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合义坠子中水浒唱段的表演美学研究

2018-07-09马丽

大观 2018年5期

马丽

摘 要:山东郓城的坠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合义对艺术精益求精,敢于大胆创新,吸取师之精华,采众家之所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他嗓音高亢,音域宽广,雄浑悠然,有柔有刚。坠子和坠子是不一样的,尤其是王合义的坠子更是与众不同。不同在哪儿呢?不同在说唱题材,不同在故事内容,不同在表演风格。王合义坠子说唱的大部分都是以水浒故事为蓝本的,这在国内外研究中尚属空白。基于此,我们经过调研,决定以抢救、传承并重,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为坠子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关键词:王合义;坠子;水浒唱段

“闲言碎语不多提,唱一段水浒英雄鲁刚奇,那鲁达自幼爱武艺,十八般兵刃都学齐,三掌拍石滚烂,脚踢碾盘满天飞……”只见郓城坠子表演艺术家王合义,身前一鼓,手中一板,嗓子一亮,好似千军万马在他的声音里厮杀。这一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让人听得如痴如醉。著名词作家阎肃说自己很喜欢王合义的坠子书,听起来很带劲,人物多活呀,卖唱的、跑堂的全都栩栩如生,就一个哑嗓子,全部表现得淋漓尽致。

王合义,又名黑孩,1950年1月出生,郓城县随官屯镇王庄村人。九岁拜著名表演艺术家吕传风先生为师学艺,主攻坠子,自十二岁登台演出,至今已有五十六个春秋了,他的足迹遍及了鲁、豫、皖大部分地区。曾荣获全国坠子书状元、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山东省第七届曲艺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中国文联会员国家二级演员、山东省齐鲁之星。其主要作品有《平原枪声》《刘公案》《杨家将》等,但是最有名最出彩最叫好的当属王老师演唱的水浒唱段了,如《拳打镇关西》《宋江杀惜》《闹江州》《十字坡》《武松赶会》《潘金莲拾麦》等。2013年7月1日,为加强中法两国文化交流,增进两国友谊,中国曲艺家协会应邀组织民间曲艺家赴法国演出。作为我市曲艺的代表,坠子表演艺术家王合义受邀参加演出,表演坠子《拳打镇关西》,声情并茂的演出让现场高潮迭起、异彩纷呈,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王合义从小生活在水浒故里郓城,对这块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听着水浒英雄故事长大,长大后水浒故事又帮他养家糊口,说起水浒好汉的故事时,王合义总是特别起劲。那游刃有余的表演,声声婉转或缓或急,忽高忽低,轉腔转调百变无穷,表演生动具体、字字清晰。分析王合义坠子书水浒唱段的表演美学研究,主要体现在他的说功和做功方面。

一、说功

(一)唱词美

1.水浒故事的内容美

唱词的显著特征是具有鲜明的性格化色彩,唱词本身就是人物声情语态的性格表现,要求达到“语求肖似”的艺术效果。从广义方面来看,唱词中的韵白具有音乐文学的性质。坠子唱词更多趋于叙事的说唱表现,属于说唱结合、交错相间的表演形式。无论是长篇还是短篇都具有一定的故事性,表现一个有头有尾的完整的故事情节,并在故事的叙述发展中塑造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可以说它是一种说唱式的小说,引人入胜,老百姓百听不厌。例如:

白:你住哪里啦?住在西关郑家店,掌柜的名叫镇关西,镇关西看着奴家长得好,那龟孙起了坏主意,定一计害死了我的父和母,他要与奴家拜天地,俺说了一声不愿意,他把俺吊在马棚里,把俺打了几个死。当时俺考虑死了我一人不要紧,谁给俺爹娘报冤屈,假装应允婚姻事。他叫我养伤南关王婆她家里。王婆说有一人能给我把仇报。白:谁?姓鲁名达字刚奇,杀富济贫的英雄汉,我就是见了他我也不认得。鲁达闻听把牙咬,骂一声老虎镇关西,三天不到西关,去你蛤蟆老鼠扎翅飞,叫声姑娘你别害怕,我就是你要找的鲁刚奇。走走走,来,走走走,到西关我给你出气去!……

坠子书的唱词是有韵律感的唱词。语言的凝练美是唱词在美的属性中的最基本因素,它与诗美的语言凝练具有共同性。但它受可唱的时间制约,所以在一定的时间容量内词不可能像诗一样,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折翼铺陈。不得不凝练故事的语言表现,王合义在表演时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节奏控制松紧有度,而这一点恰恰是说书之人的高明之处,既要有韵律感又要把故事说清楚,让大家听得明白。

