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超级稻示范推广的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8-07-09程晓冬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超级稻成效措施

程晓冬

摘 要:安徽省自2005年实施农业部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以来,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精心组织,规范实施,圆满完成项目计划,近年来超级稻新品种不断涌现,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增产增效成效显著。该文介绍了安徽省超级稻示范推广的成效及主要措施,针对超级稻示范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超级稻;示范推广;成效;措施;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0-0028-03

安徽省处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光温水资源丰富,水稻种植种类齐全,稻作类型丰富,水稻也是安徽省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30万hm2,总产1450万t,占全省粮食面积的35%和产量的41%。自2005年安徽省开始承担农业部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以来,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以项目为载体,以推广高产优质超级稻新品种为核心,以开展主体技术培训和推广为关键措施,构建科技与生产良性互动、产学研紧密衔接的超级稻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运行机制,促进了超级稻生产技术进村入户。10多年来,累计推广780万hm2,平均单产由2006的8025kg/hm2提高到2015年的9180kg/hm2,为安徽省粮食生产实现“十四连丰”作出了重要贡献。

1 超级稻示范推广的成效

1.1 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超级稻自2000年在安徽省开始试应用,2004年全省种植面积34.8万hm2。2005年安徽省开始承担农业部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超级稻种植面积逐年稳步扩大,当年推广44.6万hm2,2006年增加到50.4万hm2,2007年推广54.0万hm2,2008年推广56.7万hm2,2009年推广65.3万hm2,2010年推广75.3万hm2,2011年推广73.6万hm2,2012年推广87.3万hm2,2013年推广87.1万hm2,2014年推广87.0万hm2,2015年推广61.7万hm2。超级稻推广面积占全省水稻面积,由项目实施前1/6不到提高到目前的近1/3。

1.2 推广品种逐步优化 目前,安徽省推广的品种主要以省内选育的为主,并通过试验筛选一批农业部认定超级稻品种。2015年,安徽省育成的新两优6号、徽两优6号、丰两优香一号、丰两优四号4个品种合计种植面积27万hm2以上,占全省超级稻种植面积的1/3。农业部认定超级稻品种100多个,安徽省已推广应用56个,其中,种植3330hm2以上的41个,1.33万hm2以上的17个。主要品种为Y优1号、扬两优6号、内2优6号、深两优5814、国稻1号、II优7954。

1.3 增产增收效益显著 2015年,6.67hm2核心区:平均单产10890kg/hm2,超过10500kg/hm2的计划指标,比非项目区增2640kg/hm2,增幅32%;66.67hm2示范区:平均单产10186kg/hm2,超过9750kg/hm2的计划指标,比非项目区增1935kg/hm2,增幅23%。666.67hm2示范片:平均单产9643kg/hm2,比非项目区增产1395kg/hm2,超过了增产900kg/hm2的目标任务。项目推广区:13个水稻主产市超级稻平均单产9182kg/hm2,增产1132kg/hm2,比2006年的8025kg/hm2提高了1157kg/hm2。

1.4 开展了大量试验研究 为确保新品种、新技术生产应用的可行性和本土化,各项目区均开展了机插栽培技术、水稻品种及肥料应用示范、肥料对比试验、超级稻强化栽培、超级稻超高产栽培等多个试验示范。芜湖市分别在无为县、芜湖县、南陵县、繁昌县、鸠江区建立试验、示范基地7个;先后安排了水稻专用品种试验、超级稻优化配方施肥专项研究试验、生物有机肥试验、水稻新品种生产应用展示、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第四期协作攻关核心展示等6大类30多个试验、示范。

1.5 总结出集成配套的主推技术 安徽省在总结多年各地超级稻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精量播种、培育壮秧;适期移栽,扩行稀植;精确施肥,增蘖穗肥;节水灌溉,好气湿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超级稻高产栽培集成配套技术。各项目县(市、区)都结合实际开展水稻栽培集成技术的应用推广,重点是突出抓水稻绿色增产模式应用,通过适期播种、多蘖壮秧培育、适龄移栽、栽插密度、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秸秆还田等绿色增产模式示范应用。

1.6 促进了新成果新技术推广应用 各项目市县区在品种推广上,将新品种筛选的着力点放在丰产性、适应性上,以确定适宜不同生态区、不同稻作制度下的主导品种。在吸收省内外的一些先进实用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因種”、“因地”配套技术的推广,以满足不同品种、不同生产条件对超级稻生产技术的需求。近年来,安徽省重点开展水稻育秧工厂建设,在芜湖市建成水稻育秧工厂80个,集中育秧和工厂化育秧示范面积达1万hm2,实施机插秧作业面积达3万hm2。以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为平台、种苗为载体、水稻机插秧为重要服务方式,推广“八统一”全程代管服务。

2 超级稻示范推广的主要措施

2.1 加强组织领导 安徽省高度重视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省农委和各项目县(市、区)都成立了领导组和技术组,确保项目的实施。各项目实施县(市、区)根据全省总体要求和当地实际,制订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项目实施的目标、范围、内容以及保障措施。制定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技术方案,明确技术指导计划、方法,建立示范片和展示区以及示范户、技术指导管理服务方式等。

