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纪念品的设计与市场开发问题研究

2018-07-09盛蓝

大观 2018年5期
关键词:发展策略

盛蓝

摘 要:随着高校对外交流活动越来越多,校园文化的输出变得愈发重要,高校纪念品作为校园文化的产物,它的有效开发与科学管理有利于高校的品牌形象建设与校园文化输出。但是纵观国内高校校园纪念品的现状,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在高校纪念品市场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纪念品的开发同质化严重、产品质量缺乏监管、实用性不强、销量不佳、疏于管理等问题层出不穷。对高校纪念品市场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纪念品;纪念品市场;发展策略

纪念品是指可以承载纪念意义的物品,是个人经历的象征,是能够使人触发回忆的物品。人们用物去保存回忆使纪念品饱含着情感的寄托。高校纪念品作为纪念品的一个领域,承载着青葱岁月美好时光的回忆。同时,高校纪念品也是校园文化的凝结,是联结校际友谊的纽带,是校友寄情于母校的载体,是学校塑造其对外形象的有效途径。

对比欧美国家的高校纪念品现状,如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对校园纪念品的重视程度与纪念品研发水平均相对较高,并且起步较早,产业链已基本成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校园纪念品研发与管理系统。所开发的纪念品种类繁多、款式新潮、实用性高,除了受到本校学生的追捧之外,也吸引了大量的观光游客购买留念,是校园内独有的一道商业风景。有了国外高校的成功样本,国内高校对校园纪念品的市场前景也跃跃欲试。近十年来,以知名高校为首,率先开启了校园纪念品的开发,并开设了校园纪念品商店,同时也通过天猫、微信公众号或校园官网等互联网渠道进行网络销售。普通院校紧随其后纷纷效仿,也相继开始了纪念品的开发。纵观国内高校的纪念品现状,虽大规模大力度发展已有十余年的历程,但由于普遍疏于管理,呈现了较多久病不治的问题。

一、高校纪念品市场的现存问题

(一)产品的研发没有明确定位,盲目开发,造成设计感与实用性不强

以校际礼品为例,校际礼品的设计往往是偏向于装饰性和艺术性强的纪念品,忽略实用性,且过于注重彰显本校元素。对本校没有浓厚情结的校外人士无法对其产生认同感。且因实用价值较低,使得礼品成为受赠者的负担,进而形成浪费。

(二)设计与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把关,以致品质感不佳而导致学校形象受损

高校普遍没有自己的设计研发团队,高端纪念品委托第三方进行设计制作,设计费昂贵,导致成本和售价较高;中低端纪念品通常直接将校徽、建筑等元素贴图定制在常规载体上,院校间的纪念品呈现同质化状况,缺乏设计感,无法充分体现本校特色;因没有专业的研发团队,以致产品缺乏品质监管,纪念品的品质感不佳。

(三)高校扶持力度不够,缺乏纪念品项目的启动和运营条件

虽然目前国内的大部分高校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校园纪念品,但没有为校园纪念品持续良性有序地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使得纪念品的用途狭窄,品类单一,销售状况萧条。

(四)纪念品销量情况不佳

产品本身的品质不高是影响销量的一个方面,销售模式单一也在另一方面极大地影响了纪念品的销量。高校纪念品的出口普遍比较单一,多以用于礼品的内销为主,没有充分挖掘纪念品的销售市场。目前一些知名高校的纪念品销售主要通过门店+网店的方式进行销售,普通高校以代售柜台+网店为主。无论门店、代售柜台还是网店,都缺乏专业、系统的管理,门店、柜台以及网店的形象均过于朴素甚至简陋,销售忽视体验感,购买体验不佳。

(五)运营模式不完善

由于资金和人员配置的问题,国内高校普遍没有独立的纪念品研发与运营部门,多由校办、宣传部或后勤部進行开发和管理。在纪念品市场运营的各个环节均缺乏专业的把控,直接影响了纪念品的品质与销量。

二、高校纪念品研发与管理对策

(一)扩大高校纪念品的适用范围

高校纪念品的用途可概括为两大类:礼品和纪念商品。其中礼品以校际礼品、会议纪念品、毕业生纪念品、活动定制纪念品为主。礼品不会用于销售,但可以从用于销售的纪念品中进行购置。纪念商品即为面向师生、校友、游客销售的纪念品和为校园活动特别定制的纪念品。

除高校纪念品的常规用途之外,可增加福利与奖励用礼品。如每年的新年、春节、中秋等节日,可据节日特点定制节日礼品发放给教工、学生;也可以以教工入职、离职、新婚、生子等事件为契机,定制有教工个人元素的定制礼品;同时校园活动中可以将校园纪念品作奖品颁发。通过对纪念品适用范围的扩大,不仅能够体现学校对师生的人文关怀,同时也可以让学校师生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并且能够扩大纪念品的需求量。

(二)纪念品的开发应结合高校自身情况量身定制,不宜盲目开发

纪念品的需求量和开发力度与高校的学术水平、活跃度、知名度成正比,学术水平和活跃度较高的院校,如“985”“211”院校,由于校际交流活动较多、毕业环节的工作更为系统,对于礼品的需求量较大。另外,历史悠久、享有盛名的院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以及校园风光独特的院校,如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会在暑假、旅游旺季或大型活动时吸引大量的游客,对于纪念商品有较高的需求量。而对于知名度较低、访客较少的普通高校,纪念商品不宜大量开发,纪念品应多以礼品为主。

