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学科材料力学全英文课程的专业化与网络化建设
2018-07-09林伯韬王琪琪刘伟
林伯韬 王琪琪 刘伟
[摘 要]文章介绍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生材料力学全英文课程2016-2017学年的专业化、网络化建设经验。在专业化建设方面,结合石油工程行业特色提出了用工程实例阐明材料力学问题的教学思路;在网络化建设方面,结合课程网页、微信公众号、微信群三种方式加强与学生沟通和开展课外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引入专业实例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重视程度,增强其实践能力;通过开展网络教学不仅可广泛挖掘课外学习资源,还能增强学生用英文表达的自信心。文章基于专业化、网络化课程建设的经验,结合目前的国际化教学情况,进一步提出了建设适合石油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材料力学全英文慕课的三点措施。
[关键词]石油工程;材料力学;全英文课程;专业化;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5-0068-03
一、引言
材料力学为国内外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土木工程和机械工程等众多工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属于重要的工学课程。在石油工程专业中,材料力学被广泛运用于地层岩石力学计算、钻完井工程设计、钻具力学行为评价等领域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向中国石油石化企业提供满足其海外能源战略迫切需求的工程型人才,同时为学校逐年增加的石油工程专业留学生提供英文教育,全英文材料力学课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1]。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高等教育“卓越化、国际化、研究型”的要求,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基地,我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以培养符合石油企业海外业务所需要的国际化人才为导向,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探索构建了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2-5];特别是通过大力引进海外归国博士,努力推进英文教学,初步构建了全英文教学体系。通过教师全英文启发式互动式讲授、专题讨论、学生自主调研、专家讲座、过程化考核等方式,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体系,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研究能力,提高英语听说读写水平。在此背景下石油工程学院自2014年起为石油工程、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材料力学全英文课,截止到2017年已连续开设了4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年均评教位于全校近900门课程的前10%。
目前我校只是成功开设并建立了材料力学全英文课的教学体系,该体系还存在尚待完善之处,尤其是迫切需要针对我校石油工程学科的特点,加强该课程与石油工程学科的结合,争取在有限的教学实践中最大限度地满足石油工程、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的学生对材料力学的学习需求,在授课的同时建立并加深学生对材料力学和石油工程两门学科的认识和联系。比如在教学内容中增加石油行业的工程实例,结合工科类学科的特点,从现场实例出发,让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该课程的工程意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材料力学知识点在石油行业中应用的理解,培养学生在石油工程背景下解决问题的力学思维。同时,通过构建开放式的网络化教学平台,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师生交流,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6-7]。基于以上现状,笔者自2016年开始对建设专业化、网络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展开了深入探讨。
二、材料力学全英文课程专业化建设
由于材料力学全英文课程采取全英文授课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语言功底浅,授课之初国内学生普遍反映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1]。到引入石油工程的实例讲解时,由于专业词汇的增加,课程内容的难度也随之增加。此外,相对于一些通识性课程,材料力学课程难度较高,学生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理解相关概念并掌握分析和计算方法。因此,需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引入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涉及材料力学知识点的工程实例,在不影响学生学习本课程知识要点的同时,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逐步适应全英文课程与中文课程的不同之处,提高课程学习效率。针对此特色教学内容,本文选取某陆上油气钻井平台及井下结构物的实例加以说明,如图1所示[8]。
教学时授课教师先向学生简要介绍陆上钻井结构物的典型架构,包括井架和钻柱两大部分,而钻柱又包含钻杆、底部钻具组合和钻头。其中,井架由若干钢材杆件组成,每条杆承担一定的压力或拉力,对应于材料力学里的杆件轴向拉伸/压缩问题。钻杆、底部钻具组合均可简化为圆柱状,在钻井过程中不断旋转同时受到上下两端的扭矩,对应于圆轴的扭转变形问题。同时,若钻头遇地层阻力过大,钻杆轴向加载过高,有可能产生压杠失稳的问题。由于上课学生处于刚上大二阶段,对专业课程如钻井工程的了解还不夠深入,介绍该工程实例时授课教师会采用中英文对照(如图1)的方式展开,将工程实例简化为材料力学构件受力问题并进行分析,再采用全英文的形式讲解。授课教师从实例出发,逐步教导学生如何从实际工程中凝练出科学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理论和公式解答问题,最终回归现场应用——比如钻杆在什么样的施工条件下会因失稳而造成时间和经济损失、如何设计钻杆的杨氏模量、泊松比、屈服强度等材料参数以规避在某一特定工况下的失稳风险。
此外,笔者还广泛搜集国外石油工程院校材料力学的教学资料,尝试建立了全英文版的石油工程领域材料力学理论与技术应用的实例库,比如套管弯曲的挠度计算、油藏块体的压缩变形、抽油杆的受力分析等,设计带石油工程背景的全英文练习题和试题。同时改进教学课件,增加石油工程或地质相关的力学问题描述等内容,丰富课件的专业属性,全方位实现课程内容与上课学生专业的紧密衔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解力学理论前播放一段石油工程事故的短视频,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故,如何应用力学知识防止其发生,由此引入力学理论的教学和探讨。
通过以上教学方式的探索与改革,材料力学全英文课程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为提高,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材料力学全英文课程网络化建设
目前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已成为大学教育的普遍趋势。为了紧跟教育发展步伐,同时适应知识内容的更新换代,笔者尝试通过课程的网络化建设开辟第二教学课堂。目前的网络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开设课程网页、微信群、微信公众号三种方式。由于本课程为全英文课,以上三种线上教学方式的语言以英文为主,强调内容的国际化。这三种方式的具体运作模式如图2所示。
