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为县水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

2018-07-09韩玉杰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无为县水环境保护措施

韩玉杰

摘 要:该文对无为县的水环境现状、入河排污情况及污染源排放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无为县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水环境保护及治理的措施。

关键词:水环境;现状;保护措施;无为县

中图分类号 X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1-0069-02

我国水资源匮乏,水污染问题严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剧,气候的异常,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1-2]。水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其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3]。经济起飞后的环境问题日益尖锐,面临着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和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的双重压力,区域水环境管理任重道远[4]。

1 无为县概况

无为县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地处安徽省中南部,南靠长江,北依巢湖,地貌总的特征是“山环西北,水骤东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年降雨量1188mm。县境内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主要有长江、西河、裕溪河等,境内最大湖泊为竹丝湖。

无为县平均水资源量为11.9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0.63亿m3。经济社会用水大部分为地表水,2016年全县总用水量为5.00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92亿m3,占总供水量的98.4%;地下水源供水量0.03亿m3,占总供水量的0.6%;其他水源供水量0.05亿m3,占总供水量的1%。

2 水环境现状

2.1 水质情况

2.1.1 河湖水质情况 2016年无为县境内共监测河流重要断面12个,代表河段长度239.2km,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水利行业标准《地表水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的要求进行评价。全年期Ⅱ类河段长度占58.0%,Ⅲ类河段长度占42.0%;汛期Ⅱ类河段长度占58.0%,Ⅲ类河段长度占42.0%;非汛期Ⅱ类河段长度占45.2%,Ⅲ类河段长度占54.8%。长江各期水质均为Ⅱ类,西河水质为Ⅱ~Ⅲ类,裕溪河水质为Ⅱ类。竹丝湖湖区各期水质均为Ⅲ类,呈轻度富营养化。小型水库监测点6个,全年、汛期、非汛期监测结果相同,各期Ⅱ类水库面积占67.2%,Ⅲ类水库面积14.4%,Ⅳ类水库面积占18.4%;其中皖江水库、牌楼水库、响山水库、打鼓水库、新华水库共5个水库评价为中营养,苏塘水库为轻度富营养。

2.1.2 水功能区达标情况 无为县范围内共划分18个水功能区,2016年监测与评价的水功能区18个,按全指标评价,水功能区达标率全年期、汛期、非汛期均为94.4%。按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主要控制项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评价,水功能区达标率全年期、汛期、非汛期均为100%。

2.1.3 水质变化趋势 无为县水质情况逐年好转,河流水质稳定在Ⅱ~Ⅲ类,竹丝湖水质由Ⅳ类提升至Ⅲ类,水库水质也由Ⅳ~Ⅴ类提升至Ⅲ~Ⅳ类。水功能区达标率逐年提升,统计近3年地表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见表1。

2.2 入河排污情况 截至2016年底,无为县监测的入河排污口共11个,不同类型水功能区内入河排污口个数统计见表2,其中以工业用水区居多,主要分布在县城附近。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进行评价,2016年监测的8个入河排污口中,5个排污口达标,3个不达标。

2.3 污染源现状 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城镇生活污染源以及农村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包括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城镇生活污染源主要为流域范围内的城镇居民生活污水、粪便污水,农村污染源包括农村生活和农业污染。根据计算,无为全年污水总排放量在5.78亿m3/a,其中工业废水810万m3/a,城镇生活废水2066万m3/a,农村生活废水2908万m3/a。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为1.10万t/a,其中工业、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农业排放量分别为1102t/a、765t/a、6254t/a和2853t/a。氨氮年排放量0.14万t/a。其中工业、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农业排放量分别为83t/a、79t/a、634t/a和624t/a。

3 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3.1 个别水体水质超标 无为县境内水质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个别水质不达标的水体,苏塘水库近年水质好转,由Ⅴ类水提升为Ⅳ类,但尚未达到水质管理目标要求。此外,湖库富营养化情况较为严重,化学需氧量、总氮浓度呈逐年上升趋势,无为县未来的地表水污染治理任务仍然繁重,水环境状况需进一步改善。

3.2 入河排污仍需加强监管 无为县对主要排污口进行监管,但仍有部分重点排污企业未实施在线监测;企业排污口的排污量及排污水质监管不严,监测次数少。城乡排水工程大部分为雨污合流制,乡镇没有健全的污水处理系统,部分乡镇建有三格式化粪池形成污水处理系统,但处理能力较小、处理效果较差。河流沿岸存在居民生活污水直排现象,个别家禽养殖污水汇入河道,存在污染风险。

3.3 水环境监测体系尚不完善 监测现状基本满足水质监测要求,但仍不完善,尚有部分排污口、水源地未布设监测站点,且监测信息归集困难,未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尚未形成。水资源、水环境监测数据涉及部门众多,部门之间数据和信息交流不畅的问题依然存在,各部门设置的站点差异性大,监测站点和监测设施设备重复建设问题突出,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3.4 监督管理体系尚不健全 水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著部门之间的管理职能相互交叉,而各个部门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各不相同,尚未形成一套科学管理体系,总体把控运行机制缺失,运行管理效率尚需进一步提高。水环境保护机制缺失,缺少专门的法规制度提供支撑。随着引江济淮工程的实施,无为县区域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的改善任务更为迫切,水环境监督管理任务更为繁重,特别是重要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队伍需不断充实和完善,管理能力、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4 水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4.1 整治入河排污口 在入河排污口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将无为县境内水域划分为“禁止”、“严格限制”、“一般限制”3种类型,对入河排污口设置进行分类指导。对饮用水源为主导功能的水功能区内排污口关停,水质排放不达标的排污口进行整治后达标排放,集中分布的工业入河排污口规划统一截污至污水处理厂,对散排的生活污水截污整治。

4.2 完善污水处理设施 加快境内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工业污水纳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经济开发区内要有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全面开展乡镇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工程,实施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对已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提标改造,出水水質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尽量将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回用相结合,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再生水主要考虑回用于市政绿化、道路清洁等。

4.3 治理污染源 针对现状污染源提出针对性治理措施。对工业污染实施清洁化改造,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全面取缔高消耗、高污染的企业。推广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对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建立养殖企业小循环利用示范区;发展生态水产养殖业,改良渔业设施及养殖方式。对农村生活污水、垃圾进行综合治理,防止面源污染。对淤积严重的河道、湖库、农村沟渠进行清淤疏浚,促进区域河网水体水质、水环境状况的好转。

4.4 加强水环境监管 加强水质监管,多部门充分协调,完善区域内水质监测系统。推进水环境保护法规支撑体系建设,强化管理和督查制度[5]。建设一支污染源快速反应队伍,配合污染源监测设备,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加强社会水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工作,通过主题教育、宣传周等活动形式,逐步营造良好的水环境保护氛围。

参考文献

[1]吴季松.对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几点考虑[J].水资源保护,2010(2):1-3.

[2]卢淑萍.中部地区区域水环境管理问题探索[J].江西能源,2007(4):74-76.

[3]孙艳林.浅谈水环境现状及评价方法[J].科技资讯,2012(21):120.

[4]万波,都颖,厉安昕,等.浅议我国的水环境现状与存在问题[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1):131.

[5]许继军,桑连海.流域水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探讨[J].中国水利,2010(11):13-15.

[6]王建华,江东,陈传友,等.中国水环境态势与方略[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9(1):8-12.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无为县水环境保护措施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地面气象观测场防雷保护措施分析
作品赏析(8)
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3)
作品赏析(9)
高山茶园如何做好防冻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