(三)不同用途的纪念品应有明确定位

纪念品的定位可据成本与品质分为三档:低端、中低端、中高端。价位与档位应成正比,产量与档位应成反比。低端的纪念品以成本较低的文化、办公用品为主,如明信片、冰箱贴、圆珠笔、文件夹、笔记本、帆布袋等。低端纪念品可以用作毕业纪念品和会议礼品,需求量较大,因此可以进行大量的量产;中低端的纪念品以服饰、商务用品、创意产品、低端电子产品为主,如文化衫、胸针、U盘、充电宝等。中低端的纪念品可用作毕业纪念品、教工礼品、会议礼品、活动纪念品。由于中低端纪念品相比低端纪念品的成本略高,可根据需求量酌情分批量产。高端纪念品开发可以以工艺品、装饰品、电子产品为主,主要用于校际礼品。

(四)用于礼品的纪念品设计应增加其实用性

作为礼品的纪念品通常是受赠者被动接受,而非主动购买,对本校没有浓厚情结的校外人士无法对过于彰显本校元素的纪念品产生认同感,因此在保证纪念品的艺术性与设计感的同时应注重其实用性,或选择实用性较强的纪念品作为礼品进行馈赠。以校际礼品为例,校际礼品即为学校层面在校际交流或公共事务中进行礼仪馈赠的纪念性礼品。其承载着学校的文化与形象,因用于对外高级别的馈赠,其定位通常为中高端,礼品的设计在体现学校特色的同时,还应兼顾实用性与品质感,让其对受赠者产生使用价值,进而将纪念品得以留存。

(五)广开渠道,征集校园纪念品设计方案

高校可结合自身条件,如艺术类院校或设有艺术学院的综合类院校,可定期举办校园纪念品设计大赛。既可以激发校内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又可以广泛吸纳优秀设计创意,从而进一步丰富校园纪念品样式和内涵,提升纪念品设计水准。

(六)使用半定制的方式制作特制类型的纪念品以节约成本

纪念品按用途通常可细分为七种:校际礼品、会议纪念品、毕业生纪念品、活动定制纪念品、节日礼品、教工礼品、纪念商品。这七种纪念品根据设计制作的要求可分成两类:常规纪念品与特制纪念品。特制纪念品需根据特定的事件或受众进行设计与制作。由于特制纪念品具有时效性,其需求量不大,且定制成本较高。因此可以将量产的常规纪念品作为特制纪念品的载体,以半定制的形式进行制作以达成特制的效果,从而降低成本。

(七)多渠道进行纪念品的销售

高校纪念品的消费人群主要是学校的在校师生、毕业生及校友,因此销售高峰主要集中在开学季、毕业季、校庆三个节点上。另外,对于名校来说,暑假也会迎来游客的消费高峰。目前高校的纪念品销售主要依赖于校内实体店,平日的购买力并不乐观。通过拓展销售渠道扩大购买力,可在实体店销售为主的同时,利用校内店面资源增加寄卖的方式擴大销售渠道,如校内咖啡店、书店、文具店、超市等设立纪念品专柜以降低店铺成本;在特别活动的时候可进行纪念品的展卖,如新生报道日、校庆活动等,可在活动的重要区域增设纪念品售卖点;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利用校园官网、公众号、天猫、微店等平台开设纪念品网店,实现纪念品的网络销售,以促进高校品牌的推广与传播。

(八)建立品牌化运营模式

第一,团队建设。成熟的校园纪念品的商业模式应是市场研究与推广、产品设计、制作生产、销售服务各环节合力运行的,有其相应的职能部门合理分工,进而形成良性的运营模式。高校可结合自身特点,在运营模式上可采用“校方运营,聘请专业教师、学生管理”或“校方授权,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创业”两种模式。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产品开发优势在于师生群体对于学校文化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更加能够将校园元素与文化有的放矢地融合与传达,且更加能够迎合主要纪念品消费人群的喜好。由学生参与到校园纪念品的开发与管理能够为纪念品市场注入新活力,可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响应了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高校可实现并落实产学结合,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二,品牌形象塑造。销售渠道无论线上线下,都应有统一的视觉形象,规范管理,实现校园纪念品的品牌化运营。

第三,资金扶持。高校应给予高校纪念品的开发以充足的资金扶助、场地提供、技术支持等,成立本校专有的纪念品开发与设计部门、服务部门、制作部门及纪念品门店,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校园纪念品研发、销售、管理系统,促进校园纪念品市场规范发展。为大学生创业团队调配相关专业导师进行管理或指导,消除纪念品开发资金短缺、经验不足等劣势。

高校纪念品是校园特色文化输出的有效载体,承载着一所高校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价值导向,是高校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纪念品的高品质开发、品牌化运营有利于高校品牌形象的塑造、扩大高校影响力。同时科学管理并有序推广,可以避免因为文化产品品味和质量水平低下而导致的学校形象受损。对于增强文化认同,外树形象,内聚人心,提高高校的知名度、美誉度都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薛冲.论高校品牌战略[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09).

[2]王瑾.浅谈高校纪念品[J].科技创新导报,2011,(18).

[3]张德群,黄萍,石莹.高校创意纪念品设计项目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

作者单位:

上海建桥学院

猜你喜欢

发展策略
旅游移动电子商务下的景区发展策略可行性分析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广发银行信用卡发展策略研究
试论市场经济发展下公路经济的长远发展
校园电子商务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