鱼类保育提供参考。调查分2年(2014—2015)进行,每年调查4次,以2月、4月、8月和10月分别代表冬、春、夏、秋4个季节,在大仰湖、荒田湖、仰天湖、草鱼塘森林公园4个位点分别设置1~2个长度约1km溪流段进行野外调查。调查时,通过肉眼观察记录、数码相机拍照等方法,把能识别出的物种记录下来。对于现场无法直接辨识的物种进行捕捞,以便进一步鉴定。标本采集主要采用网捕法和电捕法。对于捕捞到的鱼类,将珍稀和濒危物种在进行鉴定和记录后放生,常见种类留3~5尾作样本。采集到的标本在拍摄活体照片后,洗净浸入10%的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对较大的个体先在腹腔内和背部注射10%的福尔马林溶液再浸入。另外,采用社会访问法,通过与水产部门、相关管理人员以及渔民、养殖或经营户进行座谈,获得相应资料,查明一些物种的地方名、分布、数量及在当地被利用情况等。

2.2 数据收集与分析 物种鉴定参照《浙江动物志·淡水鱼类》(毛节荣,1991)和《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中、下卷)》(陈宜瑜,1998;乐佩琦,2000),《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鲈形目·虾虎鱼亚目》(伍汉霖等2009)以及《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第一、二集)》(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上海自然博物馆,1982,1988)等进行分类鉴定,对标本进行编号,保存于浙江自然博物馆。分析主要依据本研究的实地调查结果,并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

3 结果与分析

3.1 种类组成 调查共采集到鱼类标本200余尾,计25种,占浙江省139种纯淡水鱼类的18.0%,隶属于4目7科19属(见表1)。所有种类按生态类型分可分为山溪定居型鱼类和江河定居型鱼类,分別有18种和7种;按来源可分为土著纯淡水鱼类、人工养殖经济鱼类和外来引入种,分别有20种、3种和2种。25种鱼类中,鲤形目鱼类是主体,共17种,占大仰湖湿地群省级自然保护区鱼类总种数的68.0%;鲇形目次之,有4种,占总种数的16%;鲈形目有3种,占总种数的12%;合鳃鱼目仅有1种,占总种数的4%。大仰湖、草鱼塘森林公园、荒田湖和菖蒲湖鱼类种类数分别为25种、23种、16种和13种。

3.2 生态类型 在记录到的鱼类中,无论在种类和数量上都以喜生活于水体较清澈、水面积较小、水流较急的小型山溪鱼类为主,有18种,包括温州光唇鱼、台湾白甲鱼、宽鳍鱲、马口鱼、尖头鱥、原缨口鳅、拟腹吸鳅、盎堂拟鲿、斑条丹羽江鳅、子陵吻虾虎鱼等,在4个调查点的溪流中均有分布,部分种类种群数量较大;其次,在部分水体中如池塘、水库中还分布有少量人工养殖种类,如草鱼、鲤、鲫等;在大仰湖溪流中还发现了数量较多的半刺光唇鱼和武夷光唇鱼,经调查为福建闽江水系引入种类。这2种鱼不属于传统的养殖经济鱼类,但由于近年来光唇鱼(俗称石斑鱼)价格待续走高,而人工繁殖技术尚未成熟,促使部分人谋划利用天然溪流环境进行人工养殖,其危害就是占据了原始分布在此的温州光唇鱼的生态位,使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在调查到的溪流性鱼类中,除温州光唇鱼、半刺光唇鱼、武夷光唇鱼、宽鳍鱲、马口鱼、台湾白甲鱼体长能达到10cm以上,其他种类个体普遍偏小,经济价值不高。

3.3 垂直分布状况 保护区海拔相对较高,平均海拔在1000m以上,调查到的鱼类主要集中在海拔600~1000m范围内,有17种溪流性鱼类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区。海拔高于1000m的溪流中鱼类物种数和种群数量骤然下降,海拔1000m以上仅有尖头鱥、台湾白甲鱼、子陵吻虾虎鱼、神农吻虾虎鱼、麦穗鱼5种鱼分布。

3.4 区系比较 保护区鱼类区系以东亚特有的溪流性鱼类和江河平原性鱼类为主要组成分成,既有老第三纪原始类群的后裔种类,又有南亚暖水性类群鱼类,而且全北区冷水性类群鱼类也分布于此。另外,在水系组成上分别属于瓯江和飞云江的上游支流,与浙江省内钱塘江上游支流乌溪江、常山港、马金溪等在鱼类区系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均为鱼类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的地区。

4 结论与讨论

本次共调查到鱼类25种,无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种类。在组成上以鲤形目鱼类为主,生态类型以山溪定居性鱼类为主,江河定居型鱼类以辅;大部分为土著纯淡水鱼类种类,仅有鲤、鲫、草鱼3种鱼为传统人工养殖经济鱼类,在大仰湖溪流中还发现了数量较多的半刺光唇鱼和武夷光唇鱼,经调查为福建闽江水系引入种类。这2种鱼不属于传统的养殖经济鱼类,但由于近年来光唇鱼(俗称溪石斑鱼)价格待续走高,而人工繁殖技术尚未成熟,促使部分人谋划利用天然溪流环境进行人工养殖,其危害是占据了原始分布在此的温州光唇鱼的生态位,使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大仰湖、草鱼塘森林公园、荒田湖和菖蒲湖鱼类种类数分别为25种、23种、16种和13种,大仰湖和草鱼塘森林公园鱼类物种数量明显超过荒田湖和菖蒲湖2个位点,基原因可能是荒田湖和菖蒲湖海拔较高,水流未能汇聚成溪,仅有少量的高山湿地和水塘。在调查到的溪流性鱼类中,除温州光唇鱼、宽鳍鱲、马口鱼、台湾白甲鱼体长能达到10cm以上,其他种类个体普遍偏小,经济价值不高。

保护区分布有台湾白甲鱼、尖头鱥和温州光唇鱼等溪流性鱼类,它们虽然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鱼类种类,但其在生物地理学研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科研价值,值得进行保护。如俞丹曾利用尖头鱥属于冷水性、溪流性鱼类,扩散能力较差,对水温的升高尤为敏感等特点,将其作为标示性物种进行气候变化对鱼类分布格局影响的研究,探讨生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

另外,虽然经过近些年的保护,保护区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恢复和提升,部分区域也维持了其生态系统的原始性,但是人为因素对鱼类生存环境的威胁仍然存在。一是水坝筑建、水电开发等对河流原有的生态系统具有诸多明显的负面影响,将严重影响鱼类栖息地变迁、破坏繁殖条件、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等。从资源保护的角度出发,保护区范围内应减少类似水坝等水利设施的筑建,更不能从事水电开发。二是各种形式的旅游项目会使自然保护区内植被遭破坏、动物的生存空间和活动规律受到人类干涉等,这与设立自然保护区的初衷相背。因此,保護区自身要积极寻求发展资金,充分发挥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通过自然界本身的魅力产生直观的宣传、教育作用,使人们欣赏到大自然的神来之笔的机会越多,从而自觉地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为保护区所在的当地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当地居民脱贫,使保护区在当地居民的拥护和支持下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宜瑜.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中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毛节荣,徐寿山.浙江动物志·淡水鱼类[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1991.

[3]伍汉霖,钟俊生.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鲈形目·虾虎鱼亚目[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乐佩琦.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下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上海自然博物馆.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第一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6]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上海自然博物馆.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第二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