2.2 强化技术服务 各项目县建立超级稻示范推广服务的责任制度和激励机制,明确相关人员的任务和职责。实行政技结合,示范乡镇、村要落实负责人,抓好面积落实;落实分片指导责任人和驻点技术人员,搞好技术服务。定期组织观摩检查,指导各地开展工作。安庆市建立了农业专家联系规模种植大户制度,为大户提供技术指导。年初,市种植业管理局就与种植大户联系,选派专家为职业农民进行指导。今年市种植业管理局就抽调15名具有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农业专家分别联系规模种植大户相对集中的县(市)、区,并且每人具体联系3~5户种植大户。另外,从各县(市)、区遴选了23名农业技术专家对口联系规模种植大户(合作社),每人联系10位左右的种植大户和职业农民。

2.3 开展技术培训 各项目县结合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新型农民培训等项目,在超级稻生产关键农时,开展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重点进行超级稻旱育秧、抛秧、集中育秧、机械化育秧、再生栽培、病虫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培训。2015年全省全年共开展各类超级稻技术培训1276期26.34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69万余份。肥东县技术人员实行专家包片、技术人员包点制度,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加强项目区技术培训、指导工作。累计共开展水稻技术培训27场次,培训农户5230户;全县221名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包村联户制度,每名技术人员联系10个科技示范户,指导示范户2210户,发放技术明白纸约20万份。

2.4 强化农机农艺融合 各项目县加强农机农艺结合,推进机械化生产,扩大水稻生产全程代管示范。安庆市大力推行超级稻标准化育秧,已建标准化水稻育秧工厂40家,加上一些大户自发建立的育秧工厂,全市育秧工厂已达114家,供应大田用秧1.5万hm2,其中早稻超级稻订单面积7000hm2。在桐城市的“单改双”示范点,早稻超级稻全部实行工厂化育秧和机插秧。两县市已建成60座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可为2.5万hm2大田提供水稻机插秧苗,桐城市还推广机械化插秧。3000多台插秧机活跃在桐城大地的田间地头,为超级稻秧及时栽插提供了有利条件,为粮食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2.5 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围绕超级稻示范推广,积极组建农业专业服务合作组织,提高超级稻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水平,为稻农提供代育、代栽、代管、代收和病虫害统一防治等专业化服务。滁州市已建有稻米专业合作组织356个,主要从事技术指导、订单生产、农资供应、植保统防统治、机械耕作、收割等服务,入社会员已发展到6.8万多户。组建了865个植保专业合作社和服务队,19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组织以村组为单位实行病虫害统防统治和机械操作,不仅提高了工效,而且满足了许多农户的切实需求。

2.6 实行产学研结合 项目结合国家粮食丰产工程、部水稻高产创建、部省超级稻推广、省水稻产业提升等项目的实施,在省农委科教、种植、农技、农机等业务部门的领导和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农学院、安农大学农学院、省农科院水稻所等院所专家、教授指导下,重点试验示范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组织全省技术力量,协同攻关,试验研究杂交籼稻尤其是超级稻精确定量高产高效本土化栽培技术。

2.7 整合项目资源联合推广 在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安徽省的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粮丰工程等项目,进行资源整合,对安徽省的水稻产业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望江县将超级稻示范推广与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水稻良种推广补贴以及丰产科技工程等项目相结合,进一步整合资源,建立“行政单位+推广单位+核心农户”齐抓共管的超级稻示范推广模式。县政府、县农委等行政单位与农技中心、县畜牧局、种子公司等推广单位及联河米业等粮食产业龙头企业多部门协作,搞好组织、订单、供种、技术指导、收购加工等服务。

3 超级稻示范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超级稻优质品种不多。安徽省超级稻绝大多数为中籼杂交组合(一季稻),一季稻占90%以上,存在米质一般、抗逆性偏弱、市场卖象差的问题。二是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每年6—8月份,在水稻生产的关键时期,安徽省旱涝、高温、台风等自然灾害及病虫害交错并发。三是农民种植积极性亟待提高。农民科技意识不高,受文化素质和接受能力局限,掌握和应用新技术较少。四是水稻加工带动能力较弱。安徽省稻米加工企业数量增加不少,但总体是小而散、多而弱,特别是优质品牌不多,市场占有不足。

3.2 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广适型的优质、高产、抗病抗逆品种的选育攻关,加强早晚稻及籼粳稻等超级稻品种类型配套,加大适应轻型机械化超级稻品种的研究与推广。二是加大实用轻简节本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坚持良种良法相配套,品種技术相统一,开展绿色增产攻关,主攻中低产田栽培技术,发挥技术配套效应,发挥品种增产潜力,实现超级稻大面积均衡增产。三是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和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密切配合,实行技企合作,建立订单生产基地,开展全程技术指导和收购服务工作。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超级稻成效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超级稻宜优673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研究发现超级稻增产新基因
农业部确认2013年超级稻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