从图2可知,材料力学全英文课程的网络化模式由该课程的教学团队通过同时运营课程网页、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这三种方式来实现。教学团队包括两名授课教师,一名为主讲教师,另一名为辅讲教师,均拥有美国大学博士学位;同时还从研究生二年级中选取力学和英文基础均出类拔萃的一名学生担任该门课程的助教。在上述三种网络教学方式中,课程网页和微信公众号有部分交叉的内容,以方便学生选择在PC端或手机客户端上浏览或下载。微信群为最活跃的交流平台,教师可通过微信群实时发布通知和课堂反馈调查问卷,师生亦可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完成习题及测验题的答疑,实现随时随地交流沟通,使课程学习不局限于课堂。课程网页内容主要包括授课教师与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堂与实验教学多媒体、各章节内容的小测验;通过主页介绍、课程章节、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效果和参考教材六个界面来呈现。微信公众号除了授课教师与课程简介、课堂与实验教学多媒体外,还增加了以英文呈现的材料力学课外资料和材料力学应用在石油工程中的英文实例讲解,以“课程讲义”“信息之窗”“最新资讯”三个界面来呈现,做到至少每周更新一次信息资料并向上课学生推送,每日更新最新石油行业资讯,使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拓宽专业视野。通过微信群这一渠道,教学团队可第一时间发布教学相关的通知,并可实时推送与材料力学理论、概念、方法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发布的资料尽量以图形、实例阐释为主,力求生动有趣、形象直观。运用微信群最重要的作用是教师、助教与学生的答疑环节可通过该渠道完成,比如有学生在微信群上提问习题或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不但教师、助教可抽空解答,而且其他学生也可帮助解答,便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样的答疑效率更高,学生的思维也更加发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和建议,教师也能及时地给予解答和回复,加强师生网络互动。
该门课程的上课学生群体不仅包括对英语兴趣浓厚、英语底子好的中国学生,还包括来自“一带一路”国家如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的留学生。这些留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优于普通中国学生。通过2016-2017学年的网络化教学发现,学生能够比较流利地使用英文与教师、助教进行双向交流,英语使用比例大于80%。我们同时发现一些中国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较含蓄,特别是用英文回答问题时表现得比较胆怯,但在网络平台上却能够自信勇敢地用英文表达、交流。
网络教学平台的开设丰富了课程内容,将英文教学渗透于一点一滴的网络生活之中,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随时随地地进行沟通交流,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提高了英文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课程结束后,不少学生仍会在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平台与老师进行交流,真正实现了师生零距离沟通。
四、建设专业化、网络化的国际性的材料力学全英文课程
近年来,慕课(MOOC)课堂席卷全球的高等教育,不仅促进了世界范围的知识分享,还为交叉学科的教与学创造了丰富的平台和大量的机会[9-10]。经过四年的材料力学全英文课程教学实践,我们的教学团队已完成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程教案及多媒体课件、课程网络建设,已充分具备创建材料力学全英文慕课的条件。同时,本课程的全英文属性为推行国际化教学、建设国际性在线课程提供了天然渠道。然而,为适应慕课的课程形态、教育模式和知识创新三个维度建设的要求[11],推动材料力学全英文课程的国际化教学,仍然需要采取以下三项改进措施:一是对课程内容进行广泛调研,尝试编写适合石油工程、海洋油气工程及相关工科专业学生的教材或教案,适应新形势下的课程发展需要,紧跟国际教育发展步伐,传播最前沿课程内容。二是建议学校层面继续推进国际化路线,大力推行全英文课程建设,定期邀请国外专家指导提升教学质量,以建设一流品牌课程为目标,始终以学生发展为首要任务,推动全英文课程优化建设。三是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材料力学全英文课程的质量,探索并总结全英文课程建设的示范性经验,为其他全英文课程建设提供经验。
五、结语
本文对近两年来石油工程学科材料力学全英文课程专业化、网络化的建设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发现通过引入专业性的工程问题,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还可让学生明白石油工程学科领域学习材料力学的重要性;通过开展多模式的网络化教学,可丰富课外教学沟通的渠道,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塑造国际化的学习氛围,增强中国学生英文表达的自信心。该课程教学团队将在已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尝试搭建材料力学相关实验的可视化和网络化的英文教学平台,并计划采用慕课形式向中外学生推广。
[ 参 考 文 献 ]
[1] 林伯韬,林青,庞惠文. 石油工程专业材料力学全英文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 大学教育,2016(1):77-79.
[2] 张来斌.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积极培养国际化石油人才[J]. 中国高等教育,2009(Z3):40-42.
[3] 张来斌. 面向中国石油工业 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J]. 大学(学术版),2012(9):53-58+52.
[4] 张来斌. 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 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J]. 世界教育信息,2013(5):49-55.
[5] 蔣庆哲. 改革创新 攻坚克难 扎实推进石大国际化战略的实施[J]. 世界教育信息,2013(5):66-68.
[6] 王育平,赵增辉,滕桂荣,等. 基础力学网络化教学系统研究[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8(4):40-41.
[7] 宋克志,周庆坡,吴江龙. 材料力学开放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12(2):115-117.
[8] Research project. Modelling and Analysis of BHA and Drill-String Vibrations[R]. https://www.abdn.ac.uk/engineering/research/modeling-and-analysis-of-bha-and-drillstring-vibrations-149.php
[9] Martin, F G. Will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change how we teach?[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12, 55(8):26-28.
[10] 曾明星,周清平,蔡国民,等. 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5(4):102-108.
[11] 王永固,张庆. MOOC:特征与学习机制[J]. 教育研究, 2014(9):112-120+133.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