2.通俗质朴的口语美

所谓通俗,实际上就是指通畅自然、浅显易懂的口语化特质,要求唱起来顺嘴,听起来顺耳。通俗既不等于粗俗,也不等于庸俗,自然也不是俗气或俗媚,而是净化、质朴的口语美。所谓质朴就是纯净自然,质实而素朴,没有雕琢,无须夸饰,而同样闪烁着多彩的情致与魅力。而坠子表演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语言,唱坠子既要记住书中的人物历史,还要吐字清楚。而本土化语言的使用,更加淋漓尽致得 表现水浒英雄的豪爽气概。如:“说着恼带着怒,哧啦啦扒掉外大衣。你欺负别的我不管,你不该欺负我的干闺女。关西说我再三再四让着你,你说打架谁怕你。照着后院儿一摆手,来人!光打手上来一百一。拿出来长的杆子短的棍,个顶个儿通红的脊梁青头皮。嗷的一声忙围住,气坏了好汉鲁刚奇。叫声女儿往后站,别叫崩血吓着你,左看右看没兵剑,一棵枣树在路西,论粗倒有三把半,论高倒有一丈七。打个箭步往上闯,抱着枣树用力气,就听呼出一声响,带下来碾盘似的一块泥……”这是地道的郓城口头语,朴实无华自然生动,用不着修饰雕琢,它有诗美的形象,更有诗美的韵律,可以看出通俗质朴、平白如话的语言并非淡而无味,像白开水。它凝聚真情实感,富于形象性,令人感到清新别致,回味无穷。

“鲁达来到了大街上,喊了声一街两厢我的好邻居呀,我叫恁到晚上睡觉,家家都开着门睡,哪一家谁少了东西我包你。谁要是少了只小麻雀,包你两只老草鸡。”

在这段唱词中,你唱作“恁”,雀唱作“cuo”,包的意思则为“赔”,这都是郓城的本土方言。还有 “三掌拍石滚烂,脚踢碾盘满天飞……”,飞读作“fi”,这郓城方言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鲁提辖刚爽豪迈、扶危济困的优秀品质,在坠胡的伴奏下一气呵成。

(二)唱腔美

1.气、声、字的准确到位

坠子的声音造型,除了要体现故事情节在音调上的完整表现外,还有在人物声腔造型上发挥声音的变化功能,展示出不同的性格色彩,以适应一人多角的声腔变化,如:

老总说:“你掌柜的在里边儿了吗?叫他滚出来!我给他有亲戚。”“你是他啥亲戚?”“我是他姨夫!”“你是她姨父?都没听说过,昨天刚娶得他二姨。”

当唱到听说镇关西的罪恶行径时,“我拿着他,吃他的肉,我扒……他的皮……”王合义在这句唱词中,在“扒”字的拖腔和“皮”字的甩腔中,将气息的控制和咬字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结实饱满,凸显了扎实的演唱表演功力,形象地描绘了鲁提辖行侠仗义的豪爽性格。

2.完美的共鸣

在舞台上表演都必须创造优美的音响共鸣,为此王合义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调节鼻、胸腔的联合共鸣,扩展声音的震动空间,使声音产生统一集中的共鸣效果。唱到激情处,描寫好汉“霍……哈哈”的笑声中,充分运用了共鸣的巨大作用,使音色的情感因素为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整体艺术效果服务,表现了英雄好汉不拘小节的豪迈气概。

二、做功

在做功方面,王合义老师独具一格,能自然的将做功和唱功结合起来,表演得惟妙惟肖。

(一)舞台动作美

“惹祸的不是个男子汉,原来是个十七八的大闺女,头上的青丝发吹乱,浑身上下穿破衣……”

在坠子表演中,人物的形体动作也同样是表演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坠子表演就其本体表现来说,除了语言动作之外,形体动作是完成表演任务的重要手段。而同时坠子的表演往往是在说或唱中同时进行的。当唱到“头上的青丝发吹乱”时,王合义顺着向后捋了下头发;唱到“穿破衣”的时候,两手自然地揪住胸前的长衫,微微抖了两下,这微妙的动作,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受害人当时的窘迫之境。肢体动作随着剧情和人物走,有着很好的表演效果。

(二)面部表情美

话说“有戏无戏全在脸,上台凭双眼”等。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反复强调艺术的内容是感情的表现,认为只有感情才是艺术要占为己有的领域,并且说在这个领域里,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灵魂中一切深浅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轻浮,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不同的焦躁、烦恼哀愁、哀伤痛苦和惆怅等,这些都在王合义的面部表情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如:

姑娘这才上了楼,说道:“好汉爷,恁今天喝的是欢乐酒啊,我给恁唱一段小曲儿,咱们陪陪席吧。”

当唱到这句,王合义一改英雄好汉怒目圆睁的面部表情,柔和的目光里透露着一丝乖巧,表现了这位姑娘的强忍悲痛,客气话里的不好意思。当唱到鲁达段落时又开始做魁梧大汉状,“既然上楼来唱戏,为什么两眼把泪滴?难道是有人欺负你?”在唱白交替中能够迅速转换人物角色,跳进跳出,不得不说王合义老师的表演真是炉火纯青,在不同人物的性格刻画上具有独到的魅力。

王合义老师说,其实自己和水浒英雄们的性格也相像,唱起来就充满激情,他脑袋里记的书,如果在一个地方每天演出三到五个小时并且三到五个月内,绝不重复。水浒坠子这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谨以本文希望新时代有新的传承接班人,能进一步推进坠子文化的新发展,把这一古老的艺术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2]王次昭.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王慧莹.刘宗琴坠子唱腔风格研究[D].河南大学,2014.

[4]刘德明.河南坠子戏的唱腔特点研究[J].戏剧艺术大舞台,2015.

作者单位:

菏泽学院郓城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