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氮肥增效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8-07-09杨生华水亚萍叶灵芝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水稻

杨生华 水亚萍 叶灵芝

摘 要:2016年在芜湖县开展了氮肥增效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增效剂,能明显延长氮素的释放周期,提升施用效果,进而促进水稻增产,但不宜过早使用,以免阻碍水稻前期生长,其中以分蘖肥配施氮肥增效剂效果最好。

关键词:氮肥增效剂;水稻;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1-0040-03

氮素是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普通氮肥施入土壤分解释放较快,被作物吸收利用周期较短,肥料利用率有限,若一次施入过多,作物无法全部吸收,且易产生流失,增加肥料投入成本;若多次施用,则会加大施肥用工成本。氮肥增效剂能抑制氮素释放,延长作物吸收利用周期,既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又能减少施肥次数,节约施肥用工成本,进而提高经济效益。为探索氮肥增效剂伴能的田间效果,笔者于2016年在芜湖县开展了其在移栽水稻田间的施用效果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及试验材料 供施水稻品种为湘两优143;供试肥料为尿素(含N46%)、过磷酸钙(含P2O512%)和氯化钾(含K2O60%),氮肥增效剂伴能(2-氯-6-三氯甲基吡啶30%微囊悬浮剂)由美国陶氏益农公司提供。试验安排在芜湖市芜湖县六郎镇东八村进行,供试土壤为长江冲积物发育的灰沙泥田,前茬作物为小麦,有机质含量30.916g/kg,全氮2.139%,全磷0.655%,碱解氮138.46mg/kg,速效磷26.55mg/kg,速效钾129.73mg/kg,pH5.96。

1.2 试验方法 施肥设计见表1,基准施肥量为N、P2O5和K2O207kg/hm2、63kg/hm2和112.5kg/hm2,伴能处理用量2550mL/hm2,磷、钾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氮肥35%作基肥、45%追分蘖肥、20%追穗肥。田间管理统一按常规实施。小区面积30㎡(2.5m×12m),行株距25cm×20cm,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1.3 试验过程 2016年5月13日播种育苗,6月16日移栽,6月23日全田撒施除草剂野老,7月15日追施分蘖肥,8月1日拔节,8月3日追穗肥,8月25日齐穗,10月8日采考种植株样,10月9日收获,按小区单打单收计实产。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水稻成熟期随机取地上部植株进行考种,基础土样采用常规分析方法。试验数据采用 DPS7.05版统计软件,用LSD法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2.1.1 有效穗数 由表2可知,有效穗数以分蘖肥加伴能和常规施肥处理最高,除草剂加伴能和氮肥全部一次基施加伴能处理也都达到300万/hm2,不施氮对照和氮肥减量处理最低,均未超过260万/hm2。说明氮肥可明显促进水稻有效穗的形成,且前期氮肥充足更有利于水稻有效分蘖的形成。

2.1.2 株高 由表2可知,株高以氮肥减量处理最高,分蘖肥加伴能和常规施肥处理最低,其余各处理基本在109cm左右,基本与有效穗结果相反。说明水稻群体密蔽程度高,影响田间通风透光,一定意义上也阻碍了水稻个体的营养生长。穗长和每穗粒数除对照和常规施肥最低外,其余各处理基本都在同一水平。以上指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各处理之间差异并不显著。

2.1.3 瘪粒数和结实率 由表2可知,瘪粒数和结实率以常规施肥和氮肥减量处理最差,其余处理几乎一致;千粒重以基肥和除草剂加伴能最高,均超过29g,其余处理除常规施肥最低在28g以下外,也都在28g以上。

2.1.4 理论产量 由表2可知,理论产量以分蘖肥加伴能和氮肥全部一次基施处理最高,都超过了14000kg/hm2以上,对照最低,仅10000kg/hm2,且除常规施肥和氮肥减量处理,在13500kg/hm2以下,其余各处理均较对照增产差异显著。

2.2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从水稻产量结果(表3)分析,分蘖肥加伴能的處理3水稻产量最高,达到11556kg/hm2,不施氮对照最低,仅为9277.5kg/hm2,其余各处理产量都超过10000kg/hm2。基肥配施伴能水稻产量与常规施肥相仿,说明前期氮肥充足供应有利于水稻早发,增加分蘖,扩大群体,为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氮肥减施对产量有一定影响,说明氮肥在本地水稻生产中仍是高产的关键因子。

2.3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3可知,氮肥效率最高的是处理3,为11.01kg/kgN,该处理水稻施用氮肥净增收入也最高,达4799.55元/hm2,产投比5.27。可见,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分蘖肥配施伴能处理的经济效益最高。

3 结论与讨论

(1)氮肥可明显促进水稻有效穗的形成,且前期氮肥充足更有利于水稻有效分蘖的形成;水稻群体密蔽程度高,影响田间通风透光,一定意义上也会阻碍水稻个体营养生长。

(2)从水稻产量结果分析,分蘖肥配施伴能水稻产量最高,达到11556kg/hm2,基肥配施伴能水稻产量与常规施肥相仿,说明前期氮肥充足供应有利于水稻早发,增加分蘖,扩大群体,为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氮肥减量对产量还是有一定影响,说明氮肥在本地水稻生产中仍是高产的关键因子。

(3)分蘖肥配施伴能氮肥农学效率达到11.01kg/kgN,净增收入为4799.55元/hm2,产投比高达5.27,施肥效益最好。

(4)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配施硝化抑制剂(伴能),能明显延长氮素释放,提升氮肥效果,进而促进水稻增产,但不宜过早使用,以免阻碍水稻前期生长,其中分蘖肥配施伴能效果最好,可作为推荐施用方式。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水稻
有了这种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盐了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