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友良师
——忆书癖江一平先生
2018-07-09无锡市惠山区康复医院无锡214181
无锡市惠山区康复医院(无锡,214181)
沈桂祥
江一平先生(见图1),江苏省常熟梅李镇人,生于1924年10月6日,卒于2010年2月26日,享年86岁。资深中医学者,常熟市名老中医,副主任中医师。早年师从常熟名医徐信滋、吴半淞,1954年毕业于中央卫生部举办的北京中医进修学校,1957年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学院前身)结业。生前供职于常熟市中医院,1987年退休。1998年11月受聘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研究员。益友良师江一平先生,离开我们已整整七个年头,回忆往事,宛如昨日。
图1 江一平先生
1992年春,我收到心仪已久却从未谋面的江一平先生物色《中医辨治经验集萃——当代太湖地区医林聚英》一书编写合作者的来信,专程去常熟虞山脚下七弦河畔江老居室拜谒,一见如故。稍事寒暄,江老便开门见山地说:“拜读您发表的总结令师经验的文章和其他医案、医话随笔,很喜欢。我年老体弱,希望您能和我一起完成编书的事。”江老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粘连性肠梗阻等病,时发心绞痛,却不顾体弱多病,以振兴中医为己任,热衷于医史文献的搜集、挖掘、整理和校注工作,夜以继日。他对中医事业忘我执着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浏览了他的藏书室,促膝长谈至深夜。江老如数家珍般地介绍了苏浙皖沪乃至整个华东地区的学术流派及其渊源。我崇尚实干,非常赞成江老汇集整理著名医家的经验、学术流派渊源、发展及其影响,特别是抢救整理濒临失传绝学的主张,这对于弘扬祖国医学,培养后继人才,当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我们开始了愉快而精诚的合作。经其考察,我和浙江嘉兴储水鑫先生不久便先后被委以主编之职,和其他副主编、编委同志一起,各司其职,数易寒暑,圆满完成了该书的编写工作,于1996年2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录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1993年)当代太湖地区涉及苏浙皖三省包括旅外的著名医家204人,以及反映其学术思想(流派)和临床经验的文章348篇,120余万字,各科兼备。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中医政策的扶持下,江南水乡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特色和成就、地区学术流派特点及渊源影响。该书取材不拘一格,老中青并列,多层次并存,兼收并蓄,展示了承前启后、代有发展的时代风貌。是书“授人以渔”(国医大师周仲瑛语,见《周序》),“有助于学术交流”(原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建华语,见“题词”)。我们做了一件对振兴中医事业,把中医药推向世界、推向21世纪非常有意义的实事。2000年2月,储君和我再度合作,与其他副主编、编委同志一起,参与江老领衔主编的又一部大型医史文献巨著《古医籍证治抉微(古医籍图书抉微)》,并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选取明清时代中医典籍各家证治学说为主,以华东地区苏浙皖沪等处医人医事、学术源流、治疗特色为重点,遴选文章340篇,140余万字,分列11个篇章。“读之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并进而启迪后人当承先启后、继承发展、推陈出新,作出新的业绩”(国医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陈可冀语,见“陈序”》)。梅开二度,江一平先生厥功伟矣!
江一平先生一生与书为伴,爱书如癖。
江老生活俭朴,节衣缩食,省下每一分钱购买书籍。我与江老志趣相投,时有来往。不管是我去常熟看望他还是他来无锡相聚,新华书店和古旧书店是一定要去的,且每次我们都要背一摞淘来的新旧书籍回家,乐此不疲。无锡莲蓉桥堍有家不起眼的古旧书店,一进门老板便笑脸相迎,与江老打招呼。江老不仅是书店的老主顾,他的一位无锡亲戚还是他的购书“线人”,经常光顾此店,但有新收购的古旧医籍,便会电话通知江老,听取回音。若购得中意书籍、珍本孤本,则欣喜若狂。他赠送我的《金兰昇医案》抄本两册,则是从常熟旧书摊上淘得的,虽蠹蚀破损,却视若珍宝。为了搜集、挖掘太湖地区散落民间医家的医学文献资料,以为医史学术研究之需,“十年浩劫以后,常利用假日,外出访谒同道,遍求前辈遗著手稿、孤本、墨宝。频年以来,得见古籍珍本渐多”(见《江一平中医针灸医论医话论文集·前言》),于是萌生领衔主编《古医籍证治抉微(古医籍图书抉微)》,真道中有心人也。
江老藏书宏富,为文化名城常熟市十大民间藏书家之一。虞山脚下七弦河畔居室和常熟梅李江府老宅,均有藏书屋,除医学书籍外,各类书籍,架上应有尽有,稍有空间,也被打包的一箱箱书籍填满,窄小的甬道侧身才能通过。好多书籍只能打包存放在其他地方。江老去世后,七弦河居室除了书籍,已经少有空间了。2013年5月,我带着我的两位学生去江老两处书斋查阅资料。江老哲嗣旦新先生继承父业,在梅李镇上开设一家针灸诊所。他对我说,为了很好地保存和阅读、利用这些书籍,准备在房屋较为宽敞的岳家另辟书房。
江老的文章脍炙人口。一生著述颇丰,多刊载发表于各级(各种)中医药杂志、报刊或省市学术会议交流,《江一平中医针灸医论医话论文集》是其集大成者。其读书心得、学术探讨、文献考证、图书评述都颇有参考价值,他为校注《琉球百问》、《灵兰要览》、《囊秘喉书》、《王九峰医案》、《吴中珍本医籍四种》、《证治针经》、《倚云轩医话医案集》等书,倾注了大量心血,学术界有较高的评价。
2005年9月,江一平先生持《江一平中医针灸医论医话论文集》(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来舍间作客,同年12月31日清晨由常熟市浒浦镇卫生院书记徐宗裔副主任医师陪同,带着所藏珍本中医典籍若干和当代著名书法家的墨宝等,不顾年迈体弱,冒着严寒,自常熟市梅李镇出发,一路颠簸,前来无锡市前洲镇卫生院举行赠书笔者的仪式(无锡传媒以《江一平赠书纪要》作了报道)。江老馈赠的书籍有常熟近代名医余听鸿《诊余集》、吴中名医《薛性天医案》、周逢儒手写本《无锡周小农年谱》、《中华名医医案集成》、《证治针经》、精装图文版《本草纲目》全集等十余种及常熟归之春先生石鼓文书法横轴。江一平先生深情地说:“我同沈桂祥副主任医师是道同而相谋,成了学术上的至交,曾先后与我一起主编《中医辨治经验集萃》、《古医籍各家证治抉微》等大型学术著作两部……是著名中医学家朱良春教授和经方家孙砚孚先生高足,学有根基,学术造诣颇深,是无锡地区中医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太湖地区杏林精英之一。为弘扬中医事业,故以上述珍本中医典籍相赠,以期物尽其用,泽被后人。”(见《江一平赠书纪要》)睹物思人,感念江老一生勤勉,与书为伴,我当更加勤奋读书,为振兴中医多做实事。
2009年以后,江老糖尿病病情进展,每况愈下,渐见多脏器衰竭。因长期用脑过度,罹患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最后的日子里,犹时刻念叨他那放置中医资料平素不离须臾的塑料手提包,令人唏嘘不已。2010年2月26日凌晨4时30分因心肌梗死不治辞世。
一平先生访书、淘书、购书、藏书、读书、校书、注书、著书、赠书,只为做学问——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医药学术,振兴中医药事业。真乃良师益友!其深厚的中医根基,对中医药事业锲而不舍、鞠躬尽瘁、提携后学